天天看點

不愛社交、遊樂場裡不活躍,就是膽子小嗎?

作者:宛爸育兒

媽媽們可能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苦惱

寶寶在公共場合表現得很膽小怎麼辦

别的小朋友大大方方

自己的孩子看起來扭扭捏捏

工作中也經常有媽媽回報這樣的問題

不愛社交、遊樂場裡不活躍,就是膽子小嗎?
不愛社交、遊樂場裡不活躍,就是膽子小嗎?
不愛社交、遊樂場裡不活躍,就是膽子小嗎?
不愛社交、遊樂場裡不活躍,就是膽子小嗎?

特别是在遊樂場,很多小朋友的場合

别的孩子開心地跑來跑去,哈哈大笑

自己的寶寶看起來畏首畏尾

玩什麼都要媽媽陪着才行

家長就更容易焦慮了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些關于

"孩子膽小"、不自信相關的内容

希望對各位家長有一點啟發

▽▽▽

01

遇事先分析,别着急"貼标簽 "

不要給孩子"貼标簽"這個事兒很多家長都是知道的,但是卻總在無意間又下結論,評價孩子,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标簽。

比如上面有的寶寶看到某些東西害怕,媽媽認為這是孩子“膽小”,卻沒有想到這是孩子在保護自己,因為沒有見過的東西,擔心傷害到自己。

我們都希望孩子在走上社會的時候,落落大方,充滿自信,保護好自己。是以在孩子表現出退縮、畏難的情緒的時候,皺皺眉頭做出厭煩、害怕的表情,特别是在寶寶小的時候,一些非常非常簡單,簡直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家長更容易直接判定孩子是“膽小”、“害怕”,而忽略了分析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

02

家長性格和陌生環境影響有限

有的媽媽認為孩子不活潑、不活躍,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來膽怯是因為自己就是比較内向的性格,或者感覺是因為孩子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的原因。

家長的性格、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有限的,陌生環境也是一樣,隻能說有影響,但不是絕對。

比如小盒2歲前也是像上面例子中的寶寶一樣,在人多的地方就緊緊抓着我,我曾經也認為是環境的原因。但是每周一次的早教課她也是總是被動的等待,需要主動表達自己的環節,從來沒有嘗試着去做,比如上音樂課,最後有一個環節是麥克風,别的小朋友都輪流上前用麥克風說話啊,唱歌啊,咿咿呀呀之類的,老師也都是積極地鼓勵,哪怕就是上前摸一摸麥克風,老師都是熱情地表揚的,環境、老師都OK,但她沒參與過一次。

是以說如果孩子在其他的場合都沒問題,隻是在陌生環境,去的次數比較少的地方,表現出緊張情緒的話,這不能算“膽小”,是孩子比較謹慎,先觀察環境保護自己。可以帶寶寶多去幾次,逐漸熟悉環境之後,問題就解決了。

03

鼓勵+行動來支援寶寶

有的媽媽說我經常鼓勵孩子啊,比如她不敢玩滑滑梯,我就在下面告訴她沒問題的,要勇敢一點。再說了,滑滑梯有什麼難度?她也不是第一次玩。

為什麼我們對孩子的鼓勵無效呢?比如滑滑梯,攀爬架,在成人眼裡高度也不高,危險程度幾乎是零,非常的安全。但是在孩子的眼裡呢?别忘了孩子的身高和成人有着巨大的差異,成人眼裡很低的高度,在孩子眼中就是龐然大物。是以有時候我們隻是說“加油,你能行的”,“媽媽相信你沒問題的”,但是孩子卻遲遲沒有行動,并不是他不想玩,而是出于謹慎和保護自己的角度考慮,無法判斷是危險還是安全。

是以如果孩子是屬于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用口頭鼓勵+協助的方式來幫助寶寶嘗試和體驗,例如站在攀爬架或者滑梯旁邊護着寶寶,如果攀爬架比較大,也可以跟在寶寶後面保護一下。鼓勵的語言也可以說“我來保護你,你試試”。等孩子比較熟練之後,再改為在旁邊觀察。

04

增加寶寶的知識儲備,開拓視野

孩子因為受到智力發育和大運動發育的限制,對各種物體、事情的認知都不全面,在成人眼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孩子眼中都可能變得極其嚴重。比如上面提到的,平常孩子洗澡都正常,但是有一天添加了艾葉,洗澡水變成黑色的,孩子就被吓哭。這種情況下孩子是不懂得什麼叫“艾葉”,更無法了解“艾葉泡水”,當然也就不能了解為什麼要用這種水來洗澡,再加上黑色的洗澡水帶給視覺上的沖擊,孩子害怕是太正常了。

是以一方面是要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階段性特點,對超出孩子生長發育能力的情況能準确判斷,對孩子不提出超出其能力的标準和要求,另外可以通過讀繪本、增加戶外活動、旅遊等方式增加寶寶的知識儲備,豐富人生體驗。

05

選擇合适的卡通片

對于孩子來說,卡通片是繞不過去的,選擇合适的卡通片對孩子有教育意義。比如在我女兒小一點的時候給她選擇的是《小豬佩奇》、《天線寶寶》,後來大點兒了,她對百科類、科學類的卡通片很感興趣,看的比較多的除了《彩虹寶寶》、《莎拉與乖乖鴨》這一類講述友情的,還有《螺絲釘》這種側重科學知識的,《積木寶寶》這種教育類的,再大一點她喜歡的熊貓博士看世界系列、碰碰狐大百科等等,付費節目基本上我都購買了。有一陣子她還很喜歡看《可可小愛》……就是很多公共場合播放的公益宣傳片……是以現在她變成我家的小小監督員,口罩戴好沒有,有沒有勤洗手,開窗通風,少吃外賣,不能随地吐痰等等。

不愛社交、遊樂場裡不活躍,就是膽子小嗎?

孩子了解的知識面廣了,内容豐富了,在小朋友中間“談資”比較多,和不同的人溝通起來内容更加豐富,無形中也是對自信心的樹立起到正向的作用。

06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有的媽媽感覺奇怪,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信心有關系嗎?

舉個例子,寶寶上幼稚園,和同班的同學共同生活,吃飯、上廁所、睡覺都關系到生活自理能力,飯吃的好不好,穿脫褲子、穿脫衣服每個人的能力都不同,那麼是做起來得心應手的孩子心理上沒影響還是事事都比别人慢一步,需要等老師幫忙的孩子心理上沒影響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在家中也是如此,有時候比較煩躁或者沒耐心的時候,難免唠叨幾句,比如“你怎麼還學不會自己穿褲子?”或者“教了多少次了,還沒學會?”,有的家長會說“你看隔壁豆豆早就會自己穿脫衣服了,你現在連衣服正反都分不清!”這些話可能都是家長脫口而出,沒有意識到對孩子的影響,但是如果反複說,經常說,經常打擊孩子,寶寶就認為是自己的錯,自己笨。

說了這麼多,其實關于孩子自信心樹立這個事兒,就是一句話——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包括我們成年人也一樣,對于自己擅長的事兒得心應手,但是對于自己不擅長的事兒,沒有開始動手之前心裡就會打鼓,會自我懷疑。

最後再舉個例子吧,我小區裡有這樣的一排石墩,從低到高,一共有五六個

不愛社交、遊樂場裡不活躍,就是膽子小嗎?

小時候小盒非常喜歡去爬,我就注意到剛開始她爬不上去,但是她自己還在不斷地嘗試。如果我媽在旁邊,肯定是擔心她摔下來,不讓她去玩,借口要回家了,或者買零食之類的哄走了。我陪着的時候是在旁邊護着的,隻是在她嘗試了但爬不上去的時候托一下讓她借個力上去。每次她順利爬完所有的石墩的時候就非常興奮,如果最高的那個爬不上去,就不是很興奮。随着爬的次數多了越來越熟練,她的表情也是從猶豫、感覺到艱難到興奮、開心地挑戰。這整個過程不是幾天,也不是堅持了幾周,我印象中她對這一組石墩的執着堅持了很久,期間還因為從石墩上摔下來骨裂打了石膏……恢複健康後依然沒有放棄這個執念,最終順利征服了這個可能對她來說是比較高難度的挑戰。

感覺孩子性格膽小,害怕陌生環境,是我接觸到很多家長的普遍困惑,我認為家長對孩子的認識産生偏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低估了她面臨的困難。

比如上面這一組石墩,說實話,小盒費勁嘗試各種爬上去的時候,和她同齡的小男孩已經爬得很溜了。如果是我媽,估計當場就說出來了,看人家爬的多溜啊。但是她并沒有意識到那個小男孩是每天上午、下午都在小區裡玩,爬這個石墩的次數是小盒的幾倍,所謂熟能生巧。而且每個孩子的大運動發育都是有差異的,上下肢協調也是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有很好的協調性。如果隻看到和小盒年齡一樣的小男孩爬得很順利很快速,認為兩三歲的孩子就應該如此,轉頭再看小盒,當然認為她能力不足,比較差。但是如果家長能認識到小男孩和小盒雖然年齡相同,但是這些練習的次數、大運動發育差異、四肢協調性的差異,就能意識到小盒目前的能力是無法達到和小男孩同樣的程度的,那麼焦慮的心情就能大大緩解,對孩子的期望降低了,就更容易關注到她自身能力的提高上。家長的預期降低了,對孩子的要求也會放松,比如原來可能是希望她能順利爬過6個石墩,現在順利爬過3個就很開心,自然而然地會發自内心的表揚她,表情自然,語言真誠,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愛和信任。

回到文章開頭舉的幾個例子,孩子看到與自己熟悉的環境不同的地方,看到和自己熟悉的物品不同的東西,例如遊樂場、黑色的洗澡水,出于保護自己的本能和年齡的限制,不能正确看待這種差異,可能會判斷遊樂場會讓自己受傷,黑色的洗澡水不安全會生病,再加上家長的催促,可能就會着急大哭,在家長眼中,對此不了解,感覺孩子是“膽子小”。這時如果能耐心地解釋,安撫孩子的情緒,再結合上面分享的一些小技巧,消除孩子的恐懼也不是非常困難。

不愛社交、遊樂場裡不活躍,就是膽子小嗎?

總而言之,寶寶并不是天生都膽小軟弱,為什麼我們家長語言上的鼓勵總是沒有效果,也許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換個角度想,你在機關裡,或者參加集體活動,是不是得心應手,自己都會的項目信心滿滿,在表現突出,碾壓衆人的時候自信心爆棚呢?放在孩子的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我女兒上幼稚園之後,别的小朋友畫畫很好,她還不會畫,就很沮喪。畫畫這件事兒,一方面确實是需要天賦,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的練習、控筆的練習和觀察能力的差異,我從來沒有教過她握筆啊,畫畫啊這方面的内容,都是她自由發揮。是以一方面我開導她,提前了解到畫的好的孩子課外輔導班就是美術,告訴她畫的好的同學是專門學習過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又買了紙、蠟筆、水彩筆等等工具,在家的時候讓她多畫、多練習,還跟老師溝通了一下她在幼稚園的學習情況,聊了一下孩子目前焦慮的這個畫畫的難點。練習的多了,她的肌肉控制能力強了,慢慢的就能在課堂上完成老師要求的畫畫作業,加上老師的配合,輔助她啊,鼓勵和表揚她,她就沒有再因為畫畫喪失信心,抵觸畫畫。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固然是有的,但更多的還是看家庭氛圍,家長如何引導。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去體會孩子的内心,了解她焦慮和擔憂的問題點,是你目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至于如何鼓勵,怎麼改善,分析出真正的原因,如何解決,那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