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爱社交、游乐场里不活跃,就是胆子小吗?

作者:宛爸育儿

妈妈们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苦恼

宝宝在公共场合表现得很胆小怎么办

别的小朋友大大方方

自己的孩子看起来扭扭捏捏

工作中也经常有妈妈反馈这样的问题

不爱社交、游乐场里不活跃,就是胆子小吗?
不爱社交、游乐场里不活跃,就是胆子小吗?
不爱社交、游乐场里不活跃,就是胆子小吗?
不爱社交、游乐场里不活跃,就是胆子小吗?

特别是在游乐场,很多小朋友的场合

别的孩子开心地跑来跑去,哈哈大笑

自己的宝宝看起来畏首畏尾

玩什么都要妈妈陪着才行

家长就更容易焦虑了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些关于

"孩子胆小"、不自信相关的内容

希望对各位家长有一点启发

▽▽▽

01

遇事先分析,别着急"贴标签 "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这个事儿很多家长都是知道的,但是却总在无意间又下结论,评价孩子,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

比如上面有的宝宝看到某些东西害怕,妈妈认为这是孩子“胆小”,却没有想到这是孩子在保护自己,因为没有见过的东西,担心伤害到自己。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走上社会的时候,落落大方,充满自信,保护好自己。所以在孩子表现出退缩、畏难的情绪的时候,皱皱眉头做出厌烦、害怕的表情,特别是在宝宝小的时候,一些非常非常简单,简直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家长更容易直接判定孩子是“胆小”、“害怕”,而忽略了分析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02

家长性格和陌生环境影响有限

有的妈妈认为孩子不活泼、不活跃,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胆怯是因为自己就是比较内向的性格,或者感觉是因为孩子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的原因。

家长的性格、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有限的,陌生环境也是一样,只能说有影响,但不是绝对。

比如小盒2岁前也是像上面例子中的宝宝一样,在人多的地方就紧紧抓着我,我曾经也认为是环境的原因。但是每周一次的早教课她也是总是被动的等待,需要主动表达自己的环节,从来没有尝试着去做,比如上音乐课,最后有一个环节是麦克风,别的小朋友都轮流上前用麦克风说话啊,唱歌啊,咿咿呀呀之类的,老师也都是积极地鼓励,哪怕就是上前摸一摸麦克风,老师都是热情地表扬的,环境、老师都OK,但她没参与过一次。

所以说如果孩子在其他的场合都没问题,只是在陌生环境,去的次数比较少的地方,表现出紧张情绪的话,这不能算“胆小”,是孩子比较谨慎,先观察环境保护自己。可以带宝宝多去几次,逐渐熟悉环境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03

鼓励+行动来支持宝宝

有的妈妈说我经常鼓励孩子啊,比如她不敢玩滑滑梯,我就在下面告诉她没问题的,要勇敢一点。再说了,滑滑梯有什么难度?她也不是第一次玩。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的鼓励无效呢?比如滑滑梯,攀爬架,在成人眼里高度也不高,危险程度几乎是零,非常的安全。但是在孩子的眼里呢?别忘了孩子的身高和成人有着巨大的差异,成人眼里很低的高度,在孩子眼中就是庞然大物。所以有时候我们只是说“加油,你能行的”,“妈妈相信你没问题的”,但是孩子却迟迟没有行动,并不是他不想玩,而是出于谨慎和保护自己的角度考虑,无法判断是危险还是安全。

因此如果孩子是属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用口头鼓励+协助的方式来帮助宝宝尝试和体验,例如站在攀爬架或者滑梯旁边护着宝宝,如果攀爬架比较大,也可以跟在宝宝后面保护一下。鼓励的语言也可以说“我来保护你,你试试”。等孩子比较熟练之后,再改为在旁边观察。

04

增加宝宝的知识储备,开拓视野

孩子因为受到智力发育和大运动发育的限制,对各种物体、事情的认知都不全面,在成人眼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孩子眼中都可能变得极其严重。比如上面提到的,平常孩子洗澡都正常,但是有一天添加了艾叶,洗澡水变成黑色的,孩子就被吓哭。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不懂得什么叫“艾叶”,更无法理解“艾叶泡水”,当然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用这种水来洗澡,再加上黑色的洗澡水带给视觉上的冲击,孩子害怕是太正常了。

所以一方面是要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对超出孩子生长发育能力的情况能准确判断,对孩子不提出超出其能力的标准和要求,另外可以通过读绘本、增加户外活动、旅游等方式增加宝宝的知识储备,丰富人生体验。

05

选择合适的动画片

对于孩子来说,动画片是绕不过去的,选择合适的动画片对孩子有教育意义。比如在我女儿小一点的时候给她选择的是《小猪佩奇》、《天线宝宝》,后来大点儿了,她对百科类、科学类的动画片很感兴趣,看的比较多的除了《彩虹宝宝》、《莎拉与乖乖鸭》这一类讲述友情的,还有《螺丝钉》这种侧重科学知识的,《积木宝宝》这种教育类的,再大一点她喜欢的熊猫博士看世界系列、碰碰狐大百科等等,付费节目基本上我都购买了。有一阵子她还很喜欢看《可可小爱》……就是很多公共场合播放的公益宣传片……所以现在她变成我家的小小监督员,口罩戴好没有,有没有勤洗手,开窗通风,少吃外卖,不能随地吐痰等等。

不爱社交、游乐场里不活跃,就是胆子小吗?

孩子了解的知识面广了,内容丰富了,在小朋友中间“谈资”比较多,和不同的人沟通起来内容更加丰富,无形中也是对自信心的树立起到正向的作用。

06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有的妈妈感觉奇怪,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信心有关系吗?

举个例子,宝宝上幼儿园,和同班的同学共同生活,吃饭、上厕所、睡觉都关系到生活自理能力,饭吃的好不好,穿脱裤子、穿脱衣服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那么是做起来得心应手的孩子心理上没影响还是事事都比别人慢一步,需要等老师帮忙的孩子心理上没影响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家中也是如此,有时候比较烦躁或者没耐心的时候,难免唠叨几句,比如“你怎么还学不会自己穿裤子?”或者“教了多少次了,还没学会?”,有的家长会说“你看隔壁豆豆早就会自己穿脱衣服了,你现在连衣服正反都分不清!”这些话可能都是家长脱口而出,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影响,但是如果反复说,经常说,经常打击孩子,宝宝就认为是自己的错,自己笨。

说了这么多,其实关于孩子自信心树立这个事儿,就是一句话——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包括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对于自己擅长的事儿得心应手,但是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儿,没有开始动手之前心里就会打鼓,会自我怀疑。

最后再举个例子吧,我小区里有这样的一排石墩,从低到高,一共有五六个

不爱社交、游乐场里不活跃,就是胆子小吗?

小时候小盒非常喜欢去爬,我就注意到刚开始她爬不上去,但是她自己还在不断地尝试。如果我妈在旁边,肯定是担心她摔下来,不让她去玩,借口要回家了,或者买零食之类的哄走了。我陪着的时候是在旁边护着的,只是在她尝试了但爬不上去的时候托一下让她借个力上去。每次她顺利爬完所有的石墩的时候就非常兴奋,如果最高的那个爬不上去,就不是很兴奋。随着爬的次数多了越来越熟练,她的表情也是从犹豫、感觉到艰难到兴奋、开心地挑战。这整个过程不是几天,也不是坚持了几周,我印象中她对这一组石墩的执着坚持了很久,期间还因为从石墩上摔下来骨裂打了石膏……恢复健康后依然没有放弃这个执念,最终顺利征服了这个可能对她来说是比较高难度的挑战。

感觉孩子性格胆小,害怕陌生环境,是我接触到很多家长的普遍困惑,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认识产生偏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低估了她面临的困难。

比如上面这一组石墩,说实话,小盒费劲尝试各种爬上去的时候,和她同龄的小男孩已经爬得很溜了。如果是我妈,估计当场就说出来了,看人家爬的多溜啊。但是她并没有意识到那个小男孩是每天上午、下午都在小区里玩,爬这个石墩的次数是小盒的几倍,所谓熟能生巧。而且每个孩子的大运动发育都是有差异的,上下肢协调也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有很好的协调性。如果只看到和小盒年龄一样的小男孩爬得很顺利很快速,认为两三岁的孩子就应该如此,转头再看小盒,当然认为她能力不足,比较差。但是如果家长能认识到小男孩和小盒虽然年龄相同,但是这些练习的次数、大运动发育差异、四肢协调性的差异,就能意识到小盒目前的能力是无法达到和小男孩同样的程度的,那么焦虑的心情就能大大缓解,对孩子的期望降低了,就更容易关注到她自身能力的提高上。家长的预期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放松,比如原来可能是希望她能顺利爬过6个石墩,现在顺利爬过3个就很开心,自然而然地会发自内心的表扬她,表情自然,语言真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和信任。

回到文章开头举的几个例子,孩子看到与自己熟悉的环境不同的地方,看到和自己熟悉的物品不同的东西,例如游乐场、黑色的洗澡水,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和年龄的限制,不能正确看待这种差异,可能会判断游乐场会让自己受伤,黑色的洗澡水不安全会生病,再加上家长的催促,可能就会着急大哭,在家长眼中,对此不理解,感觉孩子是“胆子小”。这时如果能耐心地解释,安抚孩子的情绪,再结合上面分享的一些小技巧,消除孩子的恐惧也不是非常困难。

不爱社交、游乐场里不活跃,就是胆子小吗?

总而言之,宝宝并不是天生都胆小软弱,为什么我们家长语言上的鼓励总是没有效果,也许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换个角度想,你在单位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是不是得心应手,自己都会的项目信心满满,在表现突出,碾压众人的时候自信心爆棚呢?放在孩子的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我女儿上幼儿园之后,别的小朋友画画很好,她还不会画,就很沮丧。画画这件事儿,一方面确实是需要天赋,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控笔的练习和观察能力的差异,我从来没有教过她握笔啊,画画啊这方面的内容,都是她自由发挥。所以一方面我开导她,提前了解到画的好的孩子课外辅导班就是美术,告诉她画的好的同学是专门学习过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又买了纸、蜡笔、水彩笔等等工具,在家的时候让她多画、多练习,还跟老师沟通了一下她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聊了一下孩子目前焦虑的这个画画的难点。练习的多了,她的肌肉控制能力强了,慢慢的就能在课堂上完成老师要求的画画作业,加上老师的配合,辅助她啊,鼓励和表扬她,她就没有再因为画画丧失信心,抵触画画。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固然是有的,但更多的还是看家庭氛围,家长如何引导。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了解她焦虑和担忧的问题点,是你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至于如何鼓励,怎么改善,分析出真正的原因,如何解决,那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