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在我國建國初期,因為長年戰亂,全國各地槍支泛濫。槍支“流落民間”,也造成持槍犯罪的嚴重案件時有發生。

其實,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就認識到公民持槍的危險性,開始進行嚴格的槍支管控。

直到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出現,這項法律明确規定了禁止任何機關和個人違反法律規定持有、制造、買賣、運輸、出租、出借槍支。

當年這項法律一出來,全國上下就展開了收繳槍支的行動。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全面禁槍

可是到了山東萊蕪這遇到了麻煩,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

那麼,這是為何呢?

當時政府接收到群眾舉報,稱有一個老人持有雙槍。得到消息的政府立即派民警展開調查,發現這個老人名叫滕西遠,是一名退休勞工,七十來歲,确實持有雙槍。

确定了持槍人員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幾位民警就來到了滕西遠家裡。滕西遠老兩口看到幾位民警的到來不明是以。當地警官到達老爺子家後,開門見山地問道:“老爺子,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持槍了,聽說您家裡還有兩把槍,還得麻煩您配合一下我們的工作。”

聽完民警的話,滕西遠這才知道民警們的來意。他沉默了一會兒,緩緩走到房間裡,拿出來一個紅色的小箱子,當着幾位民警的面,打開了箱子。

在場的民警看到箱子裡面的東西都震驚了,裡面赫然陳列着兩把毛瑟軍用手槍,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駁殼槍。除了兩把擦得漂亮的手槍,還有一柄長長的匕首,整

齊擺放在箱子裡面。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滕西遠收藏的槍支和匕首

駁殼槍在中國也被稱為匣子槍,是德國毛瑟廠生産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這種槍在中國近代史戰場上時常出現,隻要是那個時期的軍人,都對駁殼槍有着很深的情感。不過新中國成立後,這種槍因為用起來不是很舒适,逐漸被淘汰了。

看到這兩把軍用手槍的那一刻,民警心裡猜測,這恐怕不是簡單持有槍支,這個老人家明顯是收藏這兩把槍。而且看他的年紀,應該是一個老黨員,是與這兩把槍有着故事的軍人。

果不其然,老大爺翻箱倒櫃,又拿出了一張很舊的紙,紙張雖舊,但疊得整整齊齊,儲存得很好。滕西遠默不作聲地打開這張紙,映入眼簾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6202部隊的印章。

老人這時表示,真的不願意把自己的老夥計交上去。原來他早就知道國家要收槍,于是早就在解放軍部隊那裡報備過了,是以他持有槍支,是經過國家允許的,是合法的。

那麼這兩把槍到底是什麼來曆?這兩把槍與滕西遠老人又有怎樣傳奇的故事,能讓部隊同意他留有這兩把槍呢?民警對此很好奇,幹脆留了下來,聽老人講起了那些年打仗的故事。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解放軍蓋章的憑證

滕西遠出生于1925年10月,山東萊蕪人。他家境貧寒,父母又雙雙離世,家裡五個兄弟互相依靠。在五個兄弟中,滕西遠排行老三。在後來戰火四起的日子裡,滕西遠的大哥第一個參軍入伍,二哥也緊跟其後。兩個哥哥先後加入革命,背井離鄉,南征北戰,隻留下滕西遠一個人在家照顧弟弟。

年幼的滕西遠隻能靠着沿路乞讨來養活兩個弟弟,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一路上都是餓死骨,哪有人還有多餘的糧食分給他們。即使滕西遠想盡辦法弄點吃的來養活弟弟們,但他最小的弟弟還是因為沒有糧食,餓死在了他的背上。

1937年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争,還揚言要在三個月内占領中國,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在中國的大地上燒殺搶掠,任意妄為,無惡不作。

在抗日戰争相持階段,日軍對華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大範圍的頻繁掃蕩,最初是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開始的。萊蕪也慘遭日軍毒手,童年的滕西遠就是在躲避日軍的掃蕩中度過的。他每日提心吊膽,東躲西藏,親眼看着日本士兵肆意妄為,所到之處皆是一片哀嚎慘叫。

滕西遠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自家的兩個當兵的哥哥們從小向他灌輸殲敵報國的思想。而眼前日軍的暴行和屠殺更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參軍的想法,他要随着自己的兩個哥哥,把這些沒有人性的畜生趕出中國的土地!

1938年初,滕西遠想報名加入抗日隊伍,但是那時他隻有十三歲,且因為長期營養不良,又四處奔波,整個人看起來又黑又瘦小,根本就不像是十三歲的娃。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非滕西遠

當時縣大隊的政委劉子正一看他年紀這麼小,還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并不同意收他入伍。但是滕西遠早已堅定要參軍入伍,上陣殺敵,保家衛國,他沒有是以放棄,而是對劉子正再三懇求,希望能夠同意自己參軍。

政委拗不過滕西遠的“死皮賴臉”,答應把他留在縣大隊。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滕西遠成了萊東縣大隊的一名成員。滕西遠年紀太小,對當地地形十分熟悉,加上他還是個小孩子,雖然不能上陣殺敵,但行動起來友善靈活。考慮到這些因素,縣大隊派他做情報工作。

由于滕西遠經常在外面跑,皮膚曬得黝黑,而且十分瘦弱,隊友都管他叫“滕黑子”。于是“滕黑子”就開始在日軍的眼皮子底下,假扮小乞丐,給縣大隊傳遞情報、探查情況。

滕西遠有勇有謀,屢次機智巧妙地躲避日軍的搜查,給縣大隊的同志們傳遞了許多有用的情報,幫助縣大隊的根據點躲避日寇的掃蕩,表現十分出色。漸漸地,大家都對這個瘦瘦小小的“滕黑子”刮目相看。

1940年,八路軍開始籌備百團大戰,戰

鬥的核心是摧毀日軍的交通要點,拔掉日軍在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因為百團大戰的持續展開,日軍也對我國晉綏邊區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野蠻蹂躏無辜的中國百姓。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百團大戰

這年因為漢奸告密,一支日寇隊伍對滕西遠所在根據地部隊發起了圍剿行動。在日本士兵的層層包圍下,縣大隊兩名隊友不幸被抓。而15歲的滕西遠和另外幾名同志因為在外執行任務,才沒有被日本士兵抓到。

看着不遠的日本士兵拿着步槍一步步摸索而來,幾年來跟日軍周旋的滕西遠,表現得十分鎮定。躲在草垛裡的他知道不能再回縣大隊的據點了,因為那裡已經暴露了。于是,他從院裡的圍牆翻身一躍,逃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準備找别的行軍部隊來反攻日軍。

在尋找援軍的途中,滕西遠遇到了要回據點的兩名隊友,他急忙拉住他們,告訴他們據點已經被日軍包圍了,不能回去。于是這兩名隊友也跟着滕西遠尋找别的八路軍隊伍。

三人在趕路途中,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突然,滕西遠發現了一個落單的敵人,此人鬼鬼祟祟,似乎也在找部隊。他當即就和隊友們眼神示意了下,随即掏出了一把匕首,想要從背後襲擊。等到日軍靠近時,滕西遠猛地跳到他背上,用全身力氣壓制這個日軍。

滕西遠的隊友也連忙幫忙,最終在隊友的配合下,滕西遠用這把長匕首抹了這個日本士兵的脖子。還沒等他喊出聲來,就已經感到鮮血從脖子噴射出來,倒在地上,再也不能動彈。

隊友們看着滕西遠手刃了一個日軍,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這是滕西遠第一次親手殺死敵人,這把殺死日軍的匕首也被他儲存至今,就是與兩把槍放在一起的那把匕首。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滕西遠

這次手刃日軍僅僅是滕西遠上陣殺敵的一個開始,真正一戰成名的還是他接下來要打的那一戰。滕西遠與隊友走了許久,終于找到了八路軍部隊,這支隊伍就是八路軍第四支隊,當時這支隊伍的司令員是廖容标。

因為滕西遠所在部隊的據點被鬼子毀了,他就留在了廖容标的隊伍裡。剛到大部隊他們還沒來得及歇腳,就迎來了一場惡戰,日軍對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發動了瘋狂掃蕩。

為了抵擋日軍,我軍組織隊伍奮力反擊。可是日軍裝備精良,且有備而來,占領優勢地理位置,對我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我軍抵擋不住,全憑着頑強的信念苦苦支撐。

就在我軍與日軍僵持不下時,滕西遠看到日軍打旗語的旗令官,他心裡大喜。日軍的旗令官就是給戰場上的作戰士兵傳遞指令的,隻要有旗令官在的地方,肯定會有日軍的指揮官。

“擒賊先擒王”,滕西遠守在原地,屏住呼吸,靜靜等待時機,準備把日軍的指揮官先幹掉。就這樣滕西遠不斷調整手槍的位置,最後“砰砰”兩聲,日軍的指揮官和旗令官應聲倒地。

沒了指揮官的指揮,日本軍隊手足無措,亂成一團,打得十分混亂,給我軍創造了反擊的機會,我軍趁勢集中火力,對日軍主力部隊發起反擊。在反擊過程中,滕西遠奮勇殺敵,打完所有子彈,就和日軍面對面打起了白刃戰。

在貼身肉搏的過程中,滕西遠被日寇的刺刀刺傷了腋下,頓時一陣劇痛傳來。号角聲響起,戰友們一個勁兒向前沖,日軍的哀嚎聲不斷響起。滕西遠顧不上腋下的疼痛,拿起手上的尖刀向日本士兵刺去,此時援軍也到達了戰場,最終我軍全殲敵軍,赢得了勝利。

在這場戰鬥中,滕西遠率先打死了日軍指揮官,表現突出,一戰成名。戰後,上級給他記一等功,授予了他從軍以來的第一枚勳章。司令員廖容标親口誇獎他:“你個小滕黑子,打鬼子還真行嘞!”說完,親手給他頒獎,頒完獎後又送給了他一把匣子槍。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廖容标

這就是滕西遠收藏的第一把匣子槍的來曆,随後這把槍便一直跟着滕西遠征戰沙場,成了他形影不離的“好夥計”。而滕西遠第二把“好夥計”的來曆就更厲害了,是粟裕親手送給他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随之而來的是我軍與國民黨的沖突加劇。重慶談判後沒多久,蔣介石就再也掩飾不住自己的狼子野心,發動了内戰。那時滕西遠已經是一炮兵連連長了,他作戰經驗豐富,加入了粟裕将軍的華東野戰軍。

一天,滕西遠安排哨兵到眺望台觀察敵情,而他與一名戰友前去巡邏查哨。他們剛爬上一個山坡,就發現不遠處有一支軍隊,正往這邊趕來。暫時不清楚是敵是友,滕西遠急忙拉着身邊的戰友趴下,以免被發現,然後滕西遠開始仔細觀察這支軍隊。

他發現這支軍隊配有迫擊炮,大型機關槍等重型武器,一看就是老蔣的部隊。他們約莫有兩個營,差不多兩百人的兵力,正往這邊走來。這支軍隊的出現讓滕西遠猝不及防,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現在隻有他與戰友兩人,敵方卻有兩百多人,且裝備精良。

傳回大部隊是不行了,這時敵人已經越來越近。滕西遠開始檢查自己和戰友身上的武器,隻有三顆手榴彈和兩支槍。滕西遠與戰友分析現在的情形,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好辦法,能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也能拖延時間,等待部隊救援。那就是給他們上演一場空城計。

滕西遠與戰友說了自己的計劃後,便開始行動起來。仗着這支軍隊還在山溝裡,視線受阻,他選了一個絕佳的位置,朝着國民黨軍隊先扔出了一個手榴彈。

他們聽到爆炸聲吓了一跳,一時間摸不清楚狀況。不過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滕西遠的戰友就向着這支部隊開槍,不過基本上沒有打中他們,隻不過是為了吓唬他們。

與此同時,滕西遠也變換方位向着敵軍扔出剩餘的手榴彈,還不斷朝天鳴槍,一邊開槍一邊大喊:“你們被包圍了!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空曠的山谷中,滕西遠的聲音氣勢壯大。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滕西遠講述槍的來曆

國民黨軍隊面對四面八方的槍聲和爆炸聲,更加緊張了,以為真的落入了解放軍的埋伏,不敢輕舉妄動。為了探測解放軍有多少人,開始警備起來,往有槍聲的地方開槍打炮。

随着一聲聲炮火聲響起,滕西遠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了。國民黨軍隊這麼大動靜,正好能引來我軍大部隊,到時候這支敵軍部隊插翅也難逃了。果不其然,我軍大部隊及時趕到,沒幾分鐘就殲滅了國民黨這支兩百人的小隊伍。

戰後,滕西遠才知道,這支部隊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自己竟以一出空城計就報廢了敵軍的精銳力量。滕西遠這出空城計不僅使我軍全殲敵軍精銳部隊,還是以繳獲了一大批先進武器,充實了我軍的軍需力量,立下了頭等功勞。

在慶功會上,滕西遠又被記一等功,授予了一枚獎章。粟裕稱他為“孤膽英雄”,還獎勵他一把全新的駁殼槍,在戰友羨慕的眼光中,親手交到了他手上。這就是滕西遠第二支匣子槍的來曆,這把手槍也跟随着滕西遠四處征戰,成了他從不離身的第二把“好夥計”。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圖|粟裕将軍

1949年新中國成立,滕西遠想着這下終于可以安穩過日子了。可美國并不想讓我們過得太平。1950年,美國打着“聯合國軍”的名義,公然插手北韓内政,越過三八線,試圖把北韓變成他們的領土。

這僅僅是美國計劃的第一步,他們還屢次派出飛機盤旋在我國領空,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轟炸!是可忍孰不可忍!新中國雖然還處于搖籃之中,但中國領土是不容侵犯的。在接到北韓方的援助請求時,我國上司人毅然決定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

1950年底,滕西遠坐上了入朝作戰的列車,遠赴北韓,抗美援朝。1953年,滕西遠所在部隊接到任務,前往北韓馬坪裡與美軍作戰。這場戰役的殘酷性不言而喻,美軍裝備精良,同時占據了空中優勢,我軍作戰十分艱難。

在馬坪裡戰役中,我軍部隊遭遇敵軍坦克襲擊。而我軍的武器無法遠距離攻擊美軍的坦克,沒有什麼有效的反擊坦克的手段,唯一的辦法就隻能找一個戰士帶着炸藥包,在戰友的掩護下,摸索到坦克附近炸毀坦克。

這個任務無疑是兇險萬分,基本上沒有活路。但身為炮兵連長的滕西遠卻自告奮勇,接下了任務。當他背上炸藥包的那一刻,就認定自己回不來了。

萬幸的是,炸藥順利爆炸,美軍坦克被炸毀了。滕西遠雖然被炸暈了,奄奄一息,但在醫生的救治下,也安然無恙。不過,他的頭上卻留下了一道傷疤,成為了那場戰鬥的永久印記。

經此一戰,滕西遠被授予了“爆破英雄”的光榮稱号,功成名就的他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老人分享的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在場的民警們聽得極為入神,都被滕西遠老人的傳奇故事所驚歎。這兩把駁殼槍的确應該留在老人的手中,因為這是他戎馬一生、光輝歲月的見證。

雖然持有兩把槍,但周圍鄰居知道槍的來曆後,并不害怕,有一個抗戰英雄在旁邊,反而更安心了。老爺子的槍也經過了特殊處理,開不了火,隻能作為收藏品收藏,作為老爺子對那段戰火歲月回憶的寄托。

96年全面禁槍,山東一老人持有雙槍,警官去收繳卻無功而返,為何

滕西遠一直告訴我們,如今安逸的生活,都是前輩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聽了老爺子的話,衆人點了點頭。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兵無法忘記那戰場上的峥嵘歲月,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不應該忘記,要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創造一個強大的祖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