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之得天下也逆,而楊廣之逆彌甚——王夫之
曆數前朝興亡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當中偏安一隅的政治勢力數不勝數,可實作大一統的王朝卻屈指可數,在這其中經曆漫長的征戰統一天下之後,
經曆二世而亡的朝代,更是僅秦、隋二代。
尤其是隋朝的覆亡,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人人皆知
隋炀帝楊廣是曆史上著名的昏君
,至少在當時看來這是确信無疑的。可在他心知肚明隋朝将要覆滅的那一刻起,便心如死灰了,
一代帝王卻被了結于禁軍侍衛之手,此人名字叫做裴虔通
。按理說他的行為也算是順應當時的社會的滾滾潮流了,更是助力後繼者唐朝的造反事業,
可裴虔通的結局卻是被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誅滅三族,以示懲戒。
陰謀繼位不得久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
謀朝功成之後,開創了曆史上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青史留名。
隋文帝楊堅甚畏其妻獨孤伽羅
,是以子嗣皆為嫡出且數量不多,按照嫡長子繼承制下的規定,隋文帝楊堅繼位,
太子不二人選為其長子楊勇。
隋文帝楊堅
可隋文帝楊堅卻随着時間的推移,對自己的太子産生了不喜愛,反而是
對自己的次子楊廣頗為鐘愛,年僅13歲便将其奉為晉王,統領并州總管一職,
總領五十二州縣的兵馬,授左武衛大将軍,權勢絲毫不遜色于太子楊勇。
這無疑給次子楊廣造成了一種錯覺,畢竟兄弟幾人當中都是嫡出,不過是有個先來後到罷了,可憑借後天的努力,自己未必會比所謂的太子差。在這樣野心的驅動之下,
楊廣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到了哥哥楊勇的位子上。
憑借自身率兵為大隋朝的事業立下赫赫戰功,楊廣越來越瞧不起楊勇了,
便聯合當朝的權臣楊素、以及自己的母親獨孤伽羅,三方共同角力将太子楊勇拉下馬。
時間一長,隋文帝楊堅也信以為真了,更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的
太子好奢靡
,與他所提倡的節儉之風簡直南轅北轍,逐漸由起初的不喜愛轉變為了厭惡的情感。而
獨孤皇後更是一夫一妻制的踐行者,
也因長子喜女色對其多有失望。楊勇就在牆倒衆人推的局面之下,丢失了太子之位。而真正的陰謀家楊廣得償所願之後,自然喜不自勝,很快他便找到了自己下階段的人生目标,就是父親隋文帝楊堅座下的龍椅。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
隋文帝楊堅患病居住在仁壽宮
,并召太子于宮中陪伴。可他萬萬沒想到,楊廣居然以為父親生病快不行了,早已做好了登基繼位的準備,并
且還調戲了自己的妃子陳夫人
。怒極攻心的隋文帝楊堅頓時想起了廢太子楊廣,可侍立在一旁的大臣
楊素早已投靠了楊廣
,将此訊息告知。結果沒出多久,就傳來了隋文帝楊堅崩殂的消息,新皇帝楊廣繼位。
不思悔改人心散
早在楊廣為晉王時,
裴虔通便作為楊廣的護衛兼親信負責保護其人身安全,并且深得楊廣寵信,
将裴虔通升任為監門校尉,統領晉王府上下護衛,地位與财權也不斷提升。在楊廣與太子楊勇争鬥的過程中,裴虔通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楊廣繼位之後更加注重自身的人身安全,害怕一個不小心就重蹈先父的覆轍,為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特意将随從自己多年的侍衛裴虔通提拔了起來。
後來在隋炀帝出兵突厥而被圍困于雁門關時,裴虔通曾參與救駕
。
大權在握的隋炀帝可謂是真正體會到了萬萬人之上的感覺,為了彰顯自身的帝王權威,他開始了
修建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西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等諸多事宜,
頻繁的消耗國力民力,昏庸無度,使得各地的農民起義暴起,天下又紛亂了起來。
都城長安淪陷,東都洛陽告急,隋炀帝隻得躲在江都(揚州)醉生夢死,
還不忘向下屬開一個冷笑話:朕這麼好的頭顱,不知道會被誰砍去。
坐落危局而不思國政,隻顧一己之私窮奢極欲
。隋炀帝楊廣的這幅面貌使得追随他的臣下不禁失望至極,可無奈他還是當時的帝王,至高的威嚴還是屬于他的,是以當時隋朝的臣下一個勁的勸谏隋炀帝楊廣,希望它可以幡然醒悟、奮起還擊。
更要命的是群臣坐擁江都,朝廷可用的糧食快用盡了,躲避于此絕非長久之計。
朝野上下紛紛建議隋炀帝發兵西北,收複失地,可沒有想到隋炀帝楊廣卻下令要繼續南遷,
留戀于江南煙雨而不肯離去
,本可利用的人心就此逐漸喪失。極為關鍵的是,在亂世征伐之中軍心尤為重要,
當時的隋軍士兵大多來自西北關内,父母同族皆在西北,在南方更是水土不服,
但上位者楊廣卻絲毫沒有為他們考慮的意思,軍心紛動,這其中便包括祖籍在山西的裴虔通。
窮途末路悔恨終生
誰都不想坐以待斃,除了隋炀帝楊廣之外。
中郎将窦賢實在是忍受不了一輩子屈居江南,便聯絡麾下士兵西逃回鄉,
可逃跑計劃确實做的不太好,沒有逃出多遠便被隋炀帝楊廣聽聞了,盛怒之下派兵追趕,
并且殺了窦賢。
按理說此事發生,即便隋炀帝再為昏聩也能夠明白隋朝統治集團内部
已然産生了裂隙,
可從後續的手段來看,他并沒有加以遏止,反而窦賢的死訊一傳出,可謂是
一石激起千層浪,衆
人心中都明白了,皇帝這是自己不想跑,也不想讓别人跑,還不容許有人跑。
強壓之下,必有反彈。
普通軍士每日都有逃竄,就連隋炀帝的親衛骁果軍内也欲逃離,骁果軍當時的領軍人物正巧是司馬德戡和裴虔通,二人商議過後,斷定隋炀帝楊廣已然無藥可救,還不如趁早西逃。可這時恰好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找上了此二人,說:“
即便是你倆要逃跑,結局肯定如窦賢一般身死,不如反戈一擊,成就真正的英雄霸業。”
司馬德戡和裴虔通當即聽從了此建議,二
人一内一外,聯合宇文家的勢力,攻入皇城找到了隋炀帝楊廣。
裴虔通當着隋炀帝楊廣的面,
親手殺了楊廣年僅12歲的愛子楊杲
,楊廣大驚失色斥問:“你作為朕的親信舊部,朕待你不薄,為何反朕?”
可已然走上反叛一途的裴虔通早已冷血無情,最終,
一代帝王楊廣被黃绫活活勒死。
一年後,
裴虔通降于唐朝
,唐高祖李淵為招徕人才之心,封裴虔通為徐州總管,後轉任辰州刺史。可裴虔通此人
絲毫不以自己叛主求榮為恥
,反而認為自己的舉措為大唐的定鼎立下了赫赫功勞。
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後,為了穩定天下人心,
便想殺了“隋朝逆臣”裴虔通,
經人勸谏之後将其
流放嶺南,
可裴虔通更加不知收斂,反而大放厥詞說自己于大唐有功,李世過河拆橋,唐太宗隐忍九年,下令誅殺裴虔通,
理由是弑殺舊主,不仁不義。将其釘在了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