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广成功上位,昏庸无度,亡国时却被多年侍卫杀死邀功,投靠敌国

杨广成功上位,昏庸无度,亡国时却被多年侍卫杀死邀功,投靠敌国

隋之得天下也逆,而杨广之逆弥甚——王夫之

历数前朝兴亡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偏安一隅的政治势力数不胜数,可实现大一统的王朝却屈指可数,在这其中经历漫长的征战统一天下之后,

经历二世而亡的朝代,更是仅秦、隋二代。

尤其是隋朝的覆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人人皆知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至少在当时看来这是确信无疑的。可在他心知肚明隋朝将要覆灭的那一刻起,便心如死灰了,

一代帝王却被了结于禁军侍卫之手,此人名字叫做裴虔通

。按理说他的行为也算是顺应当时的社会的滚滚潮流了,更是助力后继者唐朝的造反事业,

可裴虔通的结局却是被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诛灭三族,以示惩戒。

阴谋继位不得久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

谋朝功成之后,开创了历史上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青史留名。

隋文帝杨坚甚畏其妻独孤伽罗

,所以子嗣皆为嫡出且数量不多,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下的规定,隋文帝杨坚继位,

太子不二人选为其长子杨勇。

杨广成功上位,昏庸无度,亡国时却被多年侍卫杀死邀功,投靠敌国

隋文帝杨坚

可隋文帝杨坚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己的太子产生了不喜爱,反而是

对自己的次子杨广颇为钟爱,年仅13岁便将其奉为晋王,统领并州总管一职,

总领五十二州县的兵马,授左武卫大将军,权势丝毫不逊色于太子杨勇。

这无疑给次子杨广造成了一种错觉,毕竟兄弟几人当中都是嫡出,不过是有个先来后到罢了,可凭借后天的努力,自己未必会比所谓的太子差。在这样野心的驱动之下,

杨广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到了哥哥杨勇的位子上。

凭借自身率兵为大隋朝的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杨广越来越瞧不起杨勇了,

便联合当朝的权臣杨素、以及自己的母亲独孤伽罗,三方共同角力将太子杨勇拉下马。

杨广成功上位,昏庸无度,亡国时却被多年侍卫杀死邀功,投靠敌国

时间一长,隋文帝杨坚也信以为真了,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的

太子好奢靡

,与他所提倡的节俭之风简直南辕北辙,逐渐由起初的不喜爱转变为了厌恶的情感。而

独孤皇后更是一夫一妻制的践行者,

也因长子喜女色对其多有失望。杨勇就在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之下,丢失了太子之位。而真正的阴谋家杨广得偿所愿之后,自然喜不自胜,很快他便找到了自己下阶段的人生目标,就是父亲隋文帝杨坚座下的龙椅。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

隋文帝杨坚患病居住在仁寿宫

,并召太子于宫中陪伴。可他万万没想到,杨广居然以为父亲生病快不行了,早已做好了登基继位的准备,并

且还调戏了自己的妃子陈夫人

。怒极攻心的隋文帝杨坚顿时想起了废太子杨广,可侍立在一旁的大臣

杨素早已投靠了杨广

,将此讯息告知。结果没出多久,就传来了隋文帝杨坚崩殂的消息,新皇帝杨广继位。

杨广成功上位,昏庸无度,亡国时却被多年侍卫杀死邀功,投靠敌国

不思悔改人心散

早在杨广为晋王时,

裴虔通便作为杨广的护卫兼亲信负责保护其人身安全,并且深得杨广宠信,

将裴虔通升任为监门校尉,统领晋王府上下护卫,地位与财权也不断提升。在杨广与太子杨勇争斗的过程中,裴虔通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广继位之后更加注重自身的人身安全,害怕一个不小心就重蹈先父的覆辙,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特意将随从自己多年的侍卫裴虔通提拔了起来。

后来在隋炀帝出兵突厥而被围困于雁门关时,裴虔通曾参与救驾

大权在握的隋炀帝可谓是真正体会到了万万人之上的感觉,为了彰显自身的帝王权威,他开始了

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诸多事宜,

频繁的消耗国力民力,昏庸无度,使得各地的农民起义暴起,天下又纷乱了起来。

都城长安沦陷,东都洛阳告急,隋炀帝只得躲在江都(扬州)醉生梦死,

还不忘向下属开一个冷笑话:朕这么好的头颅,不知道会被谁砍去。

杨广成功上位,昏庸无度,亡国时却被多年侍卫杀死邀功,投靠敌国

坐落危局而不思国政,只顾一己之私穷奢极欲

。隋炀帝杨广的这幅面貌使得追随他的臣下不禁失望至极,可无奈他还是当时的帝王,至高的威严还是属于他的,所以当时隋朝的臣下一个劲的劝谏隋炀帝杨广,希望它可以幡然醒悟、奋起还击。

更要命的是群臣坐拥江都,朝廷可用的粮食快用尽了,躲避于此绝非长久之计。

朝野上下纷纷建议隋炀帝发兵西北,收复失地,可没有想到隋炀帝杨广却下令要继续南迁,

留恋于江南烟雨而不肯离去

,本可利用的人心就此逐渐丧失。极为关键的是,在乱世征伐之中军心尤为重要,

当时的隋军士兵大多来自西北关内,父母同族皆在西北,在南方更是水土不服,

但上位者杨广却丝毫没有为他们考虑的意思,军心纷动,这其中便包括祖籍在山西的裴虔通。

穷途末路悔恨终生

谁都不想坐以待毙,除了隋炀帝杨广之外。

中郎将窦贤实在是忍受不了一辈子屈居江南,便联络麾下士兵西逃回乡,

可逃跑计划确实做的不太好,没有逃出多远便被隋炀帝杨广听闻了,盛怒之下派兵追赶,

并且杀了窦贤。

杨广成功上位,昏庸无度,亡国时却被多年侍卫杀死邀功,投靠敌国

按理说此事发生,即便隋炀帝再为昏聩也能够明白隋朝统治集团内部

已然产生了裂隙,

可从后续的手段来看,他并没有加以遏止,反而窦贤的死讯一传出,可谓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

人心中都明白了,皇帝这是自己不想跑,也不想让别人跑,还不容许有人跑。

强压之下,必有反弹。

普通军士每日都有逃窜,就连隋炀帝的亲卫骁果军内也欲逃离,骁果军当时的领军人物正巧是司马德戡和裴虔通,二人商议过后,断定隋炀帝杨广已然无药可救,还不如趁早西逃。可这时恰好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找上了此二人,说:“

即便是你俩要逃跑,结局肯定如窦贤一般身死,不如反戈一击,成就真正的英雄霸业。”

司马德戡和裴虔通当即听从了此建议,二

人一内一外,联合宇文家的势力,攻入皇城找到了隋炀帝杨广。

裴虔通当着隋炀帝杨广的面,

亲手杀了杨广年仅12岁的爱子杨杲

,杨广大惊失色斥问:“你作为朕的亲信旧部,朕待你不薄,为何反朕?”

杨广成功上位,昏庸无度,亡国时却被多年侍卫杀死邀功,投靠敌国

可已然走上反叛一途的裴虔通早已冷血无情,最终,

一代帝王杨广被黄绫活活勒死。

一年后,

裴虔通降于唐朝

,唐高祖李渊为招徕人才之心,封裴虔通为徐州总管,后转任辰州刺史。可裴虔通此人

丝毫不以自己叛主求荣为耻

,反而认为自己的举措为大唐的定鼎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稳定天下人心,

便想杀了“隋朝逆臣”裴虔通,

经人劝谏之后将其

流放岭南,

可裴虔通更加不知收敛,反而大放厥词说自己于大唐有功,李世过河拆桥,唐太宗隐忍九年,下令诛杀裴虔通,

理由是弑杀旧主,不仁不义。将其钉在了耻辱柱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