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江
寫意花鳥畫家
美術學博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
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
美術館館長
黑龍江省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
出版專著《高卉民藝術研究》 《姚瑞江速寫集》 《裝飾圖案》及作品合集40餘部。
文章、作品及專題發表于《美術》《美術觀察》 《書法賞評》 《中國畫》 《中國當代藝術》 《新周刊》 《藝術教育》 《江蘇畫刊》 《藝術交流》 《中國當代藝術》 《水墨大家》 《藝術研究》 《國畫家報》 《新晚報》等專業刊物上。作品被應邀多次參加國家級專業性展覽并獲獎,被中央黨校、石家莊美術館等專業機構及個人收藏。
我盡管欣賞宏大主題的創作,但我筆下多為苦寒大地之下的山花野草,相比之下,我更樂意于對少受到人們關注的山花野草投以關懷,我希望能用手中畫筆,能用傳統的寫意繪畫方式為無名的山花野草樹碑立傳。任何事物,無論是令人追捧的,還是受人忽視的,其實都是世界規律的反映,都可以反映每個人心中的“道”,山花野草自然也不例外。而通過長期對山花野草的描繪與表現,我對繪畫中的“技”與“道”有了一番體悟,不僅使我畫藝有所進展,也使我對人生、對生活有了新的了解,尤其對事物之偉大與卑微有了全新的認識。至少對我來說,山花野草是偉大的,因為我看到它們的不屈與堅韌。
——節選自姚瑞江文章《寫意花鳥畫的技與道》
《墨染北方》 240X200CM
《墨染北秋》 200X200CM
《暖風》 68X43CM
《閑》 68X43CM
《藏》 90X45CM
《待秋》 136X68CM
《君子之風》 98X196CM
《落花》 196X98CM
《覓》 90X45CM
《霜寒》 90X45CM
《大觀》 68X43CM
創作者要具備在生活中體察入微的眼光與習慣。對于古今中外所有畫家來說,觀察永遠是第一位的。世間萬物有着不同的形态、習性與特征,動物也好、植物也罷,其差異處往往就是主要特征所在。花鳥畫家應養成一個時刻觀察周邊生活的習慣,在細微處下功夫、見功夫。有時候一隻鳥、一朵花,隻是一個形态的瞬間變化就能得見物象的本真,創作者若是将其“捕捉”到畫面中,往往便能感動觀者,因為這直接反映出對象的鮮活。鮮活,是與靈動聯系在一起的,有時候兩者甚至能畫上等号。我受高卉民先生的影響,長期關注并表現生存于苦寒大地上的山野花草。客觀言之,表現山野花草的特征是很有難度的,因為乍看之下,野花野草的形态都差不多,是以我隻能從它們的細微差别處下功夫,觀察枝葉的不同走向,甚至是同個物種的不同顔色變化。通過長期的觀察,我即便在描繪頗具難度的對象時也比初涉此道時顯得得心應手多了,進而也更為堅信體察入微的審視習慣,有助于創作者表現出對象的鮮活。
在超過20年的繪畫研習曆程中,我不僅有畫過鋼筆速寫,作基礎的勾勒工作,也畫過水墨人物創作。當這樣的積累與經驗轉到花鳥畫創作中,不僅兩者的表現語言與思維模式不“打架”,反而促進了彼此的向前發展。最明顯的是,經由長期的人物畫實踐,我的造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轉至花鳥畫創作中對描繪對象進行取形、勾勒之時,則更多地生發出一種遊刃有餘之感。這也是我對“技”與“道”的了解與感受。
《有鮮花的靜物》6 136X68CM
《有鮮花的靜物》1 90X45CM
《有鮮花的靜物》2 90X45CM
《有鮮花的靜物》3 90X45CM
《有鮮花的靜物》4 136X68CM
《有鮮花的靜物》5 136X68CM
來源: 藝術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