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王文舉, 黑龍江省克山人,現為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齊齊哈爾市書畫院特聘畫家。

《孔子著書圖》“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書畫大展 2000年

《歸路雪初融》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2016.南京

《一樣的家園》悲鴻精神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7南京

《暖意》第三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7 深圳

《北坡》翰墨青州.2017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7 青州

《知青老屋》寫意中國.大美遼甯--第二屆中國畫水墨大展2017 營口

《龍江三月》首屆全國美術教育教師作品展 2017 重慶

《幸福至萬家》郵驿路·運河情中國畫作品展 2018 淮安

非由述作·首屆寶龍藝術大獎優秀作品展 2018 上海

《晚歸》品真格物-全國青年工筆畫作品展 2018 天津

《暖冬》悲鴻精神第三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9南京

首屆五四藝術季“永不停熄”藝術作品展 2019 上海

《庚子之春》第五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 2020哈爾濱

《春之韻》入選第三屆“神聖長白”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21吉林

緻敬守望2020西安美術館主題藝術作品展 2020西安

黑龍江省第十四屆群星獎 金獎 2015年

黑龍江省首屆農民文化節書畫攝影比賽 金獎 2016年

黑龍江省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 優秀獎 2019

作品及評論文章發表于《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勞工日報》《鶴城晚報》等媒體。作品被江蘇省美術館,敦煌美術館,遼甯昌宇集團,黑龍江倍豐集團,博正文化傳媒等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

庚子手記

庚子新春伊始,開啟了預料之外的宅居創作模式,原計劃假期是要創作兩張大畫,可是不能在随意出入,由家到工作室還會受到次數的限制,還要接受小區從業人員的盤問,是以就懶得再出去。把工作室的小方桌搬回去了,在家裡畫卡紙,畫四尺對開的條幅,這樣不會受到尺寸的影響了。朋友圈裡所有的同道好友都是宅在家,沒事畫畫,累了發朋友圈,刷手機,看方方日記,關注疫情。出于對醫護人員的尊敬決定要畫兩張醫護人員的作品,不為完成人物,也不為歌頌什麼,完全屬于自己的敬意,畫了三張醫護人員,沒想到三張完成之後第二天李文亮先生病故,早起特别激動的畫了一張李文亮像。就這樣畫了四張疫情内容的小畫。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生活還是要繼續,而且也不能隻有憤怒,壓抑,更需要舒緩,尤其是在封閉的狀态之下。雖然對于我們這些畫畫的人來說封城也好,封小區也好感覺差别是不大的,平時每天也就是以畫畫為主,并沒有覺得别扭或是不适應。朋友圈裡的朋友們幾乎每天除了發發自己的畫作啊,書法啊,文章啊這些之外或是同時也會發一下自己宅居的書房,案頭。這在平時是不多見的,尤其是集中這麼幹,是以我就覺得很有意思,也是一種特殊時期的一種生活狀态,我就決定要用畫筆記錄下來,每天整理朋友們的朋友圈中的照片。開始是畫了幾張小卡紙,後來覺得不過瘾,就畫四尺豎幅,畫了一段又畫了十幾張橫幅。形式上多是傳統歲朝清供圖的延續,适當加入自己的設計。不知不覺的畫了幾十張,完全都是用墨,也就是墨稿,待到疫情基本控制好了,小區解除封閉之後,才到工作室統一着色。都整理完之後發現有些作品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甚至覺得自己有些喜歡上了這個題材。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文房清供是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它既是書房的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賞玩之物,悠悠曆史長達千年。清供,又稱清玩,由佛前供花發展而來。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後發展成為包括金石、書畫、等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雅物品。舊時的文人,就都喜歡在書齋擺點盆景,菖蒲賞石,稱之為“案頭清供”。“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這清供不在乎是否名貴,一般是就地取材,有自用的文房四寶,有佛手、蓮蓬;古玩擺件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今人似乎熱愛此類的多以書畫家為主,作家詩人少有些許。文房清供,是文人書房中那些表達文人高雅氣息物品。它是在中國傳統的文房筆墨紙硯四寶基礎上,派生出的輔助用具,是書案上清雅的實用陳設品。包括有筆筒、筆插、筆匣、筆掭、筆洗;墨盒、墨床、水注、水丞;鎮紙、臂擱、裁刀;硯滴、硯屏、印章、印盒、帖架、文具箱等,可謂包羅萬象、古人講究道在器中,案頭器物本身已遠遠超出了其實用價值,而更多的為賞鑒之途。今人的生活已經不再有這樣的講究精緻,很多器物早已遠離我們的生活,今人對這些文房用品的熱愛與懷念,更多是在訴求一種緻精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文房清供不僅為我們了解古代的人文曆史提供豐富的佐證,同時也向我們揭示了古代文人雅士豐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世界。我畫這些也是出自于這樣的一種訴求,不是懷古,不是做作,不是附庸風雅,而是單純的熱愛,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份清心,多一份雅緻。

作品欣賞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文人雅趣清供圖|王文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