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橫掃圍棋界後,人工智能将目标瞄準量子實體學?

人工智能打造的“棋神”AlphaGo和Master前段時間出盡風頭。現在,人工智能或将解決另外一個難題——求解包含數以億計粒子的量子系統。

早在2016年1月,谷歌的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初露鋒芒時,瑞士聯邦工業大學的古斯比·卡萊羅(Giuseppe Carleo)就初步形成了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解決量子力學難題的構想。

橫掃圍棋界後,人工智能将目标瞄準量子實體學?

現在,他已經搭建了一個神經網絡——它的目标不再是圍棋,而是了解量子力學系統。

橫掃圍棋界後,人工智能将目标瞄準量子實體學?

人工智能在圍棋上戰勝人類比在國際象棋上戰勝人類更困難的原因在于,圍棋棋盤上,棋子可能的數目比宇宙中的原子數目還要多。這意味着,人工智能不可能用“暴力窮舉”的方法在圍棋上擊敗人類。

有趣的是,圍棋跟量子力學的一個經典問題很相似:一個量子系統,包含數以億計的原子,原子之間的聯系通過複雜的方程表示,需求解該系統的特性。

材料科學研究需要求解量子系統

任何以宏觀形态存在的材料,本質上都是量子系統,是以求解量子系統是研究材料特性、并研發新型材料的關鍵。

量子力學限定,不可能在某個時刻精确計算出某個粒子在什麼位置。此外,許多粒子還具有自旋特性——要麼向上,要麼向下。由100個粒子組成的量子系統,其自旋狀态數目之和竟有10的30次方之多。

目前,即使動用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人類也隻能求解有48個粒子的量子系統。哪怕不考慮計算所耗費的時間,僅僅考慮計算結果的存儲,卡萊羅估計,即使我們把整個地球變成一塊超級大硬碟,這個硬碟用來求解100個粒子組成的量子系統也隻是剛剛夠!

然而,人工神經網絡卻有望簡化這一問題。人工智能能夠找出圍棋的緻勝下法,或許它也能最終戰勝量子系統求解這個難題。

夢想中的機器

卡萊羅稱,人工神經網絡非常善于從有限的資訊中進行歸納。用一些卡萊羅的照片訓練神經網絡,它就能從一張之前從未見過的照片中把卡萊羅識别出來。

卡萊羅和微軟公司的馬蒂亞斯·特洛伊爾(Matthias Troyer)合作,建構了一個簡單的、用來求解多體量子系統波函數(也就是量子态機率)的神經網絡。同時,該神經網絡也可以計算該系統的最低能态,這也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之一。

他們用多個已經獲得求解結果的量子力學系統對該工具進行測試,結果發現,該工具的表現優于現有的多體量子力學系統求解工具。是以,一個更大規模的人工智能求解工具應該能更有效地解決更大規模的量子系統求解問題。

卡萊羅戲谑地表示,該系統成功解決了“薛定谔的貓”問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的斯考特·阿倫森(Scott Aaronson)表示,卡萊羅團隊的工作非常出色。人工智能這一強大工具正在諸多領域掀起巨大的變革,量子力學領域自然也不會例外。人工智能求解多體量子系統的成功,将為日後更多激動人心的成果奠定基礎。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12-11

本文作者:陶卿

本文來源:

九州量子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