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導讀

随着“量子計算”逐漸成為巨頭公司的“軍備競賽”,諸如微軟、IBM、谷歌等公司已然開始高調加碼和展現各自在量子計算方面的“技術肌肉”,畢竟誰也不想被落下。

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量子計算?它會成為革命性地改變未來的技術嗎?小編推薦的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Dec

11

“假設你有一台量子計算機,你用它來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我老闆Michael Freedman(微軟研究院Station Q負責人)的回答是,用它來造一台更好的量子計算機。” 微軟研究院Station Q首席研究員王正漢這樣講述着以他為代表做量子計算研究的科學家們的想法,“人類科技的進步,是對人類能力的一種延伸。量子計算機的用處就是使人們真正了解什麼是量子世界。”

王正漢所在的Station Q團隊是微軟研究量子計算的特别“小分隊”,2005年成立。盡管此前微軟很少透露他們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進展,但其實“量子計算目前的狀況令人驚訝。至少在我們微軟研究院,這是最大的投資領域。”這是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Peter Lee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述。随着“量子計算”逐漸成為巨頭公司的“軍備競賽”,諸如微軟、IBM、谷歌等公司也開始高調加碼和展現各自在量子計算方面的“技術肌肉”,畢竟誰也不想被落下。

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量子計算?它會成為革命性的改變未來的技術嗎?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量子計算和經典計算的不同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量子計算的計算單元雖然也是比特,但是與經典計算中的比特不同,量子比特(Qubit)可以處于0和1兩種狀态按照任意比例疊加,而且按照量子系統的可疊加性,多個量子比特可以并行處理運算。這樣,量子計算可以執行更加複雜的計算。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陳衛介紹,量子計算主要是基于量子實體,在一些方面與普通的經典實體很不一樣,量子計算機跟經典計算機也有一些本質方面的不同。

量子有一個“疊加态”,它可以把很多你要計算的事情疊加在一起算。量子計算是一種指數級的加倍,現有的計算機就是并行到10000台,它的加速也隻是10000倍,都無法超越量子并行計算的速度。

這就使得量子計算的速度遠超現有的經典計算。“原來傳統計算機,最快的計算機要算百萬年、千萬年的東西,可能到量子計算機幾秒鐘、幾分鐘就能算完。也是以,它帶來的改變可能會是革命性的。”陳衛說。

簡單說來,量子計算時代,計算的速度要超越現在的想象。這就讓量子計算運用到解決資料量超大、充滿無限變量、需要非常多的潛在解決方案的行業問題中成了可能。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為什麼需要量子計算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從基因測算到無人駕駛,再到宇宙探索,人類的活動帶來了海量的資料,其中有些資料的處理已經遠遠超過了經典計算機的能力,未來,在挖掘大資料潛在價值的過程中,量子計算将扮演重要角色。

微軟認為,拓撲量子計算機最早的用途之一就是幫助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利用機器學習,加快訓練算法的勞動密集型流程。比如,把Cortana數字助理算法訓練的時間從一個月縮短到一天,這将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進步。這也隻有量子計算能夠實作。

王正漢談到,現在的AI、雲計算最終挑戰的還是能量。如今全世界的資料中心每年要用到的電,不比一個國家消耗的少,未來如果需要大量的資料存儲,用的電量也是不可估計的。量子存儲則是一個方向,至少理論上它是未來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存儲成本。

量子計算未來主要會應用在複雜的大規模資料處理與計算難題,比如,環境監測領域的氣象預報;醫學領域的基因測序與藥物研發;金融領域的投資大資料分析、預測與風險模組化等。

“量子計算機将會是革命性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也不是萬能的。你可以想象,我們有汽車,但是我們也有火箭,你說是汽車重要還是火箭重要,這很難說。經典計算可能就像汽車那樣沒那麼快,但是它的應用還是很廣泛的;量子計算将來誰也不知道有多廣泛,至少我們現在能看到絕對是很快的。”王正漢坦言。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巨頭企業的軍備賽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九”答不可 | 量子計算會“帶來革命性改變”嗎?

當然,眼前的挑戰是,目前世界上并沒有一台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出現。這受限于量子本身的不可控性,以及做成量子計算機材料的特殊性。同時,人才的挑戰也擺在眼前,現在并不是每個學校的計算機系都設量子計算專業,斯坦福、MIT這樣的學校也将這一專業主要設在和實體相關的院系。

據王正漢介紹,多年來實體學家一直在談論開發量子計算機的可能性,努力開發一個擁有足夠高精确度的有效量子位,以便在開發真正可行的量子計算機中發揮作用。問題在于,量子位非常挑剔。即便是最輕微的擾亂,它們也會“散開”,通俗說來,就是它們不再是可用于計算的實體狀态。

但這并不妨礙巨頭企業在量子計算領域的軍備競賽。于是,我們看到,IBM以及一些初創公司已開發并測試了少量量子計算機的基礎構件;谷歌與美國航空航天局及D-Wave公司合資建立了“AI Lab”實驗室;微軟則在今年9月舉辦的Ignite大會上,展示了拓撲量子位以及硬體軟體生态系統方面取得的進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開發了一套專為量子計算開發者設計的新的程式設計語言,能夠開發應用軟體,這些技術讓更多開發者可以充分利用量子計算的力量。

“各家的路徑有所不同。”陳衛說,“微軟希望能建構一個量子計算的生态和完整的計算平台基礎設施,做從端到端的技術,比如包括新材料、用于拓撲量子計算的建構塊、軟體和程式設計語言等等。”

不過,現在去評判誰家能勝出并引領,也為時過早。但可以想象,過不了太久,這些已經展開“軍備競賽”的企業,就該展開搶人大戰了。

“望遠鏡的發明讓我們可以看得更遠,顯微鏡的發明讓我們可以看得更小。科技進步是我們人類能力的延伸。相信量子計算和量子計算機也一樣,會讓我們看到量子世界。”王正漢說,“也許未來的人們接觸量子計算機就像如今接觸AR一樣容易。”

未來會怎樣無人知曉。科學家常說,第一個半導體剛被發明時,它的創造者們根本無法想象智能手機會由此而生。

或者,這就是科技最有魅力的所在,難以預測,卻又引人入勝。最終帶來改變世界的能量。

文章轉載自于商學院雜志。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12-11

本文作者:陶卿

本文來源:

九州量子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