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是賈母口中的“潑皮破落戶”“鳳辣子”,老太太對她的喜歡,除了賈寶玉外無人能及。
而外号更是賈母與王熙鳳之間的親密寫照,尤其是“猴兒”,是賈母嘲笑王熙鳳最多的一個“外号”,也是她們娘們之間的交流方式。

(第二十九回)賈母回頭道:“猴兒猴兒,你不怕下割舌頭地獄?”
打醮清虛觀時,張道士對賈母不敬。他借“國公爺”的稱呼誤導賈母,以為是說丈夫賈代善。殊不知張道士話鋒一轉,又說“國公爺的長相,大老爺二老爺也不記得”,明顯是說榮國公賈源,擺了賈母一道。
随後張道士又突然要提親,講得那個女孩分明就是薛寶钗,被賈母斷然拒絕。
王熙鳳于是借機調侃張道士化“布施”,言外之意諷刺老道士吃着賈家的飯卻砸着賈家的鍋。
賈母開心王熙鳳向着她說話,讓張道士吃癟,嘴裡卻用“猴兒”稱呼她,是那時候長輩對乖巧又伶牙俐齒淘氣的晚輩的慣有稱呼。
君箋雅侃紅樓小時候長在外祖父、外祖母家,兩位老人就一直管我們表兄弟幾個用“小猴”稱呼,無論是高興、戲谑、甚至生氣,都是“小猴兒”“猴子”的叫,我們也不在意。
至于“猴兒”為什麼是老人稱呼晚輩的俚語,也并沒有專門的解釋。推測有三個出處。
一,小孩子淘氣、頑劣,沒有老實氣,像猴子。
二,像猴兒一樣乖巧伶俐。
三,像孫悟空一樣一身能耐、又一身毛病。口齒會說話,性格又善變。
元宵節那天,賈母再一次拿王熙鳳取笑。這次她當着兒媳婦、孫媳婦的面講了一大家子十個媳婦,隻有“小嬸子”得寵的故事。
結果九個媳婦不服婆婆隻喜歡小嬸子,睡夢中去問閻王爺為什麼讓小嬸子托生的能說會道,她們則拙嘴笨舌不得婆婆喜歡。
湊巧孫悟空當時在場就說出原因。當初她們十個投胎去,偏偏小嬸子“吃了”他的猴兒尿,是以才能說會道。
(第五十四回)鳳姐聽完說:“幸而我們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尿了。”尤氏、婁氏向李纨道:“咱們這裡誰是吃猴尿的,别裝沒事人兒。”薛姨媽笑了:“笑話兒不在好歹,隻要對景就發笑。”
賈母拿王熙鳳能說會道說笑,調侃她會說話是“吃了猴兒尿”。這就是賈母和王熙鳳特有的類似朋友一般的和諧氛圍。
這種話賈母絕不會說給李纨和别人,隻有王熙鳳能行。
王熙鳳會說話,賈母不止一次誇獎她。當初薛寶钗在賈母跟前談好,說:“我來了這麼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他怎麼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賈母聽說,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裡還巧什麼。當日我象鳳哥兒這麼大年紀,比他還來得呢。他如今雖說不如我們,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強遠了。你姨娘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顯好。鳳兒嘴乖,怎麼怨得人疼他。”
賈母對薛寶钗的話有點不入耳,她覺得薛寶钗在賈家做客,不該踩着她的孫媳婦讨巧,話說得也不好聽。
薛寶钗錯在不該拿王熙鳳跟賈母比。鳳姐出身、能力都不如賈母,說話也粗糙,比賈母是不褒反貶。
當然,賈母認為王熙鳳雖然不如她,卻比王夫人強多了。一句話說得薛寶钗啞口無言。
王熙鳳會說話,讨賈母喜歡,昵稱她猴兒,也是娘們之間的親近。賈母也認為媳婦們就要如此才能讨長輩喜歡,也是借以教訓其他孫女們日後的作為。這是一層深意。
第二層深意,則是王熙鳳到底辜負了賈母的心。她在姑母王夫人家裡管家,是榮國府平衡長幼兩房的政策,避免家庭分裂。
盡管王熙鳳對财、權有偏執,賈母也不覺得如何,反而鼎力支援她。
可是王熙鳳千不該萬不該過于妒忌,不但阻止賈琏納妾生子,甚至對賈琏和尤二姐腹中的孩子下手,更是毒設相思局殺了賈瑞。
賈琏的孩子也是賈母的血脈。賈瑞也是榮國公的直系子孫。王熙鳳殘害宗祠血食,賈母無論如何饒恕不得,而且此事賈家占理,王家也庇護不了鳳姐。
“一幫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鳳被休一定得是賈母同意和拍闆。頗有“揮淚斬馬谡”之意。
而賈母喚王熙鳳“猴兒”,何嘗沒有唐僧對孫悟空之苦口婆心勸她向善。奈何王熙鳳偏偏不聽,一錯再錯,賈母無奈隻有揮刀斷臂了。
是以,賈母叫王熙鳳“猴兒”背後,也代表了她最後對王熙鳳的複雜心情,您覺得呢?
文|君箋雅侃紅樓
關注作者、點贊、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