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闫頌陽
近日,歐盟委員會計劃有條件地将核能和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分類,以促進對這些項目的投資,這再次掀起對于上述兩種能源尤其是核能的争議。以德國為代表的成員國不同意将核能列入該分類,但分析認為,其反對不太可能成功。
建新電站有要求
據路透社和彭博社等媒體此前報道,歐盟委員會去年12月31日發給各成員國一份提案草案顯示,歐委會計劃将一些核能和天然氣項目暫時列入“綠色能源”分類中。提案對于可被納入分類的天然氣電站和核電站列出了一定的要求:建立的核電站需要在2045年前獲得建設準許,并滿足一系列防止重大環境危害的标準;天然氣電站必須用于替代煤電,二氧化碳排放量不高于每千瓦時270克,在2030年前獲得建設準許,并在2035年年底前轉型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低碳排放的燃料氣體。
這一“綠色能源”分類全稱為“歐盟可持續活動分類表”(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旨在引導私有資本撤出污染較高的經濟活動,轉而投入歐盟列出的較為環保的産業。彭博社稱,這一分類受到全球投資者的緊密關注,可能吸引數十億歐元的私人投資。歐委會此前将太陽能、地熱、氫能、風能、水力和生物能納入分類中,是否要将核能和天然氣納入分類的決定于去年4月被延遲,且一直備受争議。
雖然核電存有一定安全風險,但幾乎沒有溫室氣體排放;天然氣雖然是化石能源,但碳排放和污染較低,被普遍視為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的重要能源。歐委會今年1月1日釋出聲明表示,天然氣和核能可以在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對于歐盟新規,圍繞核能的争論聲最大。歐盟各國早已因對核能的态度分為兩個陣營:法國、芬蘭、捷克等國支援将核能列為綠色能源,這些國家較為依賴核電,法國的核能發電占比甚至達到70%,為全球最高;奧地利、盧森堡、西班牙、德國等國反對将核能,這些國家或是沒有核電站,或是正在逐漸關停核電。
斯洛伐克總理愛德華·黑格爾(Eduard Heger)1月2日在社交平台上對歐盟新提案表示歡迎,稱“我們不能沒有核能就達到氣候中和(目标)”。奧地利環境部長、綠黨成員萊奧諾蕾·格韋斯勒(Leonore Gewessler)同日則表示,倘若歐盟真的将核能納入分類,奧地利将提起訴訟。據西班牙《國家報》報道,西班牙生态轉型部表示,應當将核能和天然氣放入“黃色分類”,即“中等型能源”類别中。
德國的“糾結”
德國是歐盟第一大經濟體,正在大力推動“退煤”、“棄核”,加之剛剛組建三黨新政府,其官方态度備受關注。對于是否将核能和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分類一事,德國政府發言人給出了“半反對半歡迎”的表态,此次争議同時也暴露出德國政府内不同黨派間的分歧。
對于核能,德國政府一位不具名的發言人1月2日表示,新政府堅持此前政府的反對立場,“核電站不能被列為可持續(項目)”。發言人歡迎将天然氣項目納入分類,表示在逐漸關停核電和煤電的背景下,天然氣是達到溫室氣體中和目标的“重要過渡技術”。
然而,對于将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分類,綠黨籍的副總理兼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以及環境部長施特菲·萊姆克(Steffi Lemke)均頗有微詞。路透社刊文指出,三黨在去年的組閣談判中未就歐盟綠色能源分類問題達成一緻。
除此之外,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1月3日報道,有一些綠黨成員和環保活動者稱社民黨籍總理朔爾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達成了交換協定,互相支援對方将天然氣和核能列為綠色能源的訴求。對此,德國政府發言人施特芬·黑貝施特賴特(Steffen Hebestreit)1月3日出面“降溫”,表示德國政府“明确拒絕”歐委會對于核能的定位。他還強調,聯合組閣的三黨對核能意見一緻,也同意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的地位。
天然氣在德國是一個頗具争議的話題。從俄羅斯向德國運送天然氣的海底管道項目“北溪-2”曾遭美國制裁,長期延宕,目前尚在德國進行審批流程,還未正式通氣,綠黨一直反對這一項目。
歐盟這份有關核能與天然氣的提案還需要經過歐盟各國以及一個專家組的審查。路透社援引德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說,德國三黨上司人已經決定在歐盟表決中棄權,以免與歐委會發生沖突。Politico報道稱,反對核能的歐盟成員國達不到所需的多數(至少20個成員國、覆寫65%的人口),歐洲議會也不太可能有多數成員反對歐委會這一提案。
責任編輯:胡甄卿 圖檔編輯:施佳慧
校對:栾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