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副軍長迎接軍長上任,第一眼卻愣住了:這不是當年我俘虜的小兵嗎

引言

徐錫麟的《出塞》寫道:“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國難當頭之時,總有一批一批的熱血男兒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挺身而出,救國家與人民于水火之中。也不是說他們就不惜命,就不想活,隻是他們都願意把更多的力量用在為人民做貢獻上來。當大義目前之時,個人生死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01

很多老兵參軍時的願望,就是家國平安、邊境穩定。而當國家需要發展的時候,他們又會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年華以及知識财富,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就像今天故事的主人翁徐惠滋。

副軍長迎接軍長上任,第一眼卻愣住了:這不是當年我俘虜的小兵嗎

▲徐惠滋舊照(最右)

1983年的一天,39軍的副軍長黃達宣奉命接見新上任的軍長。為了表示軍營對這位軍長的歡迎,黃達宣帶着他們部隊的參謀和師長一起來到營前,以此表示對新軍長的重視。但當黃達宣見到新軍長的時候,他就愣住了,這新來的軍長不正是他之前俘虜的小兵嗎?怎麼一躍而上,還變成他的上司了。

副軍長迎接軍長上任,第一眼卻愣住了:這不是當年我俘虜的小兵嗎

▲解放戰争油畫

這個故事還要回過頭來看1948年。這一年,中國正處于解放戰争中,10月,東北的野戰軍徹底包圍了沈陽。沈陽作為國軍在東北最大的據點,這個時候他們總司令衛立煌已經進行了轉移,隻把沈陽的防禦交給了第8兵團司令周福成,不過,這支部隊并沒有防守住,解放軍分成多個縱隊,從沈陽的四面八方進行了突破,沒用多久,沈陽四面八方都被打開。正是這種勢如破竹的攻擊,讓國軍一度沒了鬥志,也讓我軍迅速攻入城内。

02

沒了鬥志的國軍很快被俘虜了,而尖刀連連長黃達宣首先俘虜了這個城市的防禦官周福成以及這裡的進階官員,因為這樣的成績,黃達宣還受到了首長的表揚。除了這些進階官員,他們還俘虜了一些國軍士兵。因為戰争難免有損耗,是以黃達宣希望從這堆俘虜兵裡挑一些人來作為尖刀連的新兵。

副軍長迎接軍長上任,第一眼卻愣住了:這不是當年我俘虜的小兵嗎

▲國軍士兵舊照

人群中有一個高個子一下子就吸引了黃達宣的注意力,因為他看這個高個子不僅長得壯實,精氣神也十足,一看就是塊好料。惜才的黃達宣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人才,他當即就走到這高個子面前,了解到這高個子叫徐惠滋,以前是個機槍手。黃達宣又圍着他看了幾下,便問他願不願意加入自己的尖刀連。

副軍長迎接軍長上任,第一眼卻愣住了:這不是當年我俘虜的小兵嗎

▲新四軍劇照

别的士兵想都想不來的機會,卻沒想到徐惠滋卻跟黃達宣說,東北都解放了他還當兵做啥,他現在更想回家。不過黃達宣并沒有由着他回家,而是告訴他雖然東北解放了,但中國還沒有全面解放,關内就是下一個目的地。于是,徐惠滋就跟着黃達宣留在了尖刀連,變身成為一名解放軍。而徐惠滋果然沒有辜負黃達宣的期望,在之後的平津戰役、廣西等戰役中,他沖鋒陷陣,立下了大大小小的功勞。

副軍長迎接軍長上任,第一眼卻愣住了:這不是當年我俘虜的小兵嗎

▲“北韓戰争”舊照

不過,這兩人沒有一直并肩作戰,部隊的改編讓他們暫時的分開了。徐惠滋跟着他所在的部隊一起奔赴北韓戰場。在北韓戰場上,他一如既往地發揮自己超高的戰鬥水準,在第一次至第五次戰役中,都有他沖鋒陷陣的身影.。

03

抗美援朝戰争結束之後,徐惠滋也跟着部隊回了國,這之後他就沒有再上過戰場,而是被送去了軍校學習。在軍校中,徐惠滋也是勤勤懇懇的學習,文化水準和專業水準都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他的職務更是像坐火箭一般,提升得很快,到了1983年竟然就升到了39軍軍長。

副軍長迎接軍長上任,第一眼卻愣住了:這不是當年我俘虜的小兵嗎

▲徐惠滋照片

一個被自己挑中進入尖刀連的小兵成績如此傲人,黃達宣也是非常震驚,但震驚的同時,也為徐惠滋感到高興,他的成就越高,也證明了他曾經沒有看錯人。要不是他,這個軍長估計就回東北老家了,哪兒還能看他在戰場上的風姿。

結語

故人相見自然是感慨萬千,何況這還是曾經并肩作戰的戰友。雖然世界已經和平,他們這一輩子或許都不會再有去戰場沖鋒陷陣的機會,但老兵們曾為祖國的獨立和崛起竭盡了全力。他們的名字或許會被遺忘,但他們的功績必将載入史冊、萬古流芳。

參考資料:

《出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