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修了38年,用工70餘萬人次。秦始皇給自己營建的地下世界中,最神秘和最核心的是巨大封土下的地宮,1974年兵馬俑被偶然發現,揭開秦始皇陵神秘面紗的一角。56.25平方公裡的遺址範圍内,各種陪葬坑、墓葬一個一個被發現。已探明陪葬坑149座、墓葬196座。

98年,在秦始皇陵東北角發現一個石甲胄坑。甲胄坑離秦始皇陵不遠。
經整理,共出土120餘副石質甲胄,分為魚鱗甲、劄甲、特大甲和甲、胄等。首博“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上展出了修複後的石甲胄一套。
秦代甲胄完完整整地出現在面前,這并非天方夜譚,是秦始皇的“奇思妙想”和修複專家的精心細緻“天衣無縫”的結合。
這些石甲采用青石材質,通過選材、切割、鑽孔、修整和編綴等工藝制作而成。其中,甲衣的甲片數量多達850片。
打磨光滑的、形狀規則的石甲片上有孔,用銅細扁條連綴,從外觀看有兩種連接配接方法。
可以看到軀幹部,胸和腹兩部分,連接配接方式不同,腰部以上是上面是石甲片壓下面的石甲片,腹部的是下面則相反。腹部這種連接配接有利于腰部以下的活動。
肩部石甲片的連接配接,也是采用有利于運動的方式。
石胄。
整副石甲分為前身甲、後身甲、前甲裙、後甲裙、雙肩、披膊等八部分組成。
多虧秦始皇用石頭做甲胄帶在身邊,如果是青銅的或鐵的铠甲(秦代鐵器還不普遍,應該還處于青銅時代),二千年的歲月早就腐蝕得沒有模樣了。隻有石頭的,即便連接配接的銅絲腐朽、甲片散落,最終還能拼出完美甲胄。
冥冥中,石甲胄讓兩千年後的我們看到了秦軍的裝備。秦軍勇猛,但人家也是先保護好自己,不是“光着膀子”上的。
推薦相關閱讀:
首博:惟妙惟肖的秦始皇時代青銅水禽
觀複博物館:大豪之家
花盆裡的“釘子戶”
智化寺:讓人眼花缭亂的如來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