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蒲垚磊
【編者按】
北京冬奧已經進入了最後倒計時30天,中國奧運健兒整裝出發,靜待決勝時刻。
那麼對于冬奧會的競技項目,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值此之際,澎湃新聞推出“冬奧,你知道嗎”欄目,全景帶來冬奧項目科普解析,幫你輕松看懂冰雪門道。

鋼架雪車,選手是趴着。
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雪車雪橇絕對是最具速度與激情的項目之一。
在長長的賽道上,運動員乘坐雪車或者雪橇風馳電掣,難怪這一項目常常被稱作是冬奧會賽場上的“F1”競速比拼。
雪橇、雪車、鋼架雪車這三個項目非常相似,使用相同的賽道,從起點滑到終點,乘坐的滑冰工具長得比較像,運動員穿着也比較像,是以很多人都分不清這三個項目。
我們用一句話就讓你秒懂——雪橇:躺着,雪車:坐着,鋼架雪車:趴着。
項目簡介
提起冬奧賽場上的“速度擔當”,非雪車雪橇項目莫屬。尤其是速度最快的四人雪車項目,時速可以接近每小時140公裡甚至最高可達160公裡,堪稱冰雪運動中的“F1”。
而雪車、雪橇、鋼架雪車三個項目,可以從使用的器材和比賽方式上明顯區分出不同。
中國雪車隊。
雪車:
雪車顧名思義更加接近“車”的外型,車體由鋼鐵、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材料制成,底部有兩組獨立的滑行鋼刃,舵手可以通過車内兩個把手控制的滑輪系統駕駛雪車,尾部還裝有制動器。運動員在起點推車加速後,跳進雪車内向終點前進。
北京冬奧會,雪車項目将産生男子四人、雙人,女子單人、雙人共4枚金牌。
雪橇比賽中,選手是躺着。
雪橇:
相比之下,雪橇的器材就顯得“簡單”許多,隻有供運動員坐或躺的撬體,起步後也沒有諸如轉向舵或制動器等裝置,運動員通過腿和身體力量來控制滑行方向。
北京冬奧會上,雪橇項目設定男女單人、雙人及團體接力共4枚金牌。
鋼架雪車:
鋼架雪車的裝置和雪橇相似,隻是運動員并非躺卧,而是頭朝前俯卧在車上滑行,車體同樣沒有轉向器和制動裝置,但前後裝有緩沖器,中間裝有把手,供運動員出發時推車使用,也利于運動員将身體穩定于車體内。
北京冬奧會上該項目設男女各一塊金牌。
比賽規則
在北京冬奧會上,雪車、雪橇、鋼架雪車三個項目将共同使用位于延慶賽區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鋼架雪車将與雪車共用一個起點。
根據官方規則,雪車和鋼架雪車的賽道長度都為1200米到1650米,落差在100米到150米之間。而雪橇的賽道長度為男子1000米至1350米,女子800米到1200米,落差也在100米到150米之間。
由于三個項目都需要重力作為滑行動力,是以器材和運動員的重量都是影響比賽成績的關鍵因素。在1952年挪威奧斯陸冬奧會上,就出現過德國雪車隊派出4名總體重達到454公斤的“重量級”選手比賽,結果奪冠的案例。在那之後,項目決定對重量給出限制。
每個項目的各個小項都有各自的重量上限,超出上限會被取消資格,而對于重量還未達上限的選手和隊伍,也允許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配重。
在起步方面,雪車和鋼架雪車都是通過先推車助跑,再進入或趴上車體比賽的方式,而雪橇則是需要通過坐在撬體上,先用手拉賽道把手的方式起步,然後通過雙手“劃冰”的方式來加速。
與此同時,雪橇也是三個項目中唯一的設有接力比賽的項目。接力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在通過終點時坐起身拍擊位于終點線上方的接力彈闆,才能為下一個出發的隊友開啟起點處的出發擋闆。
曆史起源
在雪車、雪橇和鋼架雪車當中,雪車可謂是冬奧資曆最老的“元老”項目,自19世紀末在瑞士起源之後,1924年首屆冬奧會上,雪車就被列入了比賽項目。
雪橇的起源其實要比雪車更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現代雪橇的發展則是從19世紀開始。最初的雪車,其實就是由雪橇拼接再加上保護殼而成。第一屆雪橇國際賽事于1883年在達沃斯舉行,但在冬奧會賽場,雪橇直到1964年才完成冬奧會首秀。
鋼架雪車項目的起源和發展也是從一開始就和雪橇運動密不可分。1892年,英國人蔡爾德使用了一架主要以金屬材料制作的新雪撬,後來就被命名為鋼架雪車,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專門的項目。
但由于其過于驚險刺激,鋼架雪車的冬奧會之旅頻頻遭遇波折,一開始隻在1928年和1948年兩屆冬奧會上亮相,後來就直到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才再次亮相冬奧賽場并穩定下來。
雪車雪橇項目的确具有危險性,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期間就曾出現死亡事故,當時格魯吉亞雪橇選手諾·庫馬裡塔什威利在訓練中不慎飛出賽道,撞到賽道旁的鐵柱後不幸身亡。
是以除了佩戴頭盔等保護裝置外,運動員也需要精确控制自己的身體來保障自身安全。
中國軍團
受限于項目開展曆史、場地裝置、專業人才等原因,雪車雪橇運動很長一段時間在國内沒有開展,直到2015年以北京冬奧會成功申辦為契機,中國雪車、雪橇以及鋼架雪車國家隊才陸續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這支隊伍隻能去國外找場地訓練,由于沒有裝置器材還隻能去租。但随着之後的建設發展,隊伍變得越來越專業,實力也迅速提升。
平昌冬奧會,中國雪車雪橇項目就取得曆史突破,首次現身冬奧會賽道,取得了兩個雪車男子雙人資格,一個雪車男子四人資格,一個男子鋼架雪車資格。
2018年平昌冬奧會男子鋼架雪車項目比賽中,耿文強在比賽後向觀衆緻意。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在平昌冬奧會取得鋼架雪車第13名的耿文強備受關注。2018年11月,他也在鋼架雪車北美杯加拿大惠斯勒站比賽中收獲金牌,這是中國隊首次在國際雪車和鋼架雪車聯盟主辦的比賽中斬獲金牌。
此外,如闫文港、林回央等選手也已經嶄露頭角,來自上海的從田徑轉項的跨項運動員應清也值得關注。
2019-2020賽季女子單人雪車系列賽德國國王湖站,應清奪得冠軍,拿到中國女子單人雪車在世界大賽中的第一枚金牌。
2020年的德國雪車世錦賽上,應清和師妹杜佳妮表現穩定,最終在女子雙人車排在第10位,追平中國選手在世錦賽該項目曆史最佳成績。
範铎耀獲雪橇世界杯第32名。
而在2021-2022賽季的雪橇和雪車世界杯賽上,中國選手也在不斷取得突破,重新整理各項目曆史最好成績。
雖然在和傳統強隊的競争中,中國選手沖擊獎牌難度不小,但在北京冬奧會主場作戰,中國觀衆仍然能夠期待中國健兒創造新的裡程碑。
責任編輯:騰飛
校對: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