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手機遭遇“紅利真空期”,人工智能成困境突破口

目前,國内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走低,甚至終止了國内智能手機連續八年的高增長趨勢,不少手機廠商将“人工智能”視為此次困境的突破口。

相冊自動分類、智能語音互動、美顔拍照……眼下的智能化時代,越來越多的

人工智能 技術在 智能手機

上實作了內建與應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

從AI晶片到AI平台,再到AI各類技術優化與運用,從衆多手機釋出會來看,AI因素已經成為了智能手機的必備标簽。這年頭,如果不說自家手機帶有人工智能屬性,似乎有點落後了。

智能手機遭遇“紅利真空期”,人工智能成困境突破口

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走低,人工智能成“救命丸”

在各家手機廠商抓緊時機部署人工智能産業的時候,智能手機整體态勢看來似乎有點不佳。

據工信部旗下的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釋出的資料顯示,自2017年11月以來,國内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走低,甚至終止了國内智能手機連續八年的高增長趨勢。就以今年2月份為例,即使有春節的助力,國内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依舊下降38.7%,僅為1812.2萬部。

用某業内人士的話來說,目前的智能手機行業正處于前沿技術進入成熟商用階段之前的空置期,這一時期被研究機構稱為“紅利真空期”。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是,自去年開始,在各大手機廠商的新機釋出會上,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了晶片處理器之外的一大亮點,也是在他們彼此之間在智能時代新一輪PK的競賽點。而對于目前智能手機整個産業來講,人工智能也已經成為了“救命丸”般的存在。

智能手機遭遇“紅利真空期”,人工智能成困境突破口

落地智能手機,“智能語音互動”打響第一炮

從當初蘋果的Siri到後來

微軟

的Cortana,再到三星人工智能平台Bixby的語音互動子產品,可以說,在智能手機端,人們對這類人工智能的落地方式感受最為直接。

在PC時代,人們習慣于操控滑鼠和鍵盤來達到人機互動的目的;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機互動的媒介由滑鼠鍵盤變為多螢幕觸點。從本質來講,研究者之是以開發人工智能,旨在進一步便利人們的生活方式,而在人機互動層面,智能語音互動被視為未來的主流方式之一。

當然,僅僅隻有語音互動是不夠的,以人工智能平台為中心,各手機廠商也搭建了一系列應用服務,與備忘錄、鬧鐘等手機原生應用,亦或是微信、滴滴出行等第三方應用之間搭建橋梁。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語音識别、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手機中的智能語音助手已經可以對人類通過語音下達的指令做到了解并執行。

智能手機遭遇“紅利真空期”,人工智能成困境突破口

以三星人工智能平台Bixby的智能語音互動為例,有網友表示,他們可以直接通過語音來操作諸多熱門APP的很多功能,譬如說出“給某某發微信紅包”直接就會跳轉到發紅包頁面,也可以基于語音直接指定網易雲播放某一歌單下的歌曲……

如今,從開山鼻祖

蘋果

到後面的微軟、三星、華為、小米等公司來看,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傾向于為智能手機賦予語音互動的能力,并構造相應的生态服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更多的消費者還處于智能語音互動的磨合期,但是在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與産品轉型上,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各手機廠商已經用“智能語音互動”打響了第一炮。

智能手機遭遇“紅利真空期”,人工智能成困境突破口

加碼計算機視覺,智能手機的“智能”進一步更新

在商業化落地方面,如果說“智能語音互動”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手機産業打響的第一炮,那麼,這第二炮或許可以算在計算機視覺頭上。

想想去年,在iPhone X的領銜下,基于人臉識别技術的“刷臉解鎖”着實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讓人們更為清晰地認識到了智能手機本身自帶的“視覺智能”屬性。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不僅僅是單純的刷臉解鎖,基于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與其他感覺識别技術、資料庫的銜接,已經具備智能屬性的手機攝像頭已經能夠提供多種趣味、便捷的服務。

智能手機遭遇“紅利真空期”,人工智能成困境突破口

我們以三星Galaxy S9為例,S9将人工智能平台Bixby深度嵌入攝像頭,相比于普通的智能手機,其能基于人工智能和

增強現實

等前沿技術為人們提供多樣的實時有效資訊。在一些場景中,當我們将攝像頭對準文字時,智能手機将能夠在界面提供實時翻譯服務;又或者将攝像頭瞄準紅酒,産地、品種、酒精濃度等資料也将以可視化資料的形式在界面中立體化呈現……

智能手機遭遇“紅利真空期”,人工智能成困境突破口

在此之外,基于“視覺智能”這一屬性,人們還能在智能手機享受到美顔拍照、系統登入、刷臉支付等多種智能化服務,幫助消費者更快、更便捷的認知周遭環境、提升生活效率。

以往,智能手機還隻是能“聽懂”使用者的語音指令、或是借由文字“讀懂”這個世界,但是現在,在計算機視覺的加碼下,其已經能夠“看懂”這個世界,實作了“智能化”的進一步更新。

最後

如今,基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智能手機的“智能”已遠遠超越以往人們對它的定義,由一種機械式的智能向着人性化智能的方向進行轉變。

可以說,基于語音識别、自然語言處理的智能語音互動,以及基于計算機視覺的人臉解鎖、美顔拍照等功能,是目前人們在接觸智能手機時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最為直接的兩大感觸。

從短期來看,智能語音助手以及計算機視覺技術服務将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手機端的應用展現,這将幫助人們認識人工智能,并培養使用人工智能應用的習慣意識。而從長期來看,如何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優化使用者體驗、構造一個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圈,這就是各手機廠商需要考慮的事情了,而這也是他們在智能化時代如何繼續穩固地位、搶占市場佔有率的競賽點。

原文釋出時間:2018-04-24 10:04

本文作者:韓璐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