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面解析水産養殖池塘裡的底質幾大痛點問題,就在這裡

作者:騰氏水産
全面解析水産養殖池塘裡的底質幾大痛點問題,就在這裡

水是水産養殖中重要的媒體,水體、底質、養殖動物建構成了一個微生态循環圈,池塘底質、養殖動物和池塘水體緊密相連,息息相關,三者達到平衡是整個水産養殖微生态圈正常運轉的基礎,池塘底部是整個池塘生态系統的物質倉庫和核心發動機,發生在池塘底質表層的化學反應和生化反應過程對于水體和養殖動物有着重大的影響,是以,了解池塘底質,對于建構養殖水體平衡是至關重要的。

全面解析水産養殖池塘裡的底質幾大痛點問題,就在這裡

一、養殖池塘底質的組成成分

組成池塘底質的主要物質包括礦物質和有機質以及底栖生物,其中礦物質和池塘底部有機質決定了底栖生物的種類、數量、多樣性等。

1. 養殖池塘底部的礦物質主要是來自于岩石風化以及底泥中原有的生物釋放,各個區域的地質環境不同,其池塘底部的礦物質種類也不盡相同,這和該地區的岩石種類、風化程度、大小質地有很大的關系。

2. 池塘底部的有機質隻要包括沒有攝食完的餌料、養殖動物的排洩物、動植物殘骸、原塘底泥釋放等。池塘底部的沉積物中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如糖類、澱粉、蛋白質很快被分解,但是其中殘餘的木質素、樹脂、脂肪和油性物質抵抗微生物的分解,不易被分解氧化;通過一系列的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機質通過微生物的活動,釋放出一種深色的有機複合物,我們稱之為腐殖質。腐殖質在池塘底部進行絮凝沉澱,進而影響着整個養殖水體。

全面解析水産養殖池塘裡的底質幾大痛點問題,就在這裡

二、養殖池塘底質的特性及其危害

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模式,造成大量的殘餌、排洩物、動植物屍體等沉積在池塘底部,形成惡性積累;加之大量的人工飼料、消毒劑、抗生素、殺蟲劑、重金屬等投入養殖系統,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 了一系列變化,決定了系統的低生态緩沖能力和脆弱性,其龐大的養殖水生動物生物量造成系統生态金字塔畸形,系統生物多樣性指數下降。池塘生境的自淨和緩沖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池塘底泥的生态品質(自淨和緩沖能力);但池塘底泥的自淨和緩沖能力又是有限度的;當放養密度、投餌、用藥等幹預因子超過池塘的生态容量時,就會造成底質和水質的惡化,使得水産養殖生境的穩定性和自淨能力水準随之相應降低。

01底質缺乏分子氧,池塘底部氧債嚴重

池塘的底質和正常的泥土不一樣,由于有了水環境的阻隔,底部的氧氣缺乏,導緻與底質的氧氣交換少了,形成局部的低溶氧狀态;加上池底的有機質、底栖生物消耗氧氣,進而更加重池塘底部氧債;同時由于底質缺氧,底部理化名額發生變化,嚴重影響到了水體的平衡,進而緻使養殖動物健康受到危害,加大了外界脅迫因子對于養殖水體和養殖動物的影響。

02氧化的泥—水界面,影響水體緩沖力

底質中的氧化底泥表層在養殖生态圈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起到磷、氮等營養物質的固定和吸收,同時形成的氧化界面可以有效阻止池塘底泥中的物質向池塘水體釋放,在養殖水體中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但是随着殘餌糞便的增加,底質氧化界面慢慢被掩蓋,很多的營養物質被鎖定在底質,導緻無法釋放,底質和水體中有效的營養因子得不到交換,直接影響水體的平衡,同時在此時,底質也成了一個危險的炸彈,如果天氣突變,就會打破水體平衡,同時也給很多的蟲卵細菌營造了很好的溫床。

03低氧化-還原電位,PH中性化

在養殖過程中,底質的變化也在随着養殖的過程發生變化,在池塘底泥和水之間會形成褐棕色的氧化層,在底質下層還會形成一個氧化帶,底質中有機質含量低,則水體不容易肥,而且微量元素容易缺乏,但是底泥絮凝有機質過多,則會消耗大量氧氣;另外底質也影響着水體ph的變化,但是更多的是底泥自我調節的變化較大,一般酸性底泥會慢慢趨向堿性,堿性土壤慢慢趨向酸性,一直達到趨于中性。

04底質沉降絮凝有機質,保肥穩水,同時也會成為病原庫

池塘底質會大量沉降絮凝有機質,讓水體中的營養元素吸收到底部,然後通過微生物作用釋放到水體,促進水體營養元素的交換和利用,促進水體流通,起到保肥穩水的作用;但是大量的有機質沉降絮凝,直接會導緻底部成為病原的庫房,大量的蟲卵細菌滋生,導緻水體和魚體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造成養殖動物發病死亡。

全面解析水産養殖池塘裡的底質幾大痛點問題,就在這裡

三、底質對水體的影響

開篇已經說到,池塘是一個微生态圈,底質、水體、養殖動物建構成了一個生态圈,三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底質和水體的關系更是息息相關,二者之間影響頗大,互相依存,互相制約!

01池塘底質對水體PH的影響

池塘底質的酸度和酸的交換度嚴重影響了池塘的水體。酸性的土壤導緻水體名額偏酸,影響施肥的效果和光合作用,因而影響池塘生物的容量、生物群落和養殖産量。研究表明,高産量的池塘ph一般為6.5-7.5之間。

02池塘底質對水體有機物質的影響

池塘底質中有機質是底栖生物的主要營養素,底泥中的腐殖質是微量元素的螯合劑。底質中的有機質過低,水體不容易肥水,微量元素容易缺乏,有機質過多,水體底部氧債加重,滋生大量的有害細菌和蟲卵,提高了一些有害物質的毒性。研究表明,池塘有機碳在1.5%-2.5%之間,有利于魚類的高産。

03池塘底質對水體氮磷的影響

池塘底質中的氮向水體中釋放,主要取決于底質的C/N比,研究表明,底質中C/N比超過20時,一般不會向池塘水體中釋放,但是一旦C/N比低于20,底質中氮就會釋放斤水體中,進行平衡。

磷元素是浮遊植物的主要限制性營養因子,底質中存在大量的磷酸鹽,這些磷酸鹽中的磷在氧化條件下不溶解,隻有在還原條件下才能釋放,是以可以通過調節池塘底質的氧化還原狀态來調整水體中磷的含量。

04池塘底質對水體鈣硫的影響

底質中的鈣離子決定了水體的硬度,也會影響水體的光合作用。當底質中的鈣含量偏低時,容易引起水體硬度偏低,進而影響水體中二氧化碳的存儲能力,影響光合作用!當底質中鈣含量過高時,大量的鈣離子被釋放到水體中,導緻了水體中的磷酸根被形成磷酸鈣沉澱,限制了浮遊植物對于磷的利用。

底質的有機質中,含有大量的硫,形成硫化物。池塘底質中硫含量

較高時,容易在養殖過程中形成硫化氫,,對于養殖動物進行毒害和影響水體名額,同時池塘底質硫含量過高,也會引起底質酸化,影響底質的作用機理和生物作用!

全面解析水産養殖池塘裡的底質幾大痛點問題,就在這裡

四、從池塘底質出發,如何建構平衡的水體環境

養殖池塘從底質出發,建構平衡水體環境,涵蓋了藻相、微生物相、理化因子相的平衡。

01分解底質有機質,破壞病原生活環境

在實踐生産中,我們經常定期改底,分解有機質,分解水體中的殘餌糞便,減少底部有機質的沉降和絮凝,可以很大程度上破壞病原的生活環境,降低發病的風向,同時也可以降低印務池塘底質理化名額變化帶來的影響。

02選擇合适的産品,防止破壞底質緩沖層

在分解底質有機質的過程中,很多養殖從業者使用的是化學性的藥物,這類産品見效快,但是作用時間不長,容易導緻池塘底部闆結,特别是影響底質緩沖層的健全,導緻降低水體的緩沖力,容易引起水體的突變,建議使用生物分解和化學分解交叉使用,不僅僅可以防止底部闆結,還可以長效作用池塘底質。

03合理使用微量元素,促進底質元素交換,活化水體

在正常的肥水養魚當中,池塘缺乏的不是氮肥,而是缺乏微量元素。向水體中投放适量的微量元素,可以定向培養如矽藻、小球藻等藻類,還可以促進底質中營養元素的交換,極大程度利用好底質,減少底部的壓力,促進水體的活化流通,促進藻類的生長。

04合理利用底部增氧器械,減少氧債産生

随着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水質名額慢慢也會顯得不是那麼重要,合理利用增氧器械會大幅度減少水體名額變化帶來的影響,同時,合理利用底部增氧,也可以有效解決底部氧債和一些病菌滋生的問題,同時也會提高養殖産量,增加養殖效益。

05合理建設,科學設計排灌條件

現在越來越多養殖從水中,轉化為路基養殖,也滋生了很多養殖的新模式,選擇合理養殖模式,科學設計排灌,也能有效解決底質帶來的一些負面的影響,特别是工廠化養殖,是解決底質對于水體束縛的一個優秀養殖模式。

全面解析水産養殖池塘裡的底質幾大痛點問題,就在這裡
全面解析水産養殖池塘裡的底質幾大痛點問題,就在這裡

總結:

池塘底質對于傳統的養殖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僅影響水體、養殖動物,還會影響後續的尾水處理,環保等一系列問題,但是不論怎麼變化,傳統養殖中,底質是永遠繞不開的問題,深入研究底質,以便更好服務水産養殖,讓水産養殖更高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