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一下土匪出身的民國大小軍閥......

作者:雄關雲中客

張作霖:北洋軍奉系首領、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奉天海城人。幼年曾跟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  13歲時父親張有财被賭徒打死,張作霖與二哥前去報仇,因誤傷人命,逃到外祖父家。先後賣過燒餅,學過木匠,當過貨郎、獸醫。?甲午戰争爆發,張作霖投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做過哨長。後回鄉當獸醫,不久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沙俄侵占中國東北,地方政權陷于癱瘓。張作霖于趙家廟組織保險隊,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逐漸發展裝大,管轄的範圍達到二十多個村。  1902年,張作霖于新民府受招撫,任巡警前路遊擊馬隊管帶(營長)。因其帶兵名聲甚佳,升為五營統帶(團長)。1907年張作霖因計擒匪首杜立三有功,被升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旅長),管轄馬步5營。武昌起義爆發,張作霖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随後,被任命為中路巡防營統領,統率15個營的兵力。1912年,擠走革命黨人藍天蔚,誘殺革命黨人張榕,清廷授其為關外練兵大臣,第24鎮統制(師長),并兼奉天巡防營總辦,從此掌握了奉天省的軍政大權。  1916年,張作霖驅逐奉天巡按使段芝貴,被任命其為盛武将軍、奉天督軍兼省長。次年兼并黑龍江省,并保舉他的兒女親家鮑貴卿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後入關支援皖系“武力統一”,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  1919年驅逐了吉林督軍孟恩遠,任命親信部下孫烈臣為黑龍江省督軍,由此正式成為“東北王”。 直皖戰争中助直反皖,北京政府任其兼任蒙疆經略使,轄有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特區;12月,張作霖進京組織梁士诒内閣。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争戰敗退回關外,宣布東北三省獨立,整軍經武。?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争擊敗吳佩孚。奉軍進入上海,勢達鼎盛時期;1925年,浙江督軍孫傳芳通電讨奉,浙奉戰争戰敗退出蘇、皖及上海; 11月部将郭松齡聯合國民軍馮玉祥部反叛,張作霖急請日本出兵,日本随後增兵奉天。12月平複郭部。後迫使馮玉祥敗歸西北。?  1926年張作霖在天津組建“安國軍”,并被十五省推為總司令,攻打國民革命軍。次年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元首。  1928年,北伐軍對奉系進攻,奉軍全線崩潰,敗退關外。6月4日張作霖所乘列車駛至皇姑屯車站時被日軍安放的炸藥炸成重傷,急救回沈陽後不治而亡,享年53歲。陸榮廷:北洋政府廣東都督、兩廣巡閱使 廣西武鳴縣人,幼年家貧,父親被人誣陷毆打緻死。後随母改嫁,母親死後淪為孤兒。18歲時到龍州府做了一名衙役。?後因不堪忍受一名法國人欺侮及毒打,将其打死,被迫上山為匪,專與法兵為敵。 光緒八年,陸榮廷被清軍管帶程武英招為親兵。秘密加入三點會,并為成為水口村地區三點會頭目。 光緒十年,陸榮廷應募進清軍唐景崧軍營,入選鋒營(敢死隊)參加中法戰争。因作戰英勇被提升為哨長。後所部被裁撤,遂率衆拿走槍械,嘯聚于中越邊境,專與法國侵略軍為敵。曾率衆痛殲法軍多威大衛部隊23人,聲威大震,所部發展到5000多人。 光緒二十二年歸順清軍,被派到靖西剿匪,不久平定靖西。升任健字前營督帶。光緒二十八年,因功被升為前營統領。光緒三十二年,陸榮廷奉派到日本考察軍事,在東京期間與孫中山會面,并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 光緒三十三年12月, 鎮南關起義中對革命軍進行逼退假攻,緻使本部傷亡重大,革命軍僅以輕微傷亡退入越南。戰後升任廣西邊防軍務督辦。後又任廣西提督。 民國元年,陸榮廷被民國政府任命為廣西都督兼民政長。5月17日,陸榮廷與滇、黔、川等省督軍一起發表通電,主張“宋教仁案”應以法律為解決手段,反對南北内戰,并通電全國,擁護北洋政府。 民國四年12月護國戰争爆發後, 袁世凱正式電令陸榮廷為貴州宣撫使,出兵攻黔?。陸率軍到達柳州,即領銜桂軍将領向袁世凱發出勸其辭職電。同時将攻滇之龍觐光軍大部解決。 護國戰争勝利後。北洋政府發表指令,任陸榮廷為兩廣巡閱使。張勳複辟後陸榮廷主張合法總統黎元洪複職。10月初,任命譚浩明為“兩廣護國聯軍總司令”,率兩廣護法聯軍入湘。同月,段祺瑞政府罷免陸榮廷兩廣巡閱使職務。護法聯軍占領長沙,段祺瑞被迫辭職。陸向護法聯軍下達停戰令。12月,湖南各界代表會議公舉陸榮廷為湘、粵、桂巡閱使。馮國璋下達停戰令,并宣布南北議和。 民國七年1月,段祺瑞複任總理,調直、皖、奉大軍讨伐南方護法聯軍。26日,護法聯軍退出長沙。5月初,南北戰線在湘南穩定。5月10日,在護法軍的攻擊下,龍濟光全軍覆沒。22日,非常國會選出陸榮廷、唐紹儀、唐繼堯、伍廷芳、孫中山、林葆怿、岑春煊為軍政府總裁。6月,護法聯軍與北洋軍前線代表簽停戰協定。8月,在南北方将領紛紛響應和平的情況下,段祺瑞下令前線暫取守勢。10月30日,陸榮廷和岑春煊等緻電北京政府,主張南北兩方各派同數代表,開對等會議,讨論和平問題。由此,啟動南北和平會議。?[13]? 民國八年11月28日,以陸榮廷為主導的西南各方與吳佩孚訂立救國同盟草約。13]? 民國九年月,直皖戰争爆發,皖系大敗,段祺瑞再度辭職。在陸榮廷的授意下,廣州軍政府下令攻打福建。同月,革命軍誓師回粵。由于桂軍内部紛紛倒戈,桂軍潰敗。10月24日,岑春煊、陸榮廷、林葆怿、溫宗堯四總裁聯名通電宣布撤銷軍政府。11月21日,陸榮廷以桂系領袖的身份通電桂軍全部退出廣東。12月29日,北京政府任命陸榮廷為粵桂邊防務督辦。 民國十年1月,北京政府改任陸榮廷為廣西邊防軍務督辦。5月陸榮廷和曹锟、吳佩孚、張作霖聯名通電反對廣州非常國會所定之政府組織大綱,反對選舉孫中山為總統。6月初,兩廣戰事爆發。由于桂軍内部被分化收買,再度全面崩潰。7月17日,陸榮廷在南甯通電下野退往龍州。後取道越南赴上海居住。 民國十一年,陳炯明部下葉舉等發動兵變,将孫中山驅離廣東。9月,陸榮廷偕舊桂回到廣西任全省善後總辦。民國十三年1月,率部出巡桂林被沈鴻英出萬餘兵力圍攻。李宗仁、黃紹竑也發出勸陸榮廷下野通電。後湘軍旅長葉琪率部入桂,以武力調解。桂林解圍,陸榮廷退往全州。8月,陸榮廷通電下野,旋去上海。 民國十七年1月6日,陸榮廷病逝,享年70歲。張宗昌? 奉系軍閥頭目、山東省省長、直魯聯軍總司令 山東萊州人,幼年時經常衣食無着,放過牛,當過放铳手、酒計。後來逃荒到關外,靠打零工、給财主家放牧過活。還當過扒手、胡匪??。18歲時應招到中東鐵路當築路工。由于重義輕利,在勞工當中很有威信,并且學會說一口流利的俄語,是以得到了俄國人的青睐。加之為人仗義當地所有的華人警察都聽命于他,充任了總工頭。還煉出了極準的槍法。 宣統三年,率隊伍參加革命。投山東民軍都督胡瑛,不久随軍到上海,在陳其美部下任光複軍的團長。民國二年升任江蘇陸軍第三師師長。二次革命時在前線倒戈,投降北洋将領馮國璋。民國五年11月,馮國璋出任代理總統,張宗昌則任侍衛武官長。護法戰争爆發後,出任江蘇第六混成旅旅長,赴湘參加對南方軍隊的作戰,結果大敗而逃,改任暫編第一師師長。 民國十年,張宗昌又奉命率部入江西,與江西督軍陳光遠交戰,在吉安地區被陳光遠打敗,所部也被陳光遠解散,隻身北上直隸省城保定,投靠直魯豫巡閱使曹锟。但為直系首領吳佩孚所不容,一怒之下,遠赴奉天投靠張作霖,由直系轉到奉系。 民國十年投靠奉系之後,先任憲兵營營長。不久,憑同鄉關系兵不血刃,收編胡匪三個團,又吸收了從俄國逃到中國國内的俄國白軍。被任命他為吉林省防軍第三旅旅長兼吉林省綏甯鎮守使。後所部奉調到沈陽,改為奉天陸軍第三旅,下轄四個團。 第二次直奉戰争中,張宗昌任第2軍副軍長,立下軍功。升任第1軍軍長,駐紮上海。民國十四年2月,張宗昌被任命為蘇皖魯三省剿匪總司令,駐紮徐州。4月出任山東省軍務督辦。接着,張宗昌又武力逼走省主席龔伯衡,自兼省主席。由此,張宗昌支配山東省, 後自任直魯聯軍總司令,長驅直進江蘇、上海。随後,孫傳芳親到上海,結識張宗昌,并盡力拉攏,還結拜為兄弟。這樣,張宗昌放棄了攻取浙江的打算。後孫傳芳聯合陳調元突然起兵反奉。奉浙戰争爆發,奉軍大敗而逃。張作霖任命張宗昌為江蘇善後督辦,領兵南下收複江蘇、安徽,結果所部受到重創,率部逃回山東。 民國十五年夏,廣州國民革命軍北伐,張宗昌調集十餘萬軍隊南下援助孫傳芳,進駐南京、上海等地。張宗昌的王翰鳴第十一軍在壽州遭到慘敗, 直魯聯軍節節敗退,5月,北伐軍攻下了蚌埠、徐州,張宗昌率殘部退回濟南。 民國十六年6月,張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張宗昌被任為安國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團軍團長。派張宗昌率軍開赴隴海線一帶對付馮玉祥軍隊,雙方在徐州交戰,張宗昌部損失慘重。10月上旬,張宗昌師長潘鴻鈞用計誘降了馮軍之旅長姜明玉率部倒戈,逮捕了馮軍第八方面軍副總指揮、軍長鄭金聲,被張宗昌下令槍殺,使自己在數年之後招來了殺身之禍。 民國十七年春,國民黨四大軍事集團聯合北伐,奉軍節節潰敗,于4月底率直魯聯軍離開山東撤入天津。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離開北京,于皇姑屯被日軍炸死。他向張學良懇求出關,張學良深怕他出關後取而代之,不但不允許出關,反而派于學忠等部将其控制。北伐軍占領京、津後,包圍了張宗昌部。張宗昌感到大勢已去,從灤州口逃往大連,再乘船東渡日本。 民國十八年,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援下,糾合魯東餘部在煙台登陸,結果遭到失敗,仍逃回日本。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占東北,張學良率東北軍退入關内,出任北平綏靖公署主任張學良擔心張宗昌充當漢奸,電邀他立即傳回中國,暫居北京鐵獅子胡同。民國二十一年,張宗昌又以回籍掃墓為名,從北平竄到濟南。當時的山東省主席韓複榘發現他陰謀重新占據山東?。把張宗昌騙到濟南,安排人刺殺了張宗昌。刺客就是鄭金聲的兒子鄭繼成。沈鴻英:廣西靖國軍總司令廣東恩平人,幼年家貧,父母早死,随兄鴻輝以肩挑小販為生,結交了一些綠林人物交遊。21歲左右參加匪幫,在柳城、洛埠、羅城—帶作案搶劫。因身體強壯,性格狡黠,行動剽悍,被推為匪幫頭目。 武昌起義後。同盟會柳州支部王冠三、劉震寰等準備武裝進攻柳州,派員聯絡各縣會黨綠林,組成民軍。沈鴻英在受同盟會招安。國民軍總機關委沈鴻英為民軍督帶。 1913年,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反袁,劉震寰宣布成立讨袁軍自任總司令。沈鴻英假裝支援,後公開表示擁袁,出賣了上司劉古香,任為幫統。 1914年因剿匪有功,升為統領。1916年3月初,讨袁護國之聲勢日益發展,陸榮廷決心響應讨袁,派沈鴻英率部向湖南推進。8月,調沈率協同護國軍務部向廣東擁段的龍濟光督軍進攻。10月,委沈為欽廉鎮守使。1918年初,率部渡海攻打龍濟光部,龍抵抗不住,在瓊崖遺下大批軍械及财貨,盡為沈掠得。沈将擄獲龍濟光遺下之槍枝武器,在瓊崖擴充軍隊。 1920年8月,粵軍陳炯明部分路入粵,委沈為桂軍總司令,指揮所部進攻粵軍。由于沈部因故撤退,桂系在粵勢力全部被逐回廣西。 1921年6月,沈照陸榮廷部署,反攻廣東。孫中山指令粵軍入桂讨伐陸榮廷,沈在八步發出通電,宣布自治,促陸下野,并自稱救桂軍總司令。粵軍許崇智部進攻八步沈軍,沈部退至桂林,沈被迫退向湘南。。 1922年3月沈部進駐平江,趙恒惕派員來接洽收編,沈拒絕。吳佩孚派張其锽來接洽收編,沈又拒絕。1922年6月,吳佩孚想以武力統一南北,利用沈部為前鋒,進攻廣東,任沈為陸軍第十七師師長。沈接到任命後,即率所部7月底抵達大庾。沈自知兵力有限,難以入粵。決定竄回廣西。11月到達廣西八步。沈乃以八步為根據地,自稱為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沈在桂東招撫綠林、結納豪紳,部隊從8000多人發展到10000多人。并多次與岑春煊聯系,表示願為岑效力,岑也想掌握一些實力,便給沈部提供一部分軍饷,以沈作為自己的部隊看待。沈外有岑春煊支援,内有10000多軍隊,為當時在廣西最強大的一股兵力。 1922年12月,孫中山委任沈鴻英為廣西靖國軍總司令。親率沈榮光、鄧瑞徵兩師出四會,派旅長張希拭、黃振邦率部配合滇軍、桂軍沿西江東下,占領肇慶。 1923年1月,沈軍攻占白雲山、觀音山及四會、佛山、肇慶等縣。招降納叛,驟然擴充為五個軍。孫中山于2月21日到廣州,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府,就大元帥職。2月任桂軍總司令。但沈對孫中山指令,陽奉陰違。沈秘密派員與吳佩孚聯絡,經吳推薦,3月北京政府任命沈為廣東督理,并率部進攻廣州,兵敗後乘火車逃回韶關。後繞道粵北、湘南竄回八步。沈又在桂東又招兵買馬, 至1923年底,又擁衆20000餘人。 1924年1月,揮師萬餘人進攻占桂林,并進占柳州。2月沈軍改名為建國軍,沈鴻英自稱為建國軍總司令。 1925年1月,沈率真療從信都、公會、昭平進攻李宗仁、黃紹竑及粵軍陳濟棠部。兵敗率殘部逃往興安、灌陽。3月下旬,又襲占桂林。4月上旬,李、黃聯軍以白崇禧率部從柳州反攻桂林,沈部抵擋不住,部屬多逃散,僅剩1000人左右。7月将部屬遣散,沈帶随身衛士6人均化作商人,逃往香港。 沈鴻英逃到香港後住十多年,終日抽大煙, 賭博,嫖妓,花天酒地。1938年病死于香港,終年68歲。李福林: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廣州市市長 出身貧農家庭,初随父耕種,不務正業,與鄉人結成匪幫,被舉為“大佬”,從事綠林生涯。帶衆徒夜渡廣州行劫,縣署緝拿在鄉無法立足,遂走避南洋。 1907年,在新加坡認識孫中山,并加入同盟會。次年轉雲南河口,參加黃明堂的起義。失敗後,持孫中山介紹信,以革命黨人身份,重返廣州河南,聯絡各地綠林,準備配合起義。1910年和1911年的兩次起義,均因失去接應沒有成功。 1911年11月,他奉朱執信指令,以“福字”營統領,率民軍3000,赴廣州維持社會秩序,任廣東都督府警衛營長,從此步入軍界。1912年,陳炯明獨攬廣東軍政大權時,他投靠陳,配合鎮壓地方武裝。1913年7月,廣東宣布獨立,參與讨袁,李不表态。袁世凱派龍濟光抵粵後,又向龍投靠,被委為“南番兩縣清鄉會辦”。1916年,陸榮廷東下讨龍,掌握廣東軍政大權後,他又投靠桂系,被封為“廣惠鎮守使”。 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河南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任命李福林為大元帥府親軍總司令,擔任警衛工作。1920年,孫中山令陳炯明回師讨伐桂系。莫榮新、岑春煊等在廣州聞桂軍在前線被擊潰,潮梅全區及東江上遊已為援閩粵軍所占領,震驚之餘,亟派其素稱知兵之大将林虎、李根源率重兵向東江增援。回師粵軍受阻,正焦急之際,魏邦平、李福林兩部在廣州省河(珠江)宣布獨立,初以兵谏為名,勸莫退出。莫一面向廣西調兵增援,一面命省長楊永泰佯許魏、李二人以特殊權位,共阻粵軍。但魏、李不為利用,乘桂軍增援未至,即集合所部及江防艦隊一部在省河起義。莫榮新見大勢已去,遂下令退出廣州。 1922年5月,李福林率部參加北伐。7月,陳炯明叛變,李部奉令回師讨逆。在韶關失利,被迫退入贛東。8月,北伐軍自贛入閩後,粵軍改編為東路讨賊軍,李福林被任命為第三軍軍長。陳炯明退走東江後,即随參謀處長羅翼群返粵。抵穗後,即召各地綠林頭目,募集3000多人,編成“警備軍”,自任指揮。不久,各軍奉命改為“建國軍”,李福林部改為“建國粵軍第三軍”,李任軍長。1924年3月,大元帥府任命李為東莞、番禺、順德三屬剿匪司令。9月,受命督辦各省民團,又被任命為廣州市市長兼警備處處長。10月間,參與黃埔學生軍平定廣東商團叛亂。 1925年5月,滇桂軍閥劉震寰、楊希闵發動叛亂,形勢危急。6月2日,李接大元帥府指令,宣布保護河南,并架炮指向河北,準備進攻。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改編駐粵國民革命軍一至六軍,李任第五軍軍長。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廣東省委上司革命群衆舉行起義,宣布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13日,李福林與張發奎、黃琪翔合謀,急速把駐佛山、江門、韶關等地部隊調回廣州。在英、美、法、日等國的軍艦配合下,從河南分兵數路,向廣州革命武裝進行大舉反撲,将新生的廣州公社扼殺。李因與張、黃合作,故受蔣介石指責排擠,被迫通電辭去第五軍軍長職務,走避香港。 李福林在九龍大埔購地1000餘畝,建立康樂農場,又在皇後大道開設厚金銀号,以作日後複出資本。他曾赴南京谒蔣,欲組軍隊,遭蔣拒絕。蔣隻給他一進階顧問頭銜。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日軍曾派人拉攏他,拟委任為“華南軍總司令”(僞),但他沒有接受。 1941年,日軍侵占香港,李赴重慶,蔣介石僅給他“中央軍事委員會顧問”的空銜。1944年,蔣又封他為“軍事委員會駐粵軍事特派員”頭銜。他返粵後,即召集各地綠林頭目,準備在日本失敗後回廣州接收。蔣介石另派張發奎執行,此願望落空。 1949年,廣州解放前夕,蔣還派人要他出任要職,以維持殘局,但李拒絕了。9月,李全家遷往香港。1952年,李福林以高血壓病卒于香港,終年79歲。?憨玉琨:國民豫軍總司令 河南嵩縣人。幼年家貧,常打零工糊口,受人欺淩。本村富豪郭八仙家東西丢失,誣告其兄,被苦打成招後冤殺。 辛亥革命前,王天縱、關金鐘聚集五六百人在楊山揭竿起事,打富濟貧,聲震豫西。琨幾次投奔皆遭冷遇。關金鐘激琨說:“必殺一仇人方能入夥。”琨乘蠻峪三月廟會人多之機,執利斧砍死富豪郭八仙,星夜上楊山。,遂納為“二架杆”,并與王天縱、張治公、柴雲升等結拜為“楊山十大弟兄”。 宣統三年,同盟會派劉鎮華與楊山弟兄聯絡,贈以槍支,配合武昌起義,攻打嵩縣城及洛陽。後因事洩未克,即率部經盧氏、雒南出泰峪谷到潼關加入張钫所率的秦隴複漢東征軍。憨玉琨任東征軍第四标統,攻打洛陽。直至清帝退位,民國建立,經陝西督軍張钫、河南省督軍張鎮芳商議,将這部分武裝推薦給袁世凱,改編為“鎮嵩軍”。劉鎮華為統領兼洛陝汝道尹,憨玉琨為第三标标統。 民國元年,鎮嵩軍回豫西“剿匪”,二哥玉琳依仗其勢,勾結地霸,橫行鄉裡,揮霍無度,民憤極大。琨得知其事,率部返裡,将其二哥打死在舊縣街城隍廟門。 民國6年冬,陝西督軍陳樹藩因受陝西靖國軍胡景翼、楊虎城、郭堅、樊鐘秀等四面圍攻,遂許省長一職為條件電請劉鎮華出兵援陝。次年,憨玉琨随劉入陝,駐紮潼關。與靖國軍交戰中,鎮嵩軍在華州,臨潼、灞橋獲勝,西安解圍,劉鎮華當了陝西省長,憨玉琨任陝西陸軍第三師師長。 民國9年7月,直皖戰争爆發,皖敗,直系吳佩孚坐鎮洛陽。吳佩孚準許鎮嵩軍擴編為4個師,憨玉琨為中央陸軍三十五師師長。 民國13年10月,第二次直奉大戰開始,直系部隊統調前線,鎮嵩軍對吳佩孚表示效忠,派張治公師到長城以北助戰,憨玉琨、柴雲升師留陝。23日馮玉祥在北平發動政變,成立中國國民軍,劉鎮華通電擁護。鎮嵩軍為搶奪河南地盤,憨玉琨打着國民豫軍旗号,于12月1日率領三十五師出兵潼關,至洛陽趕走吳佩孚。進入洛陽西工,大肆收編豫西一帶土匪,擴充實力,由原來兩旅增編為6個旅約4萬餘衆。 憨軍占領洛陽後,繼續東進,直至占領鄭、汴。國民二軍胡景翼與國民三軍孫嶽部由豫東渡黃河,驅憨占汴。後與憨談判,願與嵩軍合作南下,打通湘、鄂,迎接孫中山北上,胡允諾俟雙方打下湖北後,将河南督軍讓給憨玉琨,并提出統一河南政令的要求。又發表孫嶽為豫陝甘剿匪總司令,憨玉琨為副司令。接着孫嶽要求駐洛。憨玉琨堅持不讓,自恃其強。鎮嵩軍衆将亦主張驅胡。憨任國民豫軍總司令,劉鎮華派陝西陸軍第二師師長張治公為國民豫軍副司令。令憨玉琨固守黑石關,柴雲升嚴防渭北,使國民二軍内外不能聯系,适吳佩孚部田維勤、靳雲鹗盤踞南陽,與劉鎮華、憨玉琨取得聯系。劉調馬水旺到洛陽東線參戰。調漢中吳新田到西安,代理督軍兼省長,牽制渭北。劉鎮華親率柴師督戰。民國14年(1925)2月25日,胡景翼先發制人,以精銳部隊猛攻荥陽,襲擊黑石關,憨胡大戰猛烈展開。雙方激戰半月,憨軍退守黑石關,戰争達到白熱化,孝義兵工廠幾經易手。3月4日,樊鐘秀從京漢路南段,經禹縣、登封、入偃師進攻憨軍後路;鎮嵩軍馬水旺部又在前線倒戈;張治公駐防臨汝,與憨有宿怨,加上他剛敗兵于山海關撤回休整,遲不發兵支前。憨軍不能支援,向洛陽退卻。胡軍3月8日進占洛陽。憨玉琨料大勢已去,隻帶殘部60餘人返嵩。路經鳴臯槍支又被人奪去,及至大章僅剩随從數人,住在張拱端家裡。時親朋不至,四顧冷落,羞恨交加,不欲再生,遂一手端鴉片,一手執槍,準備服毒自殺。随從盧耀娃急上前阻攔。憨怒斥說:“誰敢近我,先打死誰!”人不敢近前。憨吞毒而亡,時年37歲,葬于德亭鄉蠻峪村。範紹增 川軍88軍軍長 四川大竹縣人,自幼不喜歡讀書,卻向往江湖豪俠劫富濟貧,于是加入了袍哥。 清末竹縣,渠縣一帶袍哥組織聚衆反清,範紹增參加并被介紹加入同盟會。失敗後率部上山,搶劫财物,購槍支,擴充實力。護國戰争期間,參加讨袁起義任營長。後來參加唐繼堯發動的倒熊(克武)之戰失敗,範紹增部受改編任團長,因受到排擠,率部襲擊駐夔府的第二軍唐式遵部,奪得槍械上千件,集結兩千多人,活動于酉陽,黔江一帶。 1923年,楊森回川。範紹增接受楊收編,任第四師八旅旅長。後楊森被蔣介石委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範任該軍第七師師長。 “四·一二”政變後,範曾收留與他共過事的共産黨員王維舟在軍中避難。年底,楊森因範發展袍哥勢力,不為已用。想俟機殺掉範紹增。範得訊後轉而投靠劉湘,任第四師師長。 1931年,劉文輝重金50萬收買範紹增。範即将劉文輝送巨款之事告訴劉湘,詢問處置辦法。劉湘叫他把錢拿到上海去玩。範用錢在重慶修建一所華麗的範莊,并挾巨款到達上海。在上海受到青幫頭子杜月笙,張嘯林等人的盛大歡迎,杜月笙還送範一批軍需品。 抗戰爆發後,範請纓殺敵,被委為第八十八軍軍長,自募兵員抗日,範親臨第一線督戰,收複餘杭地區,第88軍升格為轄3個師的甲種軍。 1942年5月28日,率部擊斃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将。酒井師團長被炸身亡,在日軍中引起很大的震動,因為在日本陸軍曆史上,“在職師團長陣亡,自陸軍建立以來還是第一個”。 1942年5月29日,率八十八軍擊傷日軍四十師團的少将旅團長河野。 範雖在前線打了勝仗,卻被蔣介石調任為沒有實權的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一氣之下,回到重慶。 回川後,範紹增交友甚廣,與張瀾,熊克武,陳銘樞來往密切,并參與黃琪翔,章伯鈞,楊虎等的民主活動,思想逐漸傾向反蔣。他在滬憑幫會及川軍舊部關系,成立“益社”,自任理事長。該社在經商過程中與中共地下組織有過聯系,曾将藥物,紙張等運往蘇北解放區。 1949年春,範紹增回到重慶,蔣介石委範為國防部川東挺進軍總指揮。12月14日,率所屬官兵二萬餘人在渠縣的三彙鎮通電起義。 建國後曆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解放軍四野五十軍高參、河南省體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員、省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等職。?1977年3月在鄭州去世。 “文革”期間,正在上大學的範老三跑回家中宣稱要造反,還指着範紹增的鼻子稱他為“老軍閥”,表示要與他劃清階級界限。 範紹增勃然大怒道:“哪個說老子是軍閥?老子1949年就參加了光榮的解放軍,是響當當的革命幹部。你龜兒子看見沒有?這是老子的榮譽證書,朱德總司令頒發的。” 範老三想了半天又問道:“那麼,你那根有國民黨黨徽的牛皮腰帶又是怎麼回事?你舍不得丢掉,莫不是還想變天複辟?” 那根皮帶是範紹增黃金時代的見證,是他留着的惟一紀念品,跟兒子講不清。他越想越氣,返身進屋,找出一枝滑膛獵槍,對着兒子吼道:“翻天了!你不知道自己能吃幾兩幹飯,再跟老子胡攪蠻纏,老子一槍崩了你!” 範老三抱頭鼠竄而去。 文革時因賀龍冤案的牽連,他也被收審關押了幾年。不過,當有人想從他那裡搜集賀龍的“黑材料”時,他把心一橫,半句壞話也不講。他說做人要有良心,他堅信賀胡子是好人。 範紹增,自幼便被稱為“範哈兒”。為什麼叫“範哈兒”呢?這還得從他的祖輩說起,範紹增的父親範先級是當地一名鄉紳,雖然範紹增生于這樣的富庶之家,卻有着頑劣的性格,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秉性。書沒讀幾年就逃學了,他祖父用棒子打都不起絲毫作用,大家就叫他“哈兒”。 參加川軍後他看似憨相,實則大智若愚,打起仗來勇猛頑強不計後果,是以得名“哈兒師長”。 影視作品《傻兒師長》、《傻兒軍長》、《哈兒傳奇》、《傻兒傳奇》等作品中,其主人公皆以範紹增為原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