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五成受訪大學生買過二手商品,但更多人擔心這一點…

臨近期末考試,蘭州大學學生黃偉在網上買了幾本二手資料。他表示,由于自己是醫學生,需要購買很多書籍和習題冊,如果購買全新的圖書需要300多元,但在二手書城,用50多元錢就買下了。“便宜是購買二手書的最大原因,用完以後還可以賣出去,節約資源。”

近年來,二手商品網上交易逐漸增多。有多少大學生購買過二手商品?購買了哪些商品?主要通過哪些管道購買?最注重哪些方面呢?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面向全國9583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半數大學生購買過二手商品,近七成是因為價格低廉,近八成主要從網上了解二手商品資訊,超五成主要購買學習用品,超七成擔心二手商品品質無保障,超五成認為二手商品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超五成受訪大學生買過二手商品,但更多人擔心這一點…

大學生有沒有購買二手商品經曆?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超半數大學生購買過二手商品,近七成是因為價格低廉

根據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顯示,72.04%的大學生有閑置物品,80.84%願意進行閑置物品交易。52.44%的大學生有過購買二手商品的經曆。在為何選擇購買二手商品問題上,

價格低廉占比69.79%,其次是可滿足短期需求、資源利用、節約外出時間,分别占比58.1%、49.61%和30.86%。

成都大學學生羅應陳經常購買二手商品,主要買一些些書籍和電子産品。他的購買曆史可以追溯到高三時,第一次購買了一些二手教輔書,從此之後就開始陸續購買二手書。他說,二手圖書不僅便宜而且可以循環利用,比較符合自己的需求。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生朱夢晨也經常購買二手書籍,從大一開始,她就購買了一些二手教輔書和文學書籍。“主要是便宜,成本效益高”。除此之外,她還會把自己剛買的不合适衣服放在二手平台上售賣。“這樣可以省錢,把用不着的東西也可以利用起來。”

“很多人不買二手商品是因為不喜歡别人用過的。”湖北經濟學院學生李璐嘉沒有買過二手商品,原因不是排斥,主要是還沒有遇到合适的物品。雖然沒有買過二手商品,但她卻賣過閑置物品,她喜歡玩球形關節類人偶,人偶衣服比較貴,有時穿一陣子不喜歡了,就會通過二手平台賣掉,再買新的衣服回來。她覺得二手商品可以增加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物品的使用能力,而且成本效益較高,能夠實作買賣共赢。

超五成受訪大學生買過二手商品,但更多人擔心這一點…

大學生為什麼購買二手商品?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近八成主要從網上了解二手商品資訊,超五成主要購買學習用品

“我覺得買二手商品特别劃算。”南開大學學生肖涵曾經在某些二手商品App上,買過六級教材和教師資格證資料。她還在學校的二手群裡,買過宿舍用的椅子和書架。她經常在App或二手群看一些商品資訊,如果遇到一些電子産品,在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且價格較低時,會出于成本效益高的心态購買。

調查資料顯示,79.62%的大學生主要從網上了解二手商品資訊,其次是經過朋友詢問和不定期舉行的二手集市上購買,分别占比35.39%和28.36%。在購買二手商品時,33.35%的大學生因為急于需要購買,27.19%是因為看着有用先買着,23.56%因為自己比較喜歡才購買。而在購買的二手商品中,學習用品占比53.69%,其次是電子産品、文體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别占比36.2%、33.97%和32.21%。

杭州師範大學學生吳楷炜主要在二手平台購買學習用品,他加了很多學校的二手物品群。他一般會在時間比較急,或者二手商品不影響再次使用的情況下購買。說起買二手物品的原因,吳楷炜說,一是價格便宜,二是二手書中的筆記和重點比較多,更有價值。說起為什麼沒有在二手App上購買商品,他說,因為擔心買到的東西用起來不友善,售後比較麻煩。

超五成受訪大學生買過二手商品,但更多人擔心這一點…

大學生喜歡購買哪些二手商品?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超七成擔心二手商品品質無保障,超五成認為二手商品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江蘇大學學生翟慧琳經常在網上購買二手圖書和教材,購買時她對商品存在一些擔心,主要是擔心品質問題,怕買到盜版和影印的。“影印的内容不清晰,字顯得很假,而且圖檔也模糊。”她說,如果買到不符合預期的二手書會選擇退換貨。對于二手物品交易市場,翟慧琳持中立态度,“如果是在商品品質有保證并且可溯源的條件下,市場會擴大。但新産品層出不窮,二手市場隻有狠抓優勢,走出特色,才會發展得更好。”

和翟慧琳一樣擔心二手商品存在品質問題的大學生不在少數,調查顯示,73.09%的大學生擔心二手商品品質無保障,82.17%的受訪大學生對二手商品所持的态度為勉強接受,34.16%認為二手商品最大的優點是價格便宜,61.29%最注重二手商品的品質,33.36%的大學生可以接受八成新的二手商品,54.04%的大學生認為二手商品交易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雖然知道二手商品價格較低,但河南大學學生關若琳沒有購買過二手商品,原因是不放心其中的品質,擔心品質問題不能夠完全如商家保證的那樣。雖然沒有購買過,但也了解過二手商品的市場情況,她認為,二手商品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二手商品交易是一種秉持有節約和綠色理念的交易模式,能促進資源的合理流通和配置設定,減少閑置資源,使資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如果二手交易能夠在現今的基礎上繼續拓展交易管道,并且充分保證品質和商品資訊公開透明的話,将會成為一種消費趨勢。”

超五成受訪大學生買過二手商品,但更多人擔心這一點…

大學生認為二手商品交易市場未來發展如何?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高校教師:學校要為二手交易平台打造營造良好環境

南昌工學院教師夏育盛認為,二手商品交易成為當代大學生課餘生活的一大熱門,建立校園二手交易市場大有前景。二手交易市場存在信用無法保障、網站服務差、操作不便、物流等服務不便、二手物品種類比較繁雜、二手交易網站繁多等諸多問題。

閑置在大學生手裡的物品越來越多,寝室樓下成批積滿灰塵的自行車,大堆使用過的書籍等,作為大學生,要提倡“物盡其用,資源再利用”。學校和教師應大力支援,為二手交易平台打造營造良好的環境。

華北理工大學輔導員李旺澤表示,身邊很多00後大學生購買過二手商品,他本人也購買過二手商品。他認為,超半數大學生購買二手商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家裡,經濟實力有限,二手商品成本效益高,相對低廉的價格能讓大學生花更少的錢買到心儀的商品;第二,現在的95後、00後大學生群體在二手商品消費觀念上更包容,他們把二手交易作為一種新潮的生活方式,買賣二手商品不僅可以踐行低碳理念,還可讓商品在共享中更可持續,讓大學生體驗交易的快樂;第三,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愈發完善,讓交易更便捷,不論是線上的App平台、群聊,還是線下校園的二手市場、跳蚤市場,讓大學生可以快捷友善地購買到需要的商品。

“随着二手商品交易不斷增加,虛假營銷、交易騙局、商品品質無保障等一些亂象也伴随産生。”李旺澤說,需要平台不斷優化交易,提升監管水準。大學生在二手商品交易時要理性消費,保持理性頭腦,選擇可靠的交易平台,多看賣家信譽值和交易評價,不能貪圖便宜和省事,支付時采用平台或靠譜的第三方平台,留神别踩“坑”。(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黃偉為化名)

來源:青年觀察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