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網際網路醫療盤點:不隻是疫情應急 正回歸科技屬性

2021網際網路醫療盤點:不隻是疫情應急 正回歸科技屬性

談起網際網路+醫療,你首先會想到什麼?也許是看病挂号全變成了網上預約、也許是手機裡常刷到的各類醫學健康科普内容,也許是西安疫情中緊急啟用的多家網際網路醫院……實際上,上一起在大衆視野中引起爆炸性關注的與網際網路、醫療同時相關的事件是魏則西事件,發生在2016年。

僅隔5年,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行業生态和大衆印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毫無疑問,網際網路正在重塑醫療健康行業。

行業為什麼改變?梳理其中影響要素,有疫情帶來的深遠影響,有網際網路資本入局帶來的高标準改造,有監管政策的助推與規範,更有醫院、醫生們對網際網路的全面擁抱。

網際網路和醫療,是兩個禀性并不相投的領域,它們的融合,到底是醫生先張開雙臂,還是網際網路先遞出橄榄枝?都有,但不同的開局姿态鑄造了不同的企業基因,多樣的嘗試切口也帶來了各異的試錯姿勢。

在新冠疫情暴發兩年後的今天,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業現狀如何?行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麼?2021年,大家做出了怎樣的創新嘗試?2022年,行業将向何處去?南都健康聯盟“網際網路+醫療”課題組今起推出系列專題盤點,觀照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趨勢。

今日推出的專題第一篇,用大資料分析梳理社交平台使用者對于網際網路+醫療相關話題的關注焦點。

我們發現,盡管網際網路+醫療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但在後疫情時代,網際網路+醫療的應急功能正逐漸日常化,并開始回歸網際網路技術用科技造福人類的初衷,技術端向縱深發展、應用場景橫向拓展;

同時,監管政策的積極介入有助打造“監管跑赢漏洞”,“防病早于治病”的良性循環,也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赢得公衆認知、輿論環境方面的良好基礎。

本篇内容由南都健康聯盟“網際網路+醫療”課題組與廣東賽立信資料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

資料來源說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20日,在新浪微網誌中提及“網際網路醫院”、“醫療人工智能”、“醫療AI”、“醫藥電商”、“線上問診”、“線上問診”、“網際網路診療”、“網售處方藥”、“線上藥品回扣”、“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的微網誌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帶有熱詞博文的數量、博文點贊數、博文評論數、博文評論數、博文轉發數、博文内容相關詞頻統計。

線上問診功能已獲得較高認知度

2021年,“網際網路+醫療”相關熱詞在微網誌上共計發出博文90227條,轉發603593條,獲得使用者跟帖評價553652條,獲得使用者點贊數量3331974個。

2021網際網路醫療盤點:不隻是疫情應急 正回歸科技屬性

從具體領域來看,“網際網路醫院”與“醫療人工智能”博文數量最多,均突破一萬條。

其中,與“網際網路醫院”相關博文數量約5.4萬,累計轉發數量約28萬,累計評論數量約28.3萬,獲得點贊約193萬,評論者們共計來自全國351個城市,是諸多網際網路+醫療相關熱詞中,社會輿論最為關注、話題覆寫面積最廣的細分領域。

從話題熱度來看,“線上問診”、“線上問診”的發酵能量最為可觀。以“線上問診”為例,平均每1條帶有“線上問診”字眼的博文,即可帶來約33.9次轉發,31.2條評論,160個點贊。可以看到,相對于網售處方藥、醫藥電商,線上問診功能是網友們對網際網路醫療感受最為直覺、最願意讨論和支援的一個功能。經過業界多年經營,線上問診功能已在網友中獲得了較高認知度。

同時,“醫療AI”作為新興熱點,其發酵潛力也不容小觑,平均每1條帶有“醫療AI”字眼的博文,即可收獲約8.9次轉發,4.8條評論,32.8個點贊。

從具體區域來看,北京、廣東、上海的使用者釋出網際網路+醫療的博文數量最高,分别為15821條、8775條、7931條。

同時北京、上海、廣東使用者博文引發的轉發、評論、點贊也屬于第一梯隊,無論是關注度還是社會參與程度方面,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走得相對靠前。

2021網際網路醫療盤點:不隻是疫情應急 正回歸科技屬性

公衆聲量集中于一線城市,一方面與網際網路醫療明顯的“網際網路”屬性有關,行業中網際網路屬性更強的平台企業多集中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四川也在近年新湧現出一批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另一方面與網際網路醫療中的“醫療”屬性有關,公立醫療資源強大、網際網路醫療發展較早的廣東,以及網際網路醫院數量衆多的山東,也是關注傳播該議題的前排使用者。

雖然發博總體不多,但港澳台使用者也在關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他們關注些什麼?港澳台使用者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醫療AI/人工智能領域(博文43.5%,評論21.45%)和網際網路醫院(博文40.0%,評論69.8%),一部分是内地疫情相關資訊,還有一部分是赴港上市的醫療AI企業相關财經消息,如視網膜影像人工智能企業鷹瞳科技于11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網際網路+醫療仍與疫情高度關聯

當我們關注網際網路+醫療時,我們在關注什麼?對相關博文進行關鍵詞提取後,課題組發現,2021年微網誌關于“網際網路+醫療”的博文主要圍繞着健康(17.90%)、疫情(9.51%)、科技(9.38%)、5G(6.04%)、防控(5.47%)等詞語進行傳播。

2021網際網路醫療盤點:不隻是疫情應急 正回歸科技屬性

可以看出,盡管網際網路+醫療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但在後疫情時代,網際網路+醫療的應急功能正逐漸日常化,随之不斷被賦予更多科技發展的色彩,回歸科技造福人類的初衷,人們開始關注這個領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其中,成建制、有監管的“網際網路醫院”已成為疫情防控與核酸檢測的重要支點和主要抓手。大資料顯示,網際網路醫院相關博文中,共計出現了9397個詞組,其中健康(30.64%)、疫情(14.36%)、5G(9.48%)、防控(6.96%)、醫療機構(6.85%)、檢測(6.64%)、核酸(5.45%)出現的頻次相對較高。

2020年初,網際網路醫院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大量湧現,到2021年,網際網路醫院在大衆觀感中已與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形成了緊密關聯的印象。

科技屬性正在回歸 醫療AI領域前景被看好

疫情應急、核酸檢測并不是全部。在2021年的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在疫情之外,還有科技應用的迅速落地,最受關注的即醫療AI/人工智能領域。

在涉及醫療AI/人工智能的博文中,共計産生了10901個詞組,其中科技(25.18%)、數字(13.31%)、健康(10.20%)、5G(8.86%)、機器人(7.34%)、研發(6.75%)、金融(4.61%)占據較高的比例,對比其他細分領域,金融是醫療AI/人工智能領域較為突出的詞組,顯示出資本市場對其商業化的期望和野心。

2021年7月,國家藥監局釋出了《國家藥監局關于釋出人工智能醫用軟體産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的通告(2021年第47号)》,對醫療AI進行了明确的分類界定。據了解,自2020年1月第一款醫療AI産品獲得NMPA三類證起,至2021年11月末,已有超過20款醫療AI産品獲得NMPA三類證,2021年對于醫療AI領域是一個裡程碑式的年份。

在醫療AI在網際網路診療的落地應用方面,監管規定也更為明确,《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提出,人工智能軟體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

現有的醫療AI産品多是線下各專科領域的影像輔助診斷軟體,為執業醫師提供輔助診斷意見,監管瞄準的線上診療領域“冒用”行為多半意不在此,但供應端的火熱與監管端積極、明朗的姿态,對于行業來說,就像一張高門檻“入場券”,雖然難拿,但實力過硬、方式正确就可能拿到,拿到了就是一張“金字招牌”。

監管積極入場 “防病早于治病”

對于網際網路醫療業界來說,2021年是監管收緊的一年,盡管兩大重磅政策(《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還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并未正式出台,但業界已是風聲鶴唳,在規範化、提高服務品質等方面緊鑼密鼓地進行調整。

但在大衆觀感中,監管收緊和對行業的負面印象并未占據主流。在涉及網際網路診療(含監管細則)的博文中,共計出現了620個詞組,其中健康(27.9%)是出現頻次最高的詞組,醫療機構(17.26%)、政策(13.71%)、監管(13.71%)緊跟其後。

相對而言,公衆的負面印象更多集中在網售處方藥領域。涉及網售處方藥的博文中,共計出現了652個詞組,對比其他領域的博文,網售處方藥的詞組中出現了亂象(4.84%)、違法(4.84%)兩個典型的負面詞組。可以看到,公衆對網售處方藥的疑慮仍未消除,對處方藥在網絡平台如何合規流通持重點關注态度。

網售處方藥隻是網際網路醫藥中的一小塊領域,公衆對于醫藥電商這個大領域的認知帶有更明顯的“消費”而非“醫藥”色彩。涉及醫藥電商的博文中,共計出現了3227個詞組,其中消費(10.47%)、物流(10.01%)、跨境(7.03%)、直播(4.65%)等具有明顯消費色彩的詞彙占據相當比例。

對比處方藥,網售非處方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類進入網絡流通的時間更早,且安全風險更低,公衆對醫藥電商的輿論更多地聚焦在服務品質優化方面。

綜上可以看出,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領域,監管政策的制定相對較早、較及時,趕在行業痛點、短闆大規模顯現之前積極介入,營造了“監管跑赢漏洞”,“防病早于治病”的環境和機會。一方面,這是監管部門在網際網路相關細分領域的發展曆程中吸取了經驗,早介入早規範,一方面,也是行業内部繃緊了合規操作這根弦,自我監督互相提醒,在不良行為冒頭時及時發出行業預警,積極維護行業聲譽與風氣。

出品:南都健康聯盟“網際網路+醫療”課題組

統籌:尹來 王道斌 遊曼妮

采寫:南都記者 李文

資料支援:廣東賽立信資料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制圖:何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