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標準時間1月4日淩晨,蘋果達到一個新的曆史裡程碑。
截至當日收盤,位于美股的蘋果大漲2.5%,報182.01美元,創下曆史新高,總市值達2.98萬億美元,約合18.9萬億人民币。此外,蘋果還于盤中大漲近3%,總市值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史上首家達到這一裡程碑的公司。
要知道,即便是A股市值最高的貴州茅台,目前的總市值也隻有2.54萬億人民币,僅約為蘋果市值的13.4%。值得一提的是,自喬布斯2007年推出首款iPhone以來,蘋果股價已累計暴漲5800%,是同期标準普爾500指數230%漲幅的25倍。
前兩天,小米剛剛釋出了小米12手機,雷軍宣布首次對标蘋果。
蘋果究竟為什麼這麼暢銷?
除了硬體系統優秀外,蘋果的營銷政策也值得研究學習。
回顧以往,從鼎鼎大名的“think different”廣告到每每新品釋出時那些令人驚豔的廣告片,蘋果總能在畫面上營造出夢幻的場景,過這些細節和真實内容,蘋果營造出了夢幻和獨特的産品效果。通過這些細節和真實内容,蘋果營造出了夢幻和獨特的産品效果,這給人們極大的精神愉悅。
網絡上對蘋果的營銷這樣評價過,有一種營銷叫“蘋果的營銷”。
用真實去創造夢幻的場景以及“人文科技”的調性。蘋果的廣告總能透露出一股真實情感與夢幻場景的真實結合,把科技賦予人的情感、需求,每一個廣告的背後都有着人文的故事,表達出一種用科技傳遞愛的情感,抓住人們的情感和需求。
為什麼蘋果的營銷與其它品牌相比總是略勝一籌?
01、使用營銷組合政策,獲得高忠誠使用者群體,這些使用者不會輕易受外界影響而改變對蘋果手機的信任,會出于情感的認同繼續使用和購買蘋果相關産品和服務,反而還成為了免費的宣傳。
02、閉環的生态系統這一産品政策,閉環的生态系統是指蘋果手機創立了自己的iOS系統,裡面的軟體、硬體都無法和其他安卓系統通用,導緻使用者形成習慣,應用資料固定不願意去轉換安卓系統。
03、通過奢侈品的品牌政策效應,來建構自己的理想身份,蘋果通過這種政策來滿足中國消費者追求更高社會地位的的心理需求,提高銷量。奢侈品的這種象征消費和使使用者産生的認同之間的關系,加上使用蘋果手機這種奢侈品時的優越感不斷地刺激中國消費者。
“懶到極緻”的文案延續極簡主義産品性格,深谙“留白”的藝術。
蘋果另一個獨樹一幟的營銷标簽,自然是它的新品文案。在影像為王的時代,蘋果能用平面廣告文案征服大衆實屬不易。
比如剛剛上新的iphone 12新品文案:“大重新整理,小清新”、“巨巨巨巨5G”、“充電,超速了”、“混搭,絕配了”......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衆所周知,蘋果的文案正如它的産品一樣,向來以極簡主義著稱,能一個字堅決不用兩個字。自IPhone4S起,蘋果的文案就走起了口語化的接地氣的極簡主義路線并且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
比如,從iPhone4S的“出色的iPhone,現在更出色。”前後運用了疊音字“出色”。從這之後,蘋果“先疊”帶動“後疊”,開啟了“疊疊不休”的文案模式。
iPhone5——“多了更多,少了不少。”
iPhone5S——“超前,空前。”
5S更新版SE——“一小部的一大步。”
iPhone6的“比更大還更大。”因為被瘋狂吐槽,主标換為港台版“豈止于大”,疊音字轉移到副标——“不僅更大,更大放異彩。”
iPhone6新主标——“無雙,有此一雙。”
iPhone6S——“唯一的不同,是處處都不同。”
再比如MacBook的文案, "A touch of genius" 被譯作對仗的中文句式“一身才華,一觸,即發”,簡短8字短語中,還能包含了動靜兩種狀态,徹底被這種文字藝術折服了。
蘋果式文案生動地運用了重複、雙關、頂真、排比、用錯成語、随意拆解成語、以及不斷運用“A是B, B還是B”的修辭手法。創造一種令人水土不服的陌生感和用别樣的語言風格來彰顯品牌的氣質,極具辨識度。
“人文科技”的品牌調性,廣告營銷中的極緻展現。
蘋果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人們提供美妙的工具,世界是以而美好。它從誕生起就代表着創新與激情,從一開始,就提倡人文與科技并重。某種程度上,是蘋果引領了當代科技電子産品的發展方向。
同樣,這離不開它在價值觀上的追求方向——讓科技平易近人,要讓冰冷的科技擁有人文的溫度,實作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概括起來一句話:技術滿足需求,人文構造體驗,體驗達成品牌。
從2015年就開始制作中文的新春廣告,《新年制造》、《恭喜恭喜》和《老唱片》中濃濃的情感流露令人動容。而從2018年,開始嘗試使用iPhone手機拍短片,《三分鐘》、《一個桶》、《女兒》都曾引發過全民熱議。
每一個故事背後,我們可以感受到蘋果對于“人”本身的關懷,對于想要更貼近“人文”的努力,對于想要傳達科技溫度的心情。
無論是故事充滿信念感的台詞文案、打破正常的想象力還是電影般的叙事,這些廣告都使蘋果的品牌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無論是此前的蘋果廣告,還是新年開始的蘋果各種廣告片,或多或少,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共鳴、專注、灌輸”理念的存在。
或許可以這麼總結:正是這一“蘋果營銷哲學”一直貫穿始終,最終創造了蘋果的品牌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