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為何要殺單雄信?作者安排秦瓊在場更顯叔寶重情義

悔昔言語道:隋唐英雄衆人談,瓦崗結義單秦贊,忠義肝膽兩昆侖,隻恨别離義枉然。列位,在開講前,悔昔要言明,本文談的是演義而非正史。隋唐英雄系列小說無疑是衆多曆史演義小說之中,大衆最為喜歡閱讀的書籍系類,書中英雄鐵騎沙場,不怕馬革裹屍亦要闖出名堂,書中豪強相殺,不怕爾虞我詐誓要創立江山,故而,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掀起一股熱血男兒風,誓要比個高下,成一代霸王。

如此,英雄輩出,豪強浮現,諸如:天下十八條好漢、賈柳樓結義四十六友等等,英雄并立,視武成強。然,縱觀天下英雄中,為秦瓊,單雄信(單通)二人者義薄雲天,為大衆讀者所稱贊。秦瓊、單雄信二人關系匪淺,當年秦瓊落難,單雄信慷慨解囊,傾力相助,不僅相助秦瓊本人,對其家人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幫助,故而單雄信也深得秦老夫人之相待、看重。秦瓊也視單雄信為真兄弟,英雄惺惺相惜成結義、忠義之楷模。

李世民為何要殺單雄信?作者安排秦瓊在場更顯叔寶重情義

單雄信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然而,瓦崗起義失敗,兄弟為前程相别而擇主,單雄信選擇了王世充成了其女婿,秦瓊選擇了李唐成了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幹将。在天下群豪被掃,剩下王世充、李唐等豪強時,單雄信、秦瓊二人兄弟勢必走向對頭一面。最終,王世充敗,李唐勝,單雄信被抓。

如此,出現了兩種局面,單雄信被斬之時,秦瓊在場,或者不在場,這兩場情景對于秦瓊的義氣,哪種環境更加能突出秦瓊的義氣,單雄信對秦瓊的看重呢?李世民又為何必殺單雄信呢?要回答此些問題還是得回到書籍上去。

這兩種情況,隋唐英雄系列書籍有兩本著作各寫了一種情況,明末清初文學家褚人獲所著的《隋唐演義》中,單雄信問斬之時,秦瓊在場;《興唐傳》中,單雄信之死時,秦瓊不在場。而筆者悔昔個人認為,斬殺單雄信之時,秦瓊在場更能突出秦瓊的義氣。且聽分析道來:

李世民為何要殺單雄信?作者安排秦瓊在場更顯叔寶重情義

瓦崗結義人物影視形象(圖)

《隋唐演義》裡描述,秦瓊追随李世民攻破了洛陽城,一心心系着單雄信,進入洛陽城便四處打聽單雄信的下落,得知單雄信被抓,秦瓊跨馬揚鞭去見單雄信,見到單雄信後上前相抱而哭。程咬金、單雄信、秦瓊土地廟中互相傾述。然後,與程咬金力保單雄信,除去其枷鎖,将其接到自己住處,吩咐内丁,好好伺候。後來,屈突通奉李世民前來押解單雄信下獄,秦瓊又力保單雄信住在其住處不被傷害,親自陪送單雄信到了長安,秦瓊安排妥當,吩咐好獄卒好深款待單雄信與窦建德等。

為了救單雄信,“徐茂功、秦叔寶、程知節三人曉得了旨意(斬殺單雄信等人),知秦王已出朝堂,如飛多趕到西府來,要見秦王。秦王出來,大家參拜過了,叔寶道:“末将等啟上殿下:鄭将單雄信,武藝出秦瓊之上,盡堪驅使。前日不度天命,在宣武陵有犯大駕,今被擒拿,末将等俱與他有生死之交,立誓患難相救。今懇求殿下,開一生路,使他與末将一齊報效。”

然而,無論秦瓊等人如何求情,李世民就是不準,就是要以旨奉行,急的秦瓊、徐茂公、程知節“三将叩頭哀求,願納還三人官诰,以贖其死。”哪怕秦瓊急得涕泣如雨,願以身代死之地步,李世民亦不改初心,要斬殺單雄信。

那麼李世民為何一定要殺單雄信呢?書中暗表了一句:“秦王心中不說出,終久為宣武陵之事,不快在心。”換句話說,李世民要殺單雄信乃因為當初宣武陵單雄信追殺李世民之事情,一直久久萦繞李世民心頭,難以釋懷恥辱,故而對單雄信憤慨不已,不殺之難以平心頭之恨。除此之外,筆者悔昔還認為,徐茂公、秦瓊等人求情,使得李世民後怕,單雄信與秦瓊等人如此情深意重,若是放了他,單雄信保不齊日後說服他們反水殺他,這豈不是養虎為患,另擇,天下已初定,少收個單雄信戰将也難危李唐江山。故而此三理由,李世民必殺單雄信也。

李世民為何要殺單雄信?作者安排秦瓊在場更顯叔寶重情義

秦瓊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看到單雄信的命難救,秦瓊立馬安排後世,對單雄信的家人安排妥當。另外,到獄中,與單雄信喝最後一餐酒飯,相談兄弟之情。問斬之時,場面更是感人,秦瓊,秦瓊之母、單雄信之母,單雄信之女兒等人相繼來到法場送别單雄信,且看場面描述:秦太夫人與張氏夫人、雄信家眷,一總出來。叔寶扶了母親,來到雄信跟前,垂淚說道:“單員外,你是個有恩有義的人,惟望你早早升天。”說了,即同張氏夫人,跪将下去,雄信也忙跪下,愛蓮女兒旁邊還禮。拜完了,愛蓮與母親走上前,捧住了父親,哭得一個天昏地慘。此時不要說秦、程、徐三人大恸,連那看的百姓軍校,無不墜淚。雄信道:“秦大哥,煩你去請伯母與尊嫂,同賤荊小女回寓罷,省得在此亂我的方寸。”太夫人聽見,忙叫四五個跟随婦女,簇擁着單夫人與愛蓮小姐,生巴巴将他拉上車兒回去了。”難救單雄信,秦瓊肝腸寸斷,命人擡來火盆,各人取下佩刀,輪流輪流把自己股上肉割下來,在火上炙熟了,遞與雄信吃道:“弟兄們誓同生死,今日不能相從;倘異日食言,不能照顧兄的家屬,當如此肉,為人炮炙屠割。”如此義舉,試問天下幾人能為之。

為了單雄信能夠安心,秦瓊還讓其子當場拜見單雄信為嶽父,娶其女兒為妻,了卻單雄信後事。對于家人得以妥當安排,并能有秦瓊等人為兄弟,單雄信心情大快,雄信把眼睜了幾睜,哈哈大笑道:“快哉,真吾婿也!吾去了,你們快動手。”之後,秦瓊又好生安排了單雄信的後事等等。而在《興唐傳》中,雖然秦瓊也為救單雄信忙裡忙外,急如鍋上的螞蟻,并且也願意以死代替單雄信等等,但卻沒有《隋唐演義》秦瓊在場之時那般更加突出情義二字,更加的讓人動容。故而,筆者悔昔認為《隋唐演義》單通問斬,秦瓊在場,将秦瓊的義更加凸顯,更加形象的刻畫而出了。不知列位如何看待?(文:潘悔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