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曆史,兵多将廣的曹操,怎麼“輸給”兵少将寡的劉備漢中的?

漢中之戰,雖然不如三國三大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規模大,卻是耗時最久的戰鬥,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這場戰争持續近兩年之久。這場戰争,無論是兵力,還是地理位置,曹操都占據極大優勢,最後卻以失敗告終,敗給了剛剛占據益州不久的劉備集團。實力雄厚的曹操之是以敗給剛剛崛起的劉備,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真實曆史,兵多将廣的曹操,怎麼“輸給”兵少将寡的劉備漢中的?

其一,曹操大意了,沒有及時派出軍隊支援夏侯淵。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漢中張魯,又派出夏侯淵行都護将軍職,平定巴郡,曹操班師回朝,留下夏侯淵固守漢中,拜夏侯淵為征西将軍。此後,夏侯淵成為曹操在關中的方面軍主帥,全權負責對蜀作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大舉進攻漢中,卻沒有太大進展,雙方一直相持了兩年。這時,曹操在邺城很放心,對自己的手下大将夏侯淵的能力非常認可,認為他鎮守長安,西線固若金湯,可以睡個安穩覺。夏侯淵也沒令曹操失望,多次打退了劉備的進攻,雙方僵持了很長時間。

既然夏侯淵在漢中戰線并不吃緊,曹操也沒有理由多派援軍,也不需要畫蛇添足,派出援兵,是以,曹操忙于稱“魏公”、“魏王”的大事,暫時沒有多考慮邊防戰事。在曹操的眼中,以夏侯淵、張郃等人的軍事才能,足夠擋住劉備等人的進攻了。沒想到的是,黃忠出奇制勝,定軍山一戰一刀斬殺夏侯淵,導緻漢中曹軍群龍無首,撤出漢中。

《三國志》中記載:先主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颙等。

真實曆史,兵多将廣的曹操,怎麼“輸給”兵少将寡的劉備漢中的?

其二,劉備全力以赴,以“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奪取漢中的。

漢中對曹操來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對于劉備來說,卻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劉備隻占有益州,卻沒有漢中,是很難守住的,時刻暴露在曹軍的攻擊範圍内。是以,漢中對劉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付出再大的代價,都值得奪取,都必須拿下。如之前的劉璋,和漢中張魯鬧翻,多少年都在和張魯對戰,時刻想着奪取漢中,将門戶掌握在自己手中。

現在劉備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在占據益州後,就将奪取戰略要地漢中提上了日程,沒想到,還是被曹操領了先。曹操先于劉備,出征漢中張魯,收降張魯,奪取漢中。劉備隻能從曹操手裡虎口拔牙,奪取漢中了。這個難度比從張魯手裡奪取漢中難度大多了。可是劉備有很大的信心,他認為,即使曹操親自前來,也無濟于事,他必須奪取漢中。

《三國志》中記載: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真實曆史,兵多将廣的曹操,怎麼“輸給”兵少将寡的劉備漢中的?

其三,雖然曹操兵多将廣,而劉備兵少将寡,可是在漢中戰場,劉備集中全部兵力,并不占劣勢。

劉備之是以能夠奪取夏侯淵重兵把守的漢中,就是因為劉備集中了除荊州必要留守的少量軍隊外的所有軍隊。他将所有能夠調動的軍隊,都集中到漢中戰場上了。而夏侯淵在長安,漢中,隻是曹操的一部分軍隊,隻是防禦部隊。曹操還需要在長江沿線、合肥、樊城布置大量軍隊,防備東吳孫權,關羽偷襲。是以,夏侯淵在漢中的軍隊,可能低于劉備的軍隊,才被劉備擊敗,最終丢失了自己的小命。

總結:漢中之戰,剛開始曹操占據優勢,占據漢中,是防禦一方,而兵少将寡的劉備是進攻方。經過兩年的相持,劉備手下大将黃忠,定軍山下斬殺夏侯淵,取得巨大優勢,才奪取漢中。黃忠斬殺夏侯淵,這是漢中之戰的轉折點,此後,勝利的天平倒向劉備一方,即使曹操親自帶領大軍,支援漢中前線,也無濟于事了。

既然漢中被劉備打下來,吞進肚子裡,他還會輕易吐出來嗎?顯然是不會的,在曹操親率大軍來到漢中時,劉備堅守不出,曹操無奈在,隻能飲恨漢中,糧草盡後,撤兵。他還自嘲道,漢中是“雞肋”。而劉備卻不這樣認為,他在稱漢中王後,還任命能攻善守的魏延為漢中太守,力保漢中萬無一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