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惟英雄能活人殺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誼,全憑一寸赤心知。”

這是1925年3月孫中山辭世後,陳炯明所撰挽聯的内容。

這副挽聯,曾一度被人認為“極其微妙”,因為它将陳炯明叛變後的複雜情緒全部展露了,它也寫出了陳炯明對于自己叛變後的坦然,他堅信:“是非功過,自有千秋青史在”。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陳炯明與孫中山

寫下這副挽聯時,陳炯明因兵敗剛剛逃到香港。這一年,陳炯明年已53歲。人都說“五十知天命”,陳炯明似乎也已了悟天命,但他卻并不想認命。

就在孫中山死後半年,陳炯明便在香港創立中國緻公黨,陳炯明被推選為總理。此後,緻公黨秉承陳炯明指定的綱領,開始了漫長曲折的探索。

陳炯明此前叛變的根本原因是:他與孫中山政見不一,孫中山堅持三民主義,主張以廣東為護法基地,憑借廣東人力、物力、财力,舉兵西征北伐以統一全國;而陳炯明則主張以廣東建設為省自治模範,起信于他省,最終實作民主聯邦制(如美國一般)的統一國家。

兵敗後,陳炯明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政見。

1927年,陳炯明還完成了6萬餘字的《中國統一刍議》的撰寫,他系統提出了建國方略,他還在這本書中批評了國民黨的政治路線,他說:

“夫既曰國民,不應為一黨之包辦,不應仰蘇俄之接濟,尤不應受第三國際之指揮。”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中國統一刍議》

由此可見,直到此時,陳炯明依舊秉承着自己的觀點,他對孫中山及其政策的反對,幾乎已深入骨髓。

在寫書的同時,陳炯明還鐘情于組織第三勢力,他開始聯絡北京、上海、大連、天津等地的下台軍閥政客,于1928年12月與段祺瑞等訂立共和大同盟。

然而,因為此時的陳炯明已經失去其軍政活動地盤,是以,無論是他的書籍,還是他組織的同盟,都并未産生實際的影響。

與此同時,感受到自己已與時代大潮流相違背的陳炯明,其生活也陷入各種困窘。

陳炯明沒有錢!這是事實,但這個事實是很多人都難以相信的,畢竟,他是曾經的“廣東王”。

陳炯明之是以沒有錢,是因為做軍閥期間,他沒有A錢過一分一毫。無論何時,他一直過着艱苦樸素的生活。平日裡,他夏天常穿一件破舊長衫,而冬天則隻是一件藍衣長衫。

關于陳炯明的艱苦樸素,孫中山曾經有過相關闡述,他曾坦言陳炯明:

“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

即便是在聲讨陳炯明的《緻海外同志書》 中 ,孫中山也不得不承認說: “ 蓋以陳炯明之性質而論 其堅忍耐勞, 自有過人之處。”可見,陳炯明之艱苦樸素早已深入人心。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1922年,“叛變”期間的陳炯明

關于陳炯明的例行節儉,其好友白逾桓曾在回憶中有過相關講述,他說:

“餘見陳君自奉極薄,每日隻粗食三餐,或香蕉數隻,卧則行軍床具,床上臭蟲如黑蟻,而陳君不顧也.....”

白逾桓感歎:能在氣候很差且有臭蟲、蚊蟲的環境下辦公讀書,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章太炎曾經盛贊陳炯明說:“清操絕于時人,于廣中彌不可得”。曾經的《香港華字報》也曾這樣評價陳炯明:

“陳氏為人剛毅果敢沉默寡言,其私人道德,可為南北權要之模範。”

由此可見,真實的陳炯明雖曾叛變,但他的私德極其好,幾乎是軍閥中的“楷模”。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陳炯明

陳炯明還是軍中出了名的“自律典範”,他的一生确以謹于言行、廉潔奉公、不貪财、不貪女色為人稱道。早年時,他在廣東堅持禁賭,賭商想用大量金錢美女賄賂他,他從來都是嚴詞拒絕。

也因太過“自律”,陳炯明一生沒有為自己和家人謀得任何家産。

居于香港時,陳炯明不得已和八旬老母、妻子子女等多人一直住在一個狹小的寓所裡。這個寓所的過道,若恰好對面有人來,需側着身子才能勉強成行。而他們當時的每日吃食,則都是極簡單的粗糧。

然而,即便是如此生活法,後期的陳炯明竟也“承不住”了。人都說“五鬥米能使英雄折腰”,這話放在陳炯明身上也如此。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眼見家裡揭不開鍋了,1931年3月,他在寫給華僑林義順的信中,曾求他為自己提供資助,信中,他這樣寫道:

“去年家叔為碧兒股本,屢請設法退賣,實出不已。苟非拮據,決不計此區區。愛我如兄,當能勉力以助。最好酌估時價……一未便,請于戚友交好中,一為設法,貶值求讓,當可成就;若再未能,即希鼎力代措萬金,以濟急需,即以該股為押揭”。

從這段話可知,陳炯明想用股本,即小女碧兒的叔父送她的嫁妝作為抵押,向林義順借錢。遺憾的是,這份情真意切的信件被寄出後,并未收到任何回音。而陳炯明向其他華僑借款的事,也均未有回音。

當時的華僑不願意資助陳炯明,顯然與他所創的緻公黨還并不成熟且沒有作為有關,華僑們斷定:陳炯明已無翻身之日。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然而,即便到了如此窮困潦倒的地步,當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人試圖拉攏他,且提出要給他巨款時,他不僅毫不猶豫地予以了拒絕,還反過來要日本侵略者歸還東三省。

日本人見無法拉攏陳炯明,于是便在走時送給他一張8萬的支票。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陳炯明竟在這張8萬的支票上打了個叉,并退還給了他們。

九一八事變後,陳炯明代表緻公黨發電痛斥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他還号召黨内外同志一緻參加抗戰工作,出錢出力,以盡職責。

1932年1月28日爆發了淞滬會戰,蔡廷锴等贊同中共和紅軍提出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一緻對外”的口号,上司十九路軍奮起抗擊日軍對上海的侵犯,掀起抗日救亡新一波高潮。

此時在香港處于貧病交加狀态的陳炯明得知後深受鼓舞,他當即寫詩贊頌道:

“天誕蔡将軍,是我神明裔。百戰轉山河,千鈞挽強臂。兩粵多健兒,三軍盡鷹鸷。敵忾賦同仇,國人争奮袂。”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陳炯明還在詩中樂觀地預言:“自此一役後,聲威播海外。鼓聲乘衰竭,何難返侵地。”

然而很快,随着國内局勢的發展,陳炯明對國家的擔憂也日益加深,他開始預感到:抗日戰争,沒有他想象中容易。

對于晚年蟄居香港期間的陳炯明而言,唯一可稱得上幸運的是:他的妻子黃雲一直悉心陪伴左右。

黃雲是陳炯明老師的女兒,陳炯明21歲時兩人便結合了。婚後,兩人感情非常融洽。即便黃雲接連生下五個女兒,他也絲毫未有任何不悅。妻子和周圍人都勸他另娶,畢竟在當時那個社會尚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陳炯明卻堅持不娶,他說:“我心裡的妻子,唯有黃雲一人”。

極有意思的是,陳炯明的話音落後,妻子黃雲竟接連給他生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分别是:長子陳定夏,次子陳定炎,三子陳定炳。

陳炯明前往香港後,他的長子、次子都留在了上海求學,兩兄弟成績都很好,這種種,也給了晚年的陳炯明諸多安慰。

也因為孩子們多在國内,他居于香港,是以晚年的他要想見孩子們一面都是難上加難。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1933年9月的一天,陳炯明因吃了街邊小販的食物而出現身體不适,加上他飲食起居一直沒有規律,他終因腸炎入院。眼見他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妻子黃雲焦急萬分,此時的陳炯明卻在病床上惦記着自己的《統制生産》尚未完稿。

陳炯明病情日重後,黃雲趕忙将他病危的消息通知了衆親友,在上海上學的陳定夏和陳定炎兄弟得到消息後,趕忙趕赴香港。

禍不單行的是:途中,陳定夏因感染時疫病倒。9月22日,陳炯明病逝,他的兒子陳定夏幾乎與他同時病卒。

臨死前,陳炯明在被催寫遺言時直說:“家事無所交代”,他留給世界的最後的字眼是:“共和,共和”!由此看,陳炯明到死都未放棄他的理念:“中國地方自治為達到聯邦制的最後表示”。

陳炯明死後并未馬上下葬,這是因為他曾在彌留之際,叮囑後人:把他的遺體葬于惠州鄂湖邊上的紫薇山。

陳炯明之是以想葬在廣東惠州,是因為這個地方對他這個“廣東王”而言,有着非比尋常的意義。他的興盛始于惠州,他最終的敗落标志也是從惠州開始……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廣東省第一回美術展覽會全體職員合影,前左四為陳炯明。

頗為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陳炯明沒有任何積蓄,他死時竟然買不起棺材,以至于他竟被放置在母親的棺材裡,其母的棺材乃是專程為女人的身高體量設計,高大威猛的陳炯明躺進去後,棺材竟顯得非常狹小……

因無錢大辦喪事,陳炯明的第一次下葬極其簡單,他當時被暫時葬在了香港華人永遠墳場,吊客僅馬育航、黃居素等摯友數人,唁電僅接到孫傳芳的一封。

陳炯明辭世一年後的1934年9月22日,其親友和緻公黨黨員等多人經商議後決定:将陳炯明歸葬惠州西子湖畔。

1935年4月3日,經周密籌劃後,陳炯明的葬禮在惠州舉行。當日,惠州西湖旁邊的紫薇山下氣氛肅穆,各路記者、民國政要等超過千人聚集,他們前來,都隻為送他最後一程。根據史料記載,陳炯明下葬前後,竟收到了3000多副挽聯。

從當時的報道來看,世人對他的一生還是給予了偏正面的評價。吳稚晖雖痛惜陳炯明的叛變,也為他未向孫中山悔過而有遺憾,但他也依舊稱贊他說:“身外竟能無長物,青史流傳,足見英雄有價”。

鄒魯雖慨歎陳炯明“永分途”,但也在挽聯中稱頌他道:“卅載深交,知兄堅苦廉能,誰與共駕。”

吳佩孚因感于陳炯明的一生清廉,竟不顧兩人多有政見不合地稱贊他道:“去來大幹淨,看家徒四壁,英雄本色有餘哀。”

陳炯明的陵墓建有墓碑亭,亭内墓碑正面刻的“陳競存先生墓”六個篆字,這六個字,乃國學大師章太炎所題。墓碑亭後,是陳炯明的墓地,它是被用鋼筋水泥澆制的圓形墓冢。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陳炯明墓地

陳炯明被下葬不到一年,他的妻子黃雲便因病辭世了。她離世時,他們的次子陳定炎年僅12歲,而年幼的三子則在不久後夭折。

相比兒子們的境況,陳炯明的女兒們情況明顯要好得多。他的五個女兒成年後都覓得了如意郎君,隻是,因為父親所背負的“叛變”的惡名,她們很少主動向人提及父親,久而久之,她們便也消失在了大衆視野了。

陳炯明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陳定炎是陳家八子女中成就最高的一位,1946年,他從交通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1950年,他獲得了哈佛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畢業後,陳定炎選擇了留在美國,他在通用動力、電船公司任職研發組經理。他還曾在羅德島大學、聖母大學和康涅狄格大學任教。

因為一直對父親的“叛變”存有自己的看法,是以,晚年時,他幾乎将全部的心力都放在了對中國近代史的研究上。對此,有人說他想為父親“翻案”,他聽了卻不以為然。

陳定炎在大量查閱中國近代史資料後斷定:自己父親當年“叛變”,實際并不想緻孫中山于死地,他隻是想軟禁他,并阻止他北伐。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陳定炎

陳定炎說:“父親和孫中山意見相左,又都是非常自大的人,當時的局勢太複雜,加上又有帝國主義和其他别有用心的人的介入,他們最終失和,似乎是必然。”

也是因為長期研究近代史的緣故,陳定炎竟然在退休後成為了一個曆史學家和以中文及英文寫作的作家。

期間,他還編纂了近百萬字的《陳競存炯明先生年譜》。

1997年,陳定炎在廣泛查閱了美、英政府的外交檔案和當時大量的中英文報紙雜志後,與高宗魯推出《一宗現代史大翻案:陳炯明與孫中山、蔣介石的恩怨真相》,從這本書來看,他不僅如世人所料“要為父親翻案”,他還對孫中山先生也有頗多微詞。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1916年,陳炯明(前左四)與孫中山(前左五)等合影

陳定炎在闡述父親的政見的同時指出,父親想建立的“共和”,是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實際就是“全人類社會主義”,它将消滅資本主義,實作人類的平等,開創世界曆史上的新時代。

陳定炎還指出,父親陳炯明的大同思想,有舊的思想淵源。孔子認為大同思想的實作,主要在于開導人心,在于教育,在于共同具有“天下為公”之心,“講信修睦”,也就是說,是以和平為動因、手段和目的。

實際上,陳定炎的觀點得到了相關研究人員的佐證,陳炯明傳記《陳炯明》作者段雲章、倪俊明曾在該書中寫道:

“陳炯明實作大同理想的路線和孔子的思想頗有相近思路。他認為,人類大同世界,就是要以自由聯合為基點,通過聯省自治(即民主聯邦制)來促進中國的統一和建設……”

陳定炎這本書被出版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為他在書中盡量地旁征博引原始資料,他的論證很快引起了足夠多的重視。一時間,關于陳炯明的不同的聲音也開始浮出水面。慢慢地,世人也開始覺察到:簡單地将陳炯明的種種行為定性為“叛變”,似乎有失公允。

為父親“翻案”的陳定炎無疑是個大孝子,他為父親做的卻不僅僅是“翻案”而已,因為父親陳炯明一脈隻有他一個男丁,于是,與妻子徐亞孫結婚後,他們接連生育了四個子女,他們分别時兒子陳道威,女兒陳道一、陳道蓮和陳道芬。

陳定炎始終覺得:陳家的血脈不能斷!

陳炯明:晚年生活凄苦,曾為借錢寫長信,死後隻得用母親棺材入殓

右一為陳定炎

如今,陳炯明的第四代光孫輩就有六個,他們分别是陳競安(男)和陳德安(男),陳德芬(女),陳德婉(女),陳競美(女) 和陳德美(女)。

因為陳炯明的第三代、第四代均出生在美國,是以,他們無一例外都是美國人。因為長期生活在美國,他們的中文多半僅限于最基本的口語表達。

不知,若自認為“為國家操勞了一生”的陳炯明知道子孫的現狀,将會作何感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