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50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發生了數百次戰争和起義。十幾個主要朝代和類似數量的次要朝代都通過軍事行動而雄起或結束。中國與其他文化的一個主要差別是,中國從來沒有像凱撒或拿破侖這樣的英雄戰士來美化戰争。然而,與其他社會類似,中國的戰争主要是男性化的活動。中國女性隻是偶爾被記錄為參與者。 然而,女性實際上早在孫子時代(公元前496-453 年)就出現在中國軍事史上,是一段不可磨滅的宏偉篇章。

大約3200年前,中國第一位女将軍婦好出現。甲骨文記錄她是一名率領13000多名士兵的統帥,曾征伐羌國并且俘虜大批的羌族人,著名将領侯告也常在其的指揮下作戰。
另外一名女将軍佤氏夫人是抗倭名将,立下赫赫戰功,被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
最著名的女将軍當屬秦良玉和梁紅玉。秦以其在國防和鎮壓内亂方面的多次勝利而聞名。她的丈夫被害死,她就接管了丈夫的職務。率領自己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參加多次戰役,明朝末代皇帝寫了多首詩來贊美她,并且封她為二品诰命夫人。
梁和她的丈夫韓世忠将軍駐紮在偏遠的邊陲地區。梁以在許多戰鬥中與丈夫并肩作戰而聞名。1130年,韓世忠的軍隊在揚子江邊的一個叫金山的地方與敵人進行了一場大戰役。梁敲擊戰鼓,用旗燈引導軍隊。宋軍士氣大振,最終他們的八千大軍打敗了金兀術統領的十萬金兵。直到今天,越劇故事“金山戰鼓”還廣為流傳。
作為農民起義的第一位女領袖,呂母(呂育的母親)是唯一一個僅僅因為個人原因參加軍事行動的女性:報複一個錯誤處決她兒子的壞縣長。
另一位農民領袖陳碩真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發動農民起義後自立為皇帝的女性上司人。她率領的農民軍占領了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區,但最終被官軍俘虜并被處決。她稱帝的時間比武則天還早37年,現代史學家稱她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
後期女性起義領袖中唐賽兒和王聰兒,都是利用宗教活動來動員人們。宋元時期“白蓮教”已經開始形成,在明清這兩朝發展起來。唐賽兒是明初著名起義軍女領袖,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宮殿開挖運河,征調數十萬民夫,苦不堪言。唐賽兒以傳教為名,聚集數千群眾揭竿而起,一路勢如破竹,最終被敗于明王朝源源不斷的軍隊,本人也銷聲匿迹。
王聰兒是白蓮教後期的總指揮,是一個國色天香,品德兼優,武藝非凡,有勇有謀的女英雄。她帶領起義軍誅殺貪官污吏,救濟窮苦百姓,19歲的她已經将部隊發展到4、5萬之多,後各路起義軍集合于四川,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5萬,王聰兒被推選為總指揮,開始了颠覆滿清的大業,一路大殺四方。後由于清朝采用了“堅壁清野”的政策,使得王聰兒失去了百姓群衆的幫助,最終兵敗英勇就義,年僅22歲。
最有名的保衛祖國或家鄉的女英雄是花木蘭。花木蘭是中國文化中最早的傳奇女戰士,近來被多位學者證明為真正的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女性。公元419年左右,晉末編纂的名冊中記載了她。花木蘭的應該是中國人最為熟知的女英雄。
當然還有諸如穆桂英、樊梨花、冼夫人等等耳熟能詳的女英雄,他們勇敢、武功高超、獨樹一幟,這些女英雄的共同特點。大多數人幾乎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但他們從小就練習并掌握了國術,這與對其性别的普遍行為期望是相反的。嚴守紀律、與士兵同甘共苦、戰術巧妙,是對女戰士上司力的普遍描述。
古代女英雄參與軍事行動的兩種常見模式。一個是國家或城市受到攻擊的群體生存危機,是以戰争是合理的;第二個是具有軍事統帥身份的關鍵男性家庭成員不在、死亡或殘疾,或曾與女戰士一起參與起義。比如花木蘭,僞裝成男人,因為父親生病不能參軍而參軍。例如荀灌因為父親要繼續指揮防務,而學識淵博的兄弟們沒有武功,她就帶上10多勇士一起突出重圍去尋求援助。
所有的女将軍都有高位的男性家庭成員。鑒于古代社會的父權結構和封建文化,女性的行為中與男性親屬如此強烈的家庭聯系是可以了解的。唯一獨立于家庭而行動的中國女戰士是那些女俠。不僅是為了保衛他們的城市,也是為了自己的家庭而戰。農民起義的女性上司人與她們的男性家庭成員并肩作戰。
古代女英雄是女性永恒的靈感來源。古代女英雄的忠誠在曆史書籍和藝術作品中都得到了強調。這些女性要麼表現出對家庭或皇帝的強烈忠誠,要麼表現出對農民起義的了解與支援。他們的高貴表現在對團體的忠誠。中國曆史上的傳奇人物以及她們在群體生存危機中表現出來的勇敢、果斷、忠勇真孝等氣概,鼓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