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有許多滅國戰争,唯獨這場戰争引起衆怒,勝利者差點被滅國

公元前285年,齊國大軍在齊湣王田地的授意下進攻宋國,宋君宋王偃不敵,慌忙逃往它國,宋國就此滅亡。齊滅宋是戰曆史上一件大事,因為宋國的滅亡,列國也對齊國多有抵觸,不久,秦、燕、韓、趙、魏就組成了五國聯軍攻打齊國,他們在燕将樂毅的統帥下直搗齊都臨淄,齊國險些滅國。五國伐齊後,齊國失去了東方強國的地位,此後,秦國便獨霸一方,真正開啟了統一全國的道路。

戰國有許多滅國戰争,唯獨這場戰争引起衆怒,勝利者差點被滅國

戰國時期有許多滅國戰争,那麼為什麼齊滅宋卻引起了衆怒,而像秦滅東周、楚滅越、趙滅中山卻沒有取得這樣的效果?這究竟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戰國時期滅國之戰雖多,但真正有影響力的還是齊滅宋之戰,和這次滅國之戰不同,其它滅國之戰都沒有像這次戰役那麼的激烈。宋國之是以會如此的燙手,不僅僅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更因為它的富庶。

戰國有許多滅國戰争,唯獨這場戰争引起衆怒,勝利者差點被滅國

先不論宋,我們先來看看其它滅國之戰的時代背景。秦滅周發生于公元前256年,這一時期,秦國的觸角已經深入到了東方,而且其國土邊境線已經越過了周王室的都城洛邑,是以,所謂的東周,已經成為了秦國的國中之國。東周王室雖然名義上還是諸侯國的共主,實際它已經淪為了秦國的附庸國。秦國滅亡這樣一個國家,列國自然不會幹涉。另外,東周這時并沒有和其它列國接壤,是以其也根本沒有和列國存在利益上的沖突,故而,秦昭襄王滅亡東周,也是順應時勢,自然不會引起它國的幹涉。

戰國有許多滅國戰争,唯獨這場戰争引起衆怒,勝利者差點被滅國

和東周相似,趙滅中山也是同樣的道理。中山國在趙國的北部,其與燕國接壤,一直以來,燕趙兩國都将中山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随着趙國胡服騎射崛起,中山國卻完全為趙國吞并。中山國除了與燕、趙兩國有利益上的沖突,并沒有和其它國家有過交際,再說,由于趙國實力強大,其自然也會為其所吞并。

戰國有許多滅國戰争,唯獨這場戰争引起衆怒,勝利者差點被滅國

楚滅越較早,越國在江南之隅,本身就非常偏僻,除了與楚國接壤,越國與中原列國并無交際。一直以來,楚國都将越國視為自己的附庸國。特别是自勾踐死後,越國的實力更為衰敗。越與楚有利益領土争端,而與其它國家并沒有交往,是以,楚滅越,也在常理之中,自然不會引起它國的幹涉。

和這三場滅國戰争不同,齊滅宋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質。宋國居于中原平原之地,其富庶之程度,堪比齊國的臨淄,或魏國的大梁。一直一來,齊湣王都将宋國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宋國雖肥,卻是禍端。因為它是戰國時期中原列國的貿易中心,不僅齊國,就連楚國、魏國、南韓、趙國也将其視為必得之地。這樣一個國家,列國自然會垂涎三尺。誰首先對宋國發起第一戰,它就必然會損傷其它國的利益。故而,當齊湣王滅亡宋國的時候,齊國也必然會引起衆怒。

戰國有許多滅國戰争,唯獨這場戰争引起衆怒,勝利者差點被滅國

我們知道,五國聯軍伐齊包括秦國,宋國并未與秦國接壤,為何秦國卻要興兵伐齊。其實,這和秦昭襄王的東出政策不謀而合。齊國是秦國東出統一中原的最大障礙,齊湣王在位時期,齊王甚至和秦王一起并稱為東西二帝,可見齊國的實力并不輸于秦國。秦昭襄王之是以會不遺餘力的倡導聯軍伐齊,就是為了削弱齊國,秦王深知,隻有削弱了這個東方大國,秦國才有東出統一中原的機會,這是秦王東出政策的關鍵一步,也是削弱齊國的大好時機,秦國自然不會錯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