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李力加的思考
作者 / 李力加
正文共3469字26圖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申請授權請在文末留言
36年前,虎年。《人民畫報》1986年第1期,刊載恩師廉曉春先生《虎年趣談》之文,攝影:盧山。
廉曉春先生生前為中國民間工藝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前輕工部工藝美術總公司藝術處處長。她是我國民間工藝、民間美術研究的開拓者之一。1985年,廉曉春先生重病纏身之後,當年正在讀研究所學生的許平先生(中央美術學院研究所學生學院院長),曾在她病榻前若幹不眠之夜,悉心傾聽廉曉春先生口述并逐一記錄完善,之後于1989年出版《中國民間工藝》一書,廉曉春、許平著。另,張道一先生和廉曉春先生還共同著述《美在民間》這一部重要著作。

人民畫報,1986年第1期封面
盧山先生,人民畫報社攝影記者、主任編輯。上世紀80年代,《人民畫報》各國文字版本、《中國畫報》(海外版)中的民間美術主題文稿,都由盧山先生組稿發表,向全世界介紹中國民間美術。盧山先生的另外一個身份,他是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先生的女婿,即北京平劇院一團著名老旦張學玲女士的先生。
我在1980-1988年期間,從事民間美術研究工作,深受盧山先生關照,多次在北京花園村“人民畫報社”,以及前三門大街盧山先生家,與其共同為民間美術方面的研究相聚。在1986-1988年期間,自己有關民間美術方面的文章、民藝調研等,發表在《中國畫報》、《人民日報》等,均為盧山先生組稿和引薦。
圖為魏智子博士由某圖書館網絡資訊獲得,圖上有後人留痕。雖然不及對《人民畫報》紙本期刊拍攝清晰,但作為在全世界發行10多種文字的國家頂級期刊,今天的年輕人、美術教師等尚沒有見過此畫報。
民間美術主題的教學設計
8年多前的2013年,帶領研究所學生對民間美術主題的美術課進行教學設計。那時,曾安排研究所學生張馨月老師(現杭州某國小美術教師)在浙江師大圖書館查詢廉曉春先生的文章,以及盧山先生當年拍攝的虎文化系列的民藝作品等。
2022年,又一個虎年到來,刊發張馨月老師當年的教學設計,可以看出,這一教學設計思路與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單元課程方向吻合、目标一緻。
原設計文本發表于《美術教學設計與課件制作》,李力加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當時的設計素材:
《虎年趣談》,文:廉曉春,攝影:盧山《人民畫報》,1986年第1期,P18-20
民間美術:布老虎圖檔資料,作者:郝桂君等
上世紀80年代,作品由山東濰坊市工藝美術師郝桂君設計,此造型為布老虎中典型造形樣态。當下,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先生搜集的民藝品中均有此造型作品
B L A C K
這些布老虎,均為教學設計應用的素材
還有多幅圖檔資料,我的原則是,民間美術方向的教學設計,選擇素材時必須要力求原汁原味、相對更為原始的作品圖。
張馨月老師2013年教學設計PPT分解圖
由生活中真實老虎的圖像引入圖像分解:為什麼自古至今,千百年來,無論民家還是官家,都崇尚老虎形象?
以問題串方式,引導學生識别
原來是可愛的“布老虎”
圖像分解:引導學生視覺辨識,找一找:老虎的“兇猛”是怎樣變成“可愛”的?
先看老虎的眼睛,形态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老虎五官不同形态的變化,是民間布玩具造型的基礎因素,再看老虎鼻子的變化。
老虎的嘴巴由這些線材構成這樣的形态
虎的耳朵也在發生變化下面是另外一件布老虎的造形分解圖
采用了誇張、裝飾手法
這些由動畫方式呈現的變化,此刻以截圖方式呈現給大家
虎頭五官局部的形态圖像分解,幫助學生在識别如何變化中,确立視覺審美價值取向
張馨月老師在8年多前制作的PPT,今天來看依舊非常精彩,為了提高學生的視覺審美感覺水準,可謂用心良苦。
每位學生的視覺審美價值觀的建構,就需要通過這樣的引領,幫助學生認同老百姓的審美取向和匠心所在。
下面是對郝桂君作品進行分解:
此布老虎的造型是如何構成的?
放大圖像、深入分解,形态概括、簡練
集中對該作品的色彩進行分解
整個形态中最大面積的用色
鮮明的紅色進入
黑色的點綴作用以下為作品蘊含的核心觀念(意義闡釋)
布老虎寄托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長輩們化作民間的“藝術家”,常用勇猛的虎來庇佑自己的孩子。
給老師們分享,依據該主題進行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單元課程設計
單元主題設計:虎年說虎
李力加
大觀念:
◆生肖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組成部分,寄托着人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虎,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具有了不起的地位。
(1)中國文化裡,虎被視為百獸之王,它是力量和威嚴的象征。
(2)中國人很早就形成對虎圖騰的崇拜。
◆“以虎為喻、虎威鎮祟、虎鎮五毒、虎虎有生”是老百姓的精神寄托
(1)自古至今,自民家到官家,都有用虎的形象傳遞愛與祝福,
借虎的形象反映理想和眷戀,用虎的形象标志權利的種種精神現象。
(2)古來以虎喻身份、喻人品的詞都令人愛聽。文人們創造一種字型稱為“虎書”,醫生們創造一種健身術叫“虎戲”。
基本問題:
1.為什麼以虎為喻在中國文字中數不勝數?
(1)你能說出多少以虎為喻的詞句?
(2)鄉村剪花人從未見過老虎,在評論一幅剪得極好的老虎窗花時會感歎:“剪得真真兒的!”,為什麼?剪花人心中是怎樣的“真”與“好”?
2.為什麼以虎為造型的民間工藝品特别多?
(1)虎頭鞋、虎頭帽、虎枕等,為何民間對虎圖騰如此崇拜?
(2)為什麼民間對老虎的崇尚常以剪紙或圖繪方式呈現?
3.虎造型面花(花馍)在什麼時候、做什麼功用?
(1)為什麼在關中等地區新娘陪嫁中要有一對大面虎?
(2)為什麼還有給新娘的脖子上挂面虎的習俗?
教-學-評的一緻性由知道-了解-做到範式在單元課程中達成學習效度
單元課程架構
主題一:以虎為喻的曆史流傳
主題二:剪出的虎花開在哪裡
主題三:虎虎有生與虎鎮五毒
主題四:下山虎威武示于正堂
主題五:虎文化民族審美心理
結語
美 好的壬寅虎年即将到來,僅以此文本紀念廉曉春先生,感謝盧山先生、許平院長等在民間美術研究工作對吾的引領。
以2013年張馨月老師的教學設計PPT截圖為“磚”,力求在國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标準(2021年版)》頒布之時,全國美術教師都能夠基于核心素養目标要求,為了全體學生的美育素養提升,設計更多、更好為了學生視覺審美價值觀培育、建構的育人的美術課程來。
【全文完】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請順手點個贊(文末“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