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帝能跟秦始皇平起平坐嗎?為什麼有人說漢武帝算不上千古一帝

漢、唐是我國古代最為繁盛的兩個朝代,史稱“漢唐盛世”。

在衆多影視劇中,我們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兩個朝代的繁盛。尤其是一度為人們所喜愛的《西遊記》,更是展現出了大唐的風華。唐太宗德才兼備,令無數少數民族和番國都尊稱他為“天可汗”,也是他把唐朝帶入到了一個最為鼎盛的時期。

而漢朝呢?上有文景之治,下有漢武盛世,尤其是那個可以與千古一帝秦始皇比肩的漢武帝,更是令後人稱贊不已。漢武帝,作為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王之一,但是,在衆多史學家的眼裡,卻沒有一個好的印象,更有甚者,認為:他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千古一帝,而是一個窮兵黩武的皇帝罷了。

漢武帝能跟秦始皇平起平坐嗎?為什麼有人說漢武帝算不上千古一帝

那麼,這是為何呢?

首先,史學家們認為,漢武帝并不是開創這個帝國盛世的締造者。漢朝,曾作為一個十分強盛且輝煌的朝代,也曾經曆過一段時間的内部動蕩的過程。先是建國之初的“功臣叛亂”,而後呂後專政造成的“外戚幹政”和差點改朝換代的“七國之亂”。可以說,那段曆史是驚心動魄的。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漢代早期奉行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稅收上的減免,法律上的寬松,給予了老百姓們極大的休養生息的空間,也給後來的盛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在這幾十年裡,不僅要平定内亂,抵禦匈奴的騷擾,還要實作富國強兵的國家戰略。這冗多繁雜的事務,可不像史書上說的那般輕松。

是以,這期間在任的皇帝,漢景帝和漢文帝的能力絲毫不遜色于漢武帝。然而,漢武帝正是基于文、景兩帝的勵精圖治,才擁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内部環境,最終,得以實作他的雄才大略。這裡,說句實話,若是換個人當皇帝,可不一定能做到漢武帝這般千古偉業,畢竟,創業容易守業難,要想守好前輩留下的這個帝國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漢武帝能跟秦始皇平起平坐嗎?為什麼有人說漢武帝算不上千古一帝

其次,在中國早期,編撰史書的人都是一些有風骨、有個性的讀書人。而古時候的讀書人,脾氣大多非常倔強,可以說,算得上是不畏強權的典範。

話說,曾經有個皇帝在天黑的時候,因為看不清妃嫔的模樣就把自己的姐姐給臨幸了。而這件“傷風敗俗”的事情,卻被皇帝随行的史官給記錄了下來,對此,皇帝很不樂意,說:“這是我的家事,也是小事,沒必要記上去。”可是,史官依然堅持将其記錄了下來,并且,直言道:“君王事就是天下事,天下事更無小事。”對此,皇帝氣得牙癢癢卻也無可奈何。

對于儒家學子來說,文治是他們最欣賞和推崇的。三顧茅廬的劉備,被人用“禮賢下士”稱贊了好多年,而怒殺楊修的曹操,卻永遠成為了戲台上的亂臣賊子。然而,漢武帝卻是一個極好對外戰争的“好戰分子”,在實作了國家内部的經濟建設之後,漢武帝就開始對侵擾帝國邊境多年的匈奴下手了。他先是派遣張骞多次出使西域,在了解西域的情況之後大舉興兵,讓衛青、霍去病帶領數十萬人馬深入西域與匈奴的主力決戰。

這一系列戰役,不僅大大的削弱了匈奴的實力,還實作了大漢朝曆代皇帝的夙願,更使大漢帝國的邊疆危機得到了暫時的緩解。但是,這樣的行為在史學家們看來,連年的征戰不僅大量的消耗了漢帝國的國力,還使得漢朝的民生日益艱難,更讓國家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另外,再加上,漢武帝本人後期的一些荒唐行為,使得民生更加舉步維艱了。

漢武帝能跟秦始皇平起平坐嗎?為什麼有人說漢武帝算不上千古一帝

最後,作為一個坐擁盛世帝國的君王,漢武帝和許多帝王一樣喜好享受。

享受的同時,他更是一個修仙的愛好者,且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和陵墓,這期間,他不僅虧空了原本還算豐厚的國庫,同時,更是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為了聚斂财富,他甚至鼓勵群眾檢舉揭發上稅不實的商賈,并将沒收的财産獎勵給告密者一半。這項政策一出台,全國之人紛紛舉報起來,中等以上的商賈幾乎都遭到了告發,他們傾家蕩産之後,天下财富均歸朝廷所有。

另外,漢武帝還依靠桑弘羊等人實行鹽鐵官營、酒榷(酒類專賣)、均輸等政策,與民争利。然而,這些舉措導緻的結果,卻是:财富集中到了朝廷和官員手中,百姓則變得更窮苦。到了漢武帝末期,全國人口竟減少了一半。漢武帝之後,漢帝國的國力也走了下坡路,再也沒有盛世可言不複往日的榮光了。就這一點來說,耗費了大汗帝國強大國力的漢武帝,是需要承擔部分責任的!

并且,在漢武帝決定傳位給劉弗陵之時,他也決定處死劉弗陵的親生母親鈎弋夫人,理由是:“往古國家是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住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絕不給鈎弋夫人仗着太後身份幹涉政治的機會,“殺其母而立其子”,漢武帝則認為:在皇權的絕對權威面前,人的感情則變得一文不值了!

這也難怪,在一些史學家眼裡,漢武帝會被冠以惡評了,照此看來一點也不稀奇!

漢武帝能跟秦始皇平起平坐嗎?為什麼有人說漢武帝算不上千古一帝

司馬光對漢武帝的評價則比較适中:“孝武窮奢極欲......其是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此其是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指出了漢武帝過失的同時,也将其和秦始皇作了比較,“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确實是評價漢武帝的客觀考語!

即便如此,《漢書》評叙漢武帝“雄才大略”,《谥法》說他:“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曆史書内,“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曆史程序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開辟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俗話說:人無完人,是人就有缺點,漢武帝也是一樣。他也是一介凡人,是以,他也會犯錯,也會有這樣那樣不好的一面,人性本就複雜,以至于,我們不能用單一的标準去評價任何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對後世的發展卻是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

【《漢書·武帝紀》、《資治通鑒》、《漢書·西域傳》、《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