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導讀:秦人本是為周王養馬的部落,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被封諸侯賜故周之地。其實周平王開的都是空頭支票,故周之地已經被犬戎占據。老秦人為求建國之地浴血奮戰,幾代先王都戰死沙場。老秦人筚路藍縷、艱苦創業,逐漸成為霸主。從春秋五霸的秦穆公到商鞅變法的秦孝公,終于到請始皇嬴政時期奮六世之餘烈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國能夠建立統一的王朝除了老秦人尚武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從一而終的對人才的重視。尤其是秦孝公時期的招賢令一出,六國不受重視的精英人才紛至沓來。雖然其他國家如燕、齊等國也曾經招賢納士,但是始終處于一種不能持續的狀态。而秦國對于人才的渴求是從一而終的,無數東方六國的精英在這裡找到了發光發熱的平台。俗話說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秦國在對待人才上始終如一,這就形成了人才流動的良性循環。基于此再加上老秦人尚武、彪悍的個性,秦國最終統一天下。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秦國對人才的渴求助其成就霸業

秦國地處西部邊陲,雖然有八百裡秦川作為基礎但是畢竟不如中原富庶。況且不但是産出相對貧瘠,并且在秦國早期還被六國當做戎狄蠻夷來看待。是以秦國要想強大僅憑自己默默發展不行,吸引六國人才為己所用才是彎道超車、超正常發展之路。由于秦國對人才的渴求,很多在東方各國不受重用的人才紛紛來到秦國。無論是秦穆公稱霸以及奠定秦國霸業基礎的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都有六國人才在關鍵時刻鼎力相助的身影。

在秦國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東方各國向秦國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其中魏國從魏武侯以後,更是成為了為秦國培養人才的基地。尤其是秦孝公的求賢令出台後,在六國倍受壓制的人才紛紛入秦。由于人才太多,我們就重點列舉幾位在秦國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六國人才。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六國群英荟萃于秦,直接催生了秦國霸業

俗話說學會文武藝,貨百帝王家。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處于人才鼎盛的軸心時代。人才輩出,百家争鳴。相對于少部分六國國君的有識之士對于人才的重視(例如燕昭王等),絕大部分國君格局都比較小隻相信本國的人才。雖然各國都有所謂的招賢館,但是大部分都是一種擺設。

是以很多沒有被發掘或者被各國打壓的人才,紛紛來到對人才求賢如渴的秦國一展所長。百裡奚、商鞅、範睢、張儀、李斯、尉缭等等這些閃光的名字,如果放到後世王朝一定是能夠入選大秦名人堂之類。得以配享太廟,享受國家香火祭祀。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回的百裡奚,幫助秦穆公稱霸;秦孝公任用在魏國不受重用的商鞅變法,一舉奠定秦國霸業的基礎;秦惠王任用魏國人張儀,以“連橫”而散六國之“合縱”讓秦國轉危為安;秦昭襄王拜魏國人範睢為丞相,利用遠交近攻逐漸蠶食各國;秦始皇嬴政時期文有楚國人李斯、武有魏國人尉缭,得以縱橫天下。一個内政人才、一個用兵如神的軍事大家,助推秦始皇完成六王畢、四海一的宏圖偉業。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侍秦的東方各國人才,以魏國的比例最高。

魏國毗鄰秦國,基本上上來就是鼎盛王者。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稱霸一時,成為戰國時期第一位稱雄的國家。而魏國得以稱霸的基礎就是重視人才,李悝、翟璜、樂羊、吳起等都是著名的人才。這不都是魏國人才,其中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建立者吳起就不是魏國人。是以魏國稱霸中原,版圖達到鼎盛。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但是魏國沒有保持這個良好的習慣,結果在魏國兩代以後國力逐漸衰弱。根本原因就是不但不能吸收别國人才,就是本國的很多大才都都不能發掘和任用。比如:商鞅、張儀、範睢、尉缭等都是魏國人或者在魏國不受重用,失商鞅沒能再次鞏固國家基礎;失張儀未能合縱六國消滅秦國于襁褓;失範睢未能安邦定國。這些人才都在秦國發光發熱成就了秦國的霸業。魏國純粹充當了秦國人才的培養基地的作用,可悲可歎。是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魏國是損失最大的國家。

東方各國侍秦人才做出的重大貢獻簡介

百裡奚:

由于在秦國數百年曆史上,東方各國侍秦人才群英荟萃。是以我們挑選幾個做一下重點介紹。第一位就是人稱五羊大夫的秦國丞相百裡奚,為何稱他為五羊大夫呢?因為他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以奴隸的價格買來的。百裡奚是虞國大夫,晉獻公滅了虞國後俘虜百裡奚。但是他不知道百裡奚的才能,于是在秦晉結親的時候把他作為陪嫁的奴隸送到了秦國。但是百裡奚逃跑到了楚國,雞賊的秦穆公為了不讓楚國知道百裡奚是個大才隻肯出五張羊皮奴隸的價錢換百裡奚。百裡奚被迎回秦國立為丞相,這就是五羊大夫的由來。

百裡奚是著名的内政人才,他輔佐秦穆公興教化、修國政、圖霸業。使秦穆公開地千裡,稱霸西戎。在穩固了秦國大後方的同時,也讓秦穆公完成多年稱霸天下的願望。秦穆公順利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商鞅:

提到強溱稱霸天下,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商鞅。正是在魏國不受重用的衛國人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才讓秦國再次複國強兵。商鞅協助秦孝公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制度上改革戶籍、軍功爵位、土地、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等等,并制定嚴格法律來保證變法的執行和實施;在經濟方面以農為本,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以糧食生産和戰功為标準獎勵耕戰,促使秦國向戰時體制轉變。

經過商鞅的變法,本來就尚武的老秦人更是悍不畏死、渴求戰鬥。可以說商鞅的變法讓秦國在制度上形成了戰鬥力最大化的結果。這為霸秦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範睢:

範雎也是魏國人,被懷疑通齊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打時。後逃到秦國向秦昭王兜售遠交近攻的政策,受到秦王的重用。範睢主要貢獻就是協助秦國實施遠交近攻的政策:遠交并不接壤的齊國稱兩國世代友好,這在客觀上破壞了六國聯盟;對于接壤的韓趙魏逐漸蠶食。範睢的政策成功的瓦解了六國聯盟,蠶食了韓、魏不少的領土。讓韓、魏兩國真正感受到了切膚之痛,為将來滅韓魏兩國奠定了基礎。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張儀:

張儀魏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在當時百家争鳴的時刻他和挂六國相印的師兄弟蘇秦采用不同的外交方式,在當時聞名于諸侯。當時秦國已經表現出虎狼之心,東方六國單挑的話基本已經沒有能力勝過秦國。于是鬼谷子門下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攻秦。蘇秦最終獲得了成功挂六國相印主持合縱,這讓秦國倍感壓力。

而張儀作為蘇秦的師兄弟入秦向秦惠王推銷自己首創的“連橫”術,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張儀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結果非常喜人各國合縱被破,張儀因功受封為武信君。

張儀的表現就連蘇秦都歎為觀止,《史記張儀列傳》記載蘇秦贊語“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

秦國在壯大過程中如何吸納六國人才,實作統一霸業的?

小結:

秦國百餘年如一日持續的對各國人才的重視,是秦國稱霸的基礎。秦國敢于把本國國政傳遞國外的人才,這樣的廣闊的心胸讓秦國成功複制并超越了魏國稱霸的過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