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人鼻子下面留一小撮胡子的形象可謂深入人心,隻是現在似乎很難再見到有日本人留這種胡子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種胡子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衛生胡”。衛生胡曾經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于德國、日本等國,隻是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時至今日,已經很難再看到有人留衛生胡了。

不同時代的人們有不同的審美
就像唐代人以豐腴為美,而現代人卻崇尚苗條一樣,人們的審美随着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在當時衛生胡的确曾經風靡一時,但随着時代的變化,衛生胡在人們眼裡已經不再代表着時尚,甚至顯得有些滑稽,人們自然也就不去留這種胡子了。
德國人曾鐘愛大胡子
要追溯衛生胡和法西斯的關聯,我們要先把時空回到十九世紀的德國。在那個時候,德國人十分鐘愛大胡子,認為濃密茂盛的胡須最能反映出男人的陽剛之氣。于是蓄須成為一種潮流,誰擁有大胡子,誰就是整條街最靓的崽。
在這種風氣下,就連我們偉大的導師馬克思先生也不能免俗,滿臉胡須的經典形象想必每個人都很熟悉。
大胡子被“衛生胡”替代
這種風氣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中由于毒氣彈的大規模使用,士兵們都需要佩戴防毒面具來進行防護。
在這時候,大胡子的弊端就顯現出來,那就是防毒面具裡塞不下,即使勉強塞進去,防毒面具的氣密性也會受到影響,一旦毒氣滲透進去,那就是要命的事情。
在生命和美貌之間,士兵們毫不意外地選擇了前者。他們剃掉了引以為傲的長須,可是又舍不得剃個精光,于是在人中部位留下一小撮,聊以慰藉。
這種胡子不僅便于佩戴防毒面具,而且和大胡子相比也更易于打理,幹淨衛生,“衛生胡”也是以而得名。接下來,就要請出一位與衛生胡有關的重量級人物,那就是納粹頭子——希特勒,他就留着标志性的衛生胡。
由于希特勒參加過一戰,親身體會過衛生胡帶來的好處,在戰後他就養成了留衛生胡的習慣。再後來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擁有了一大批狂熱的支援者,就連希特勒的胡子也被他的支援者們争相模仿,于是衛生胡也就在德國徹底流行開來。
日本人跟風效仿,衛生胡成為身份的象征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十分善于學習和模仿的國家。在古代,他們學習的對象是中國。到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就開始從各方面向更先進的西方靠攏。作為強大的法西斯國家,德國正是日本的學習對象,本着來者不拒的原則,日本人把衛生胡也一并學了過去。
不僅如此,衛生胡還被日本人賦予了新的内涵。日本人認為衛生胡與武士道精神有共同之處,把衛生胡變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征。在當時的日本,衛生胡可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而是隻有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可以留。是以我們看到留小胡子的日本人,基本上都是日軍軍官。
由于衛生胡主要是二戰期間在德國和日本這兩個法西斯國家流行,在戰後人們難免将其與法西斯主義關聯起來。随着法西斯集團的分崩離析,人們也就不再留這種帶着法西斯标簽的胡子了。
說起來,日本人留衛生胡和清朝人留長辮有些相似之處,都是特殊曆史時期的産物。随着那段曆史的過去,加上人們審美觀的變化,衛生胡也就和辮子一樣,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了。
參考資料:
《希特勒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