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拉貝:舍命救25萬中國人,83年後孫子因疫情求救,我國是怎麼做的

南京大屠殺永遠是中國人民心中的一塊傷疤,日軍不僅屠戮我國30萬同胞,更是違反人道主義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它時刻提醒着中華民族銘記曆史苦難,成為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動力。但是當下,日本當局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否認這段曆史的真實性與合理性。但須知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狡猾的日軍雖然銷毀了曆史證據,但是依舊有心懷善良之人銘記下了這段曆史,今天就讓我們在史海中找出證明記錄這段曆史的書籍--《拉貝日記》。

拉貝:舍命救25萬中國人,83年後孫子因疫情求救,我國是怎麼做的

《拉貝日記》是德國漢堡作家約翰·拉貝親曆南京大屠殺時所撰寫的日記。1882年拉貝出生于船長家庭,生活平淡且富足,即使在那個歐州遍地餓殍的年代,拉貝也能接受優秀的系統性教育,可随着父親的病逝,拉貝隻好中斷學業,成為了一家商行的夥計以此來賺錢補貼家用。1908年8月,拉貝同自己的未婚妻從德國漢堡啟程來到了中國北京。同年,他與自己的未婚妻在北京舉行了婚禮。即使拉貝一來到北京便被博大深厚的中華文化迷住了,他不僅收集了大量的照片和繪畫,還對老北京的“道地”生活進行了詳細的記錄。

拉貝:舍命救25萬中國人,83年後孫子因疫情求救,我國是怎麼做的

随着二戰的陰雲籠罩了歐洲大地,希特勒上司的納粹黨登上了德國的政治舞台。1934年,他在自己的住處附近修建了一所德國學校,在這過程中,納粹勢力突然找上門來,表示願為修建學校提供資金支援,但是要拉貝加入德國納粹黨,為了修建學校的拉貝同意成為一名納粹黨員,之後他被納粹德國任命為南京分部副部長。

1937年11月,侵華日軍兵臨南京城下,南京城慘遭攻陷,在那之後的事情每個中國人都已熟知,當時的拉貝由于其身份特殊,他的住所和辦公室成為了在南京大屠殺的暴風雨中收納難民的25個國際收容區之一,相比于已經成為人間煉獄的南京城,這小小的不足4平方公裡的土地成為了“一葉天堂”,在他的庇護下,超過25萬同胞得以保全性命,拉貝更是成為了“東方辛德勒”。

拉貝:舍命救25萬中國人,83年後孫子因疫情求救,我國是怎麼做的

1938年新年,由于特殊原因拉貝被要求傳回德國,臨别之際,收容所内的所有難民們在其向拉貝給予了最高規格的緻謝,國民政府也授予了拉貝98号三色彩玉勳章。

回到德國拉貝立即寫信向希特勒彙報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殘忍行徑,但由于同為軸心國同盟,是以拉貝的報告并未公開,同時拉貝遭到了德國蓋世太保的逮捕,他們帶走了拉貝在南京時拍攝的影片和膠卷。1946年6月,彼時的法西斯頭子希特勒早已灰化,而拉貝也因為被确認無罪獲得了去納粹化和釋放的機會,出獄後的拉貝生活拮據,全家瀕臨餓斃狀态。

拉貝:舍命救25萬中國人,83年後孫子因疫情求救,我國是怎麼做的

“滴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此消息一出,南京市民紛紛籌措捐款,他們為拉貝捐款一億元,後經南京政府按照當時的物價計算折現,一筆2000美元的轉款攜帶着百姓的濃濃感恩之情來到了拉貝手中。1950年,拉貝突發中風逝世,他的日記也交給了他的孫子保管,後經多次輾轉,1997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書。

拉貝:舍命救25萬中國人,83年後孫子因疫情求救,我國是怎麼做的

時間轉到了2020年3月,此時的中國早已徐徐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南京城也早已變成幸福快樂的海洋。但是在這年的3月一個醫生的求助電話又牽動了南京人的心緒,他正是拉貝的孫子,由于德國疫情十分嚴重,隻能向中國求援,得知此消息的南京市民紛紛慷慨為其籌措抗議物資,沒過幾日,600多瓶急需藥、200多套防護服和3萬多隻口罩被送到了德國海德堡大學的醫生托馬斯·拉貝手中,這正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啊,但倘若沒有那場為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無盡痛苦的戰争,這個世界或許會更加美好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