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建立大唐盛世,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前言

隋朝的暴政使天下民不聊生,為了能夠使百姓真正安居樂業,各地群雄門閥紛紛起義,想要在亂世之中争得屬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而在衆多起義軍中,李淵能夠脫穎而出,成功的建立唐朝最主要的原因來源于他的兒子李世民。李世民兒時便目睹了隋朝的社會大動蕩,他深感于百姓因為戰亂流離失所非常心痛,在那個時候便立下豪言壯志,希望自己将來能夠成為一個拯救百姓的人,後來他也不負衆望,成功開創了貞觀之治,開啟了真正的大唐盛世,為後代留下了一份堅實的基業。

帝王的雄心壯志自然對國家的建立起着極大的幫助,但這并不是一個國家能夠國泰民安的關鍵所在,雖然在曆史的長河中,李世民的豐功偉績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想要做到真正的盛世,其實并非皇帝一個人的功勞。也就是說,雖然李世民有着一份豪情,想要為百姓做實事,但是如果僅靠他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他能夠成功地開創貞觀之治,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

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建立大唐盛世,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吸取過去曆史上的教訓,與民同樂,勸課農桑

李世民剛剛上位的時候,面對的政局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一帆風順,雖然此時已經成功建立唐朝,但是隋朝所留下來的蕭條社會依然沒有得到改變,百姓依然處于茫茫千裡,人煙斷絕的狀态,是以為了能夠讓百姓真正的改變現狀,李世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并且勸說所有百姓在農業以及文化方面共同進步,不要一直讓過去的思想成為阻礙曆史前進的絆腳石。

這一點不僅作為帝王的李世民實為看中,他手下的重臣也紛紛感慨,隋朝之是以會滅亡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對待百姓的時候,采取了異常苛刻的政策,導緻百姓沒有辦法能夠維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自然無法應付國家強制規定的稅收,在這種生活環境下,“安居樂業”四個字便成為了極大的笑話,是以他們認為百姓既是一個國家能夠繁榮昌盛的關鍵所在,也是國家逐漸走向衰落最後滅亡的根本原因,為了能夠建立屬于自己強大的國家,首要任務便是得到民心。

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建立大唐盛世,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交納一定量的絹或者布,便可以代替徭役

過去的社會沒有先進的手段,也沒有發達的科技,唯一能夠讓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辦法,便是通過農業手段來讓他們積累更多的糧食,是以對于百姓來說,農業活動是必要的活動,可是農民在進行農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遵守自然規律,也就是說,要在該播種的時候進行播種,隻有這樣才能夠在收獲的季節中得到更多的糧食,隻有這樣做,才能夠真正使百姓過上“衣食有餘”的生活。

為了能夠讓百姓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農業活動,李世民決定農民可以選擇繳納一定量的布匹或者是絹席,便可以代替每個人所規定的徭役數量,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使農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農業生産活動,也就是所謂的不剝奪農時,更不會耽誤農事。他說,國家要想建立好紮實的根基,一定要将百姓放在第一位,而對于百姓來說,衣食便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凡是和衣食産生沖突的事情,一定要首先考慮農民。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件事情便可以感受到李世民的決心,當太子的“加冠典禮”所定的時間與農時的時間産生沖突的時候,太宗并沒有因為與其他百姓相比太子的身份更加重要而選擇讓農民放棄原本的農業活動,反而将提前訂好的“加冠典禮”改到了冬季,也就是不需要農忙的季節,他甚至還采用法律手段去落實這一政策,将并沒有執行規定的官員依法論處,讓百姓感受到作為一個皇帝想要帶領大家過上安居樂業的好生活的一片真心。

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建立大唐盛世,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知人善用,不計前嫌

在很多人看來皇帝的面子極為重要,畢竟天子的顔面代表着一個國家的臉面,但是在面對人才的時候李世民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個人臉面而選擇放棄任何一個人才,哪怕是過去和自己有過節的人,他也依然會選擇不計前嫌,并且委以重任,因為他非常清楚,治理國家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隻能夠通過天下英才的幫助,才能夠留住人心,而在挑選人才的時候,他不僅要求其他的大臣推薦人才,自己也經常留心觀察每一個人的表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宗時期的名臣魏征,在嫡長子更為尊貴的時期,其實李世民并不是李淵的第一個兒子,在他上面還有大哥李建成,也就是上一任太子,雖然和李世民相比光芒稍遜,但看在他是嫡長子,且性格溫順并無奸詐之心,是以李淵依然選擇立他為太子,并且對他給予了很大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二弟的李世民,其實并沒有想去争奪太子職位的想法,于他而言,他更希望能夠成為皇帝身邊極為重要的人臣,來輔佐自己的兄長。

可最後的事實證明,李建成并不是一個帝王之材,并且他的溫順隻是為了蒙蔽其他人而裝出來的,其實他的内心中也是一個極為小氣自私的人,這樣的人如果成為皇帝對一個國家來說,并沒有任何好處,再加上“玄武門政變,”李世民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新一任太子,在繼任之後,他選擇寬待之前的部下,而魏征是李建成手下極為重要的部下,并且在之前為他提出了衆多對抗李世民的計策,是以他手下的衆多謀士紛紛勸他除掉魏征,以免在将來留下禍患。

可是他并沒有選擇遵從謀士的意見,反而選擇不計前嫌,繼續重用魏征,甚至在後期他的官位已經做到宰相,成為貞觀之治重要的鞏固者之一,李世民認為,任何人在過去都有可能做過錯事,對于那些有着天賦的人才來說,并不應該用非常嚴苛的原則去要求他們,在面對魏征的時候,其實一開始他并不願意歸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指出,他為李建成準備的衆多計策紛紛對百姓有着很大的助力,可是他卻并沒有采用,而如果他願意輔佐李世民的話,自己願意采納他的所有意見。

了解這段曆史的人都知道,魏征是一個極為自我的人。雖然他很有才華,可是在官場上卻不會去在意任何人的想法,尤其是面對皇帝的時候,對方隻要有任何一點錯處,他都會不顧及場合直接指出來,曾經多次讓李世民在衆人面前下不了台,其實面對這種畫面時,李世民也極為生氣,向自己的長孫皇後表示魏征是一個榆木腦袋,在做人的時候情商很低,但是他卻并沒有因為這個原因而輕視魏征,反而在自己生過了悶氣之後,繼續接受對方的批評與教育。

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建立大唐盛世,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兄弟兩肋插刀,得到衆人幫助

與上一任太子李建成相比,李世民做出的最大的功績,便是在軍事方面帶領部将赢下了衆多戰争的勝利,而這正是一個國家能夠成立的重要基礎,隻有他們在戰争中得到勝利,才能夠得到一方土地的統治權,在衆多諸侯紛紛起義的那個時期,武力無疑是一個國家能否建立的唯一标準,是以這也是為什麼說,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是因為在戰争方面,他知人善用得到了衆多人才的幫助。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國家的建立來源于武力的打拼,而國家後續的發展與壯大來源于文化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積累,在隋末期間,想要在亂世之中分一杯羹的人不在少數,而李世民之是以能夠脫穎而出,就是通過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到了一衆名将的幫助,這也使得他在戰場上真正的做到了一往無前,并且收複了衆多失地,例如秦瓊和尉遲恭等名将,這些人在當時那個時期憑借着自己一身武藝以及足智多謀,無論跟着哪位主公都能夠得以重用。

但是他們卻選擇成為李世民的部下,便可以感受到對方的一顆誠心,要知道這些名将在此之前,其實分散在全國各地跟随着不同的主公,有着自己的信仰,但是李世民能夠做到将衆多名将紛紛彙集到自己的部下,便可以證明他不僅是一個頗有才能的人,更有能夠吸引到這些人的精神,因為對于這些英雄來說,其實真正能夠打動他們的并不是将領去攻池掠的兇狠精神,而是為了能夠在戰争結束之後,給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的精神。

正是因為李世民擁有一顆凡事以百姓為先的心,才能夠得到這些人才的追捧,因為大家共同的願望就是去結束目前亂世,還給百姓一片太平天下,亂世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雖然他們有着一定的才能在軍事方面發揮出了自己的能力,可比起讓百姓過上好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以及人生抱負,其實并不是非常重要,畢竟每一個人都需要擁有屬于自己的奉獻精神才可以。

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建立大唐盛世,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李世民所開創的貞觀之治,不僅對大唐盛世起着極大的幫助,甚至對後續的曆史發展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因為他的功績才能為曆史留下更多的痕迹,也為我們留下了更多優秀的文化以及積累,這對于一個擁有幾千年文化的民族來說,無疑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然了,通過以上總結,我們可以得知為了能夠使國家走向繁榮昌盛,不僅需要地方擁有一顆以百姓為本的心,更需要在衆多人才的幫助之下,才能夠讓他在處理事情時更加得心應手。

“貞觀之治”不僅是唐朝建立之後的第一個盛世,更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非常紮實的基礎,這也導緻這個時期的唐朝,不僅在中原有着非常強勁的地位,甚至還将國威遠播四海,而李世民也被西北諸國的遊牧民族尊稱為“天可汗”,意思就是說當時東方才是整個世界的國際霸主,他的地位是任何人都不容挑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