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汽奧迪,靠什麼成為天花闆?|汽車産經

撰文 | 黃持

編輯 | 楊光

出品|汽車産經

“上汽拿出了集團大樓地段最好的2400平方米資源給到上汽奧迪,足以見股東雙方對于合作的期望和決心。”

在2022年1月1日,上汽奧迪進取彙開業儀式上,上汽奧迪營銷事業總經理賈鳴镝說。

這座進取彙,也是奧迪品牌在中國唯一一家,全球第二家但同時也是最大的一家。

這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态度。

從去年4月18日上汽奧迪品牌釋出,到元旦進取彙開業、首批車主交車的258天,上汽奧迪選擇了一條在中國市場從未有人走過的路,并且努力找到了可能的方向。

就像賈鳴镝所說,進取彙選擇在新年第一天開業,代表了上汽奧迪從“0”到“1”的蝶變。

當管道網絡布局初步完成,代理制模式與直連使用者理念基本成形,3款産品與5萬輛銷量目标公之于衆時,外界也可以有機會看到,從一張白紙上誕生的,完整的上汽奧迪。

上汽奧迪,靠什麼成為天花闆?|汽車産經

上汽奧迪進取彙選址靜安區上汽集團總部大樓

258天,上汽奧迪輪廓漸明

在奧迪之上,上汽奧迪如何破局和新生?

它不同于全新的新勢力品牌,因為有着“一個奧迪”這個前提,但它也不同于任何一個傳統豪華品牌,因為“上汽奧迪”意味着很多動作可以從白紙開始建構。

賈鳴镝說:“不同于純粹的新勢力,也不同于原來傳統的豪華品牌,我們是一個豪華品牌新勢力,怎麼通過我們的打造讓使用者獲得基于創新産品上的創新體驗,我們沒有可以直接借鑒的東西。”

當全行業都紮堆在商場開店,随時随地都講使用者型企業的當下,上汽奧迪所提出的中國專屬車型、代理制銷售、使用者直連和線上線下融合,會怎樣落地?其實很多人心中都還有疑問。

賈鳴镝與他的團隊,用兩年多的時間研究創新營銷模式,邊做邊試,“我們更多在想這樣行不行、對不對,怎麼樣讓消費者真的覺得是品牌參與者,怎樣讓好的想法落地。”他說。

上汽奧迪,靠什麼成為天花闆?|汽車産經

上汽奧迪營銷事業總經理賈鳴镝

這既需要創新的想法,同時也要克服在傳統主流品牌多年積累的經驗所帶來的困難與阻礙。

但随着過去258天,從品牌釋出到開啟預訂,再到門店逐漸開業,以及同步在上汽奧迪App上發生的共創故事,讓上汽奧迪的新輪廓逐漸清晰。

而在上汽奧迪進取彙開幕的現場,賈鳴镝也分享了輪廓背後的更多細節。

比如使用者服務,從進取彙、奧迪之城再到都市店,2022年計劃完成120家門店布局,通過門店網絡打造“Online mix Offline”的生活圈,讓粉絲參與其中,拉近品牌與使用者的距離。而對于尚未覆寫的區域,也已經基本打通了上門試駕和上門傳遞的環節,面對北到鶴崗、西到塔城、南到三亞的訂單分布,通過異地上門傳遞以及一汽奧迪的售後服務網絡,實作使用者服務的覆寫。

“我們有些都市店曾經開幾十公裡,為使用者實作上門試駕,在這個服務過程中,使用者也非常感動。”賈鳴镝說。

上汽奧迪,靠什麼成為天花闆?|汽車産經

進取彙為奧迪使用者提供了新的生活空間

比如共創,在上汽奧迪App上,使用者通過投票确定了俱樂部名稱、參與了先行版預訂車主限量号交換、共創QQ音樂金曲歌單、以及各種産品服務權益,甚至是産品配置上,根據使用者意見在短時間内增加了L2+級輔助駕駛功能。

賈鳴镝本人每天也會親自在App中與使用者溝通,了解使用者的回報和聲音,他說:“每天跟使用者的直連,資訊的汲取以及回報,本身就是共創的過程,因為它影響到我們每個團隊、每個成員、每個上司的決策思路,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過程。”

上汽奧迪,靠什麼成為天花闆?|汽車産經

用數字基建改變使用者體驗

在1月1日正式上市的A7L 45TFSI車型提供了包括黑武士版和白法師版在内的多種個性化選擇,這背後源于使用者對于這款車型不同的訴求,或年輕,或文雅,或暴力。

而支撐個性化産品推出和使用者體驗提升的基礎,就是新的代理模式以及數字化基建。

在以往的批售模式下,經銷商在進庫存時自然都會選擇熱銷的産品和配置,以實作最高的周轉率,避免冷門顔色、配置、車型的積壓。

而買車的使用者大多也有類似的體驗,所謂的豐富選裝大多數時候并不能由使用者自身決定,銷售顧問會更樂于推薦熱門款式,而如果選擇定制化,經常無法保證優惠金額和提車時間。

但在代理直銷模式下,車企可以更快速地了解使用者需求,讓資源得以共享,不再以庫存賣車,而是将個性化産品直接傳遞使用者。

盡管上汽奧迪營銷事業總經理高德樂(Thorsten Godulla)也坦陳,很多傳統的中國使用者在購車時都希望“即刻得車”,但他也說;“我們一定要足夠勇敢,在整個市場上,邁出個性化需求的這一步。”

上汽奧迪,靠什麼成為天花闆?|汽車産經

上汽奧迪營銷事業總經理高德樂(Thorsten Godulla)

數字化也在改變着使用者體驗。

上汽奧迪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建構了數字中台,而在前台建設方面通過與騰訊的合作,實作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産品層面,上汽奧迪争取到了奧迪品牌對車機端系統的開放,讓中方可以在平台上建構第三方應用生态。目前,上汽奧迪的車機端可以實作騰訊應用的上車,而其他更多本土網際網路服務也在推進當中。

服務層面,騰訊專為上汽奧迪定制了企業微信,以企微為載體,為使用者提供終身的管家服務,使用者隻需要面對一個企微管家就可以解決從試駕、購車、保險、信貸到用車服務的所有問題,而不用面對多個不同環節的服務顧問。

而企微管家背後是專家服務天團,使用者所有的服務需求和對話資訊都被儲存在企業背景,這也解決了以往使用者在購車、用車過程中需要通過私人通訊方式聯絡服務顧問的隐私問題,以及服務顧問流失後的資訊交接問題。

除去真人服務外,AI技術的發展,也為使用者提供了更高效、一緻的服務。上汽奧迪在背景建立了問題庫,通過AI技術對機器進行訓練,當問題庫積累逐漸豐富後,使用者絕大多數問題也可以通過問題庫獲得一緻的回答。

誰在買上汽奧迪?

在2022年,上汽奧迪将提供三款産品:A7L、Q5 e-tron以及在下半年上市的全尺寸大型SUV,賈鳴镝希望這三款産品在今年的銷量可以達到5萬輛以上。

但比銷量數字更重要的,是上汽奧迪在傳遞第一年樹立和鞏固好品牌形象與定位。

在采訪中,賈鳴镝給出了目前上汽奧迪的使用者畫像:

32%低于30歲、72%低于40歲、約20%是40歲以上;

産品和顔色選擇方面,更多需要的是個性化的顔色,以及特别的産品,對于性能、個性、年輕化的關注,不同于之前的奧迪品牌;

使用者來源,更多來自于寶馬,甚至還有瑪莎拉蒂、保時捷的使用者。

上汽奧迪的差異化努力,看到了一定的效果。

國産奧迪A7L價格最高的55TFSI先見版達到了77.77萬元,基本是目前國産車型的天花闆,這也是上汽奧迪給自己的明确定位:做豪華車在華生産的天花闆。

2021年1-11月,中國車市40-80萬元區間中,除去排名前三的BBA國産行政級轎車外,更高端的市場主要被寶馬X5、奔馳GLE、保時捷Macan等SUV産品占據,而轎車産品幾乎很少,進口奧迪A7銷量接近7000輛,但某種程度上它也并不和國産A7L産生直接競争。

上汽奧迪,靠什麼成為天花闆?|汽車産經

是以,奧迪A7L所處的細分市場其實相對空白,而Q5 e-tron和未來的中大型燃油SUV也同樣是豪華品牌中的空白市場。這對于上汽奧迪而言,在确立品牌高度的同時,可以盡可能挖掘豪華車市場中的新機會。

上汽奧迪希望可以成為一個标杆,但也像賈鳴镝所說,在産品、體驗和服務使用者的過程中,都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打磨的工作。

而如何将新的奧迪品牌定位,以及新的營運模式讓使用者更好地感覺,并且認同,可能是一個漫長并且充滿挑戰的過程。

寫在最後

從奧迪中國前任總裁安世豪,再到上汽奧迪賈鳴镝與高德樂,過去一年裡大大小小好幾個采訪中,我們更多聽到的是概念的描繪,以及“敬請期待”。

但這一次,當上汽奧迪将更加完整的商業邏輯和規劃展示出來時,似乎也讓外界多了一點相信和期待。

當然,時間還不允許我們難斷言接下來的一年,上汽奧迪能否走得更好,就像在一年之前沒有人想到新能源車滲透率可以達到20%一樣。

但在汽車行業正在發生快速變革的一個時代裡,至少上汽奧迪在探索新的機會。

這是一個亂世,但亂世,也會出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