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風華》:胡善祥喊冤,我不是這樣的胡皇後

《大明風華》:胡善祥喊冤,我不是這樣的胡皇後

《大明風華》你看了嗎?2020年的跨年大劇熱播,引發了一股明史熱。

《大明風華》以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後孫若微的視角,演繹了明初五帝六朝波雲詭谲的政治鬥争,展開了一幅國家亂世盛世交替的曆史畫卷。

《大明風華》中腹黑的胡皇後

故事家言,既然有帶主角光環的瑪麗蘇女主,就要有惡毒的女配。胡善祥就是這個女配。

明宣宗朱瞻基有兩位皇後,原配妻子恭讓皇後胡善祥和孝恭皇後孫若微。

《大明風華》:胡善祥喊冤,我不是這樣的胡皇後

電視劇中,胡善祥被設定為孫若微的妹妹。在靖難之亂中,年幼的姐妹兩個失散,姐姐被父親的舊部下所養,妹妹被太子朱高熾所救,交由宮中女官收養。一在宮中,一在江湖,姐妹兩人的人生際遇從此泾渭分明。

妹妹由宮中女官胡尚儀撫養,被取名胡善祥。在宮中長大的胡善祥學會了步步為營,學會了心機重重。為了改變命運,掙脫卑微的枷鎖,她費盡心機,編造家世,成為秀女,被封為太孫妃,再然後是皇後,成為梧桐枝上的鳳凰,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地位崇高又如何?再深沉的心計也不如皇帝的寵愛。

胡善祥是手握兵權的朱高煦推薦,朱高熾和太子妃勸朱瞻基選胡善祥為妃。 冊封太孫妃的時候,朱瞻基捧着玉如意猶猶疑疑。迫于壓力,最終朱瞻基還是把代表正妃的如意給了胡善祥。胡善祥欣喜欲狂,感激涕零,說:“臣妾誓死以報。”但是她不知道,一開始她就輸了,不愛,注定了結局。她沒有看到,朱瞻基向她欲伸還縮的雙手;她沒有注意到,朱瞻基自始至終沒有正眼看她;她還沒有看到,朱瞻基把荷包放在孫若微的手心,緊緊握住她的手的深情。

在你死我亡的大位之争中,胡善祥愈發瘋狂。她勾結朱高煦,陷害孫若微,甚至想借種生子。她的瘋狂把自己和朱瞻基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終至于皇後之位被廢。

其實,不愛就是原罪,不管她作不作妖。機關算盡,赢得了榮華,輸掉了真心。

殘害好姐妹,善妒,胡善祥的棺材闆壓不住了:我不是這樣的胡皇後。

電視劇中,胡善祥毒死身份卑微時的姐妹心眉,和孫若微争寵,甚至想借種生子。實際上,曆史上的明宣宗廢後胡善祥,不是這樣的,全然不是這樣的。

《大明風華》:胡善祥喊冤,我不是這樣的胡皇後

真正的胡善祥以賢聞名。她是山東濟甯人,光祿卿胡榮的第三個女兒。她通過正式的選秀,于永樂十五年,被當時的太子妃張氏選為朱瞻基的太孫妃。同時入選的還有後來的孝恭皇後孫氏,當時被封為太孫嫔。

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繼位為皇帝,胡善祥被冊封為皇後,孫氏被冊封為貴妃。

胡善祥忠厚善良,舉止莊重,她的墓志銘記曰:“宣德間,海内宴安,車駕頗事遊幸。後每乘間規諷,無媚順态,居常服食侍從澹如也。”

意思是說,天下太平了,朱瞻基松懈了,常常駕車遊玩,胡皇後經常勸谏,不谄媚皇上。

但是胡善祥再怎麼賢惠也沒用,朱瞻基不寵她,寵的是孫貴妃。

《大明風華》的作者把朱祁钰安排給胡善祥做兒子,曆史上的胡皇後是沒有生育兒子的,隻生了兩位公主。

《大明風華》:胡善祥喊冤,我不是這樣的胡皇後

朱瞻基寵愛孫貴妃,想改立孫貴妃為後。宣德二年,孫貴妃生下長子朱祁鎮,朱瞻基更有充分的理由改立皇後。第二年,胡善祥被迫主動上表,以無子多病為由請辭皇後之位,去了長安宮修道。

胡善祥沒有過錯被廢,人們對她抱了極大的同情。《明史·後妃列傳一》記載: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也就是說,胡善祥沒有什麼過錯而被廢後,官員百姓都很同情她。朱瞻基後來也後悔,解釋自己當年少不更事才虧待了胡善祥。

帝王一句輕飄飄的話葬送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朱瞻基廢胡立孫,風雲詭谲的後宮争鬥可窺一斑。

《大明風華》的作者把胡善祥和孫若微安排為親姐妹,胡善祥不擇手段,步步緊逼,孫若微寬容大度,處處相讓。真實情況會是這樣的嗎?

宣德三年,朱瞻基向朝中重臣提出廢除胡善祥後位的想法,理由是胡善祥無子多病。為了政治穩定,皇後是不能輕易廢立的,是以朱瞻基的提議并沒有得到重臣們的同意。但是朱瞻基不甘心,最後想出了讓胡善祥主動上表請辭的辦法,這樣反對廢後的大臣也無話可說了。

胡善祥賢惠,深得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後的喜歡。朱瞻基廢後也遭到母親的阻撓。

朱瞻基廢後的理由實在牽強。胡善祥所謂的多病其實隻是小病。雖然無子,但胡善祥還年輕,不能說她以後不會生子。

朱瞻基不顧天下悠悠之口,不顧大臣反對,甚至不惜忤逆自己的母親,執意廢後,僅僅會是他的一意孤行嗎?朱瞻基極其寵愛孫貴妃,廢掉胡善祥後改立孫氏為後,這中間孫氏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大明風華》:胡善祥喊冤,我不是這樣的胡皇後

《明史》記載:胡後上表遜位,請早定國本。妃僞辭曰:“後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

意思是說,胡皇後向皇上上表,主動辭去皇後之位,請皇上早點立孫氏為後,以免人心浮動。孫貴妃故意推辭說,皇後病愈後會有兒子的,我的兒子怎麼敢在皇後的兒子的前面呢?

表面上看,立孫氏為後,孫貴妃謙讓推辭,但“辭”前面用了個“僞”,說明這話不是孫貴妃的真心話,隻是故作姿态而已。

《明史》還記載:張太後憫後賢,常召居清甯宮。内廷朝宴,命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

意思是說,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後同情胡善祥賢惠反而被廢,經常召她去清甯宮小住。後宮舉行宴會時,讓她坐在孫皇後的上位,孫皇後非常不高興。

由于張太後的喜歡,胡善祥是倒而不垮,對此孫氏是很惱火的。

後宮的勝敗常常在一線之間。

《大明風華》作者的翻雲覆雨手,将曆史上胡氏和孫氏的掉了一個過子。真實的胡皇後一個人待在冷清的長安宮中,青燈為伴,朱瞻基、張太後去世後也随之而去,是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追封她為恭讓章皇後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