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安石很凄冷的一首詞,一反“執拗”本色!

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王安石,在曆史上可謂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他所主持的王安石變法可以說是超越時代的改革,極富創想。雖然後來變法因種種原因而失敗,但不可否認的是王安石所創想制定的新法确實是超越時代的傑作,堪稱中華五千年曆史中最偉大的改革運動之一。

王安石變法之是以失敗,除了舊勢力的反對阻礙之外,王安石本人也應承擔一些責任的。在變法過程中,王安石過于急迫,加上用人不當,新法推行過程中出現強行攤派之事,使得青苗法、募役法等等富民之法演變成害民政策。蘇東坡就曾向王安石反應新法推行的劣迹,而王安石本人卻執拗不信,死不回頭,最終天怒人怨,緻使變法功敗垂成。而王安石本人也被後世小說家稱為“拗相公”。

王安石很凄冷的一首詞,一反“執拗”本色!

執拗是王安石的性格,這種性格使得王安石為政果斷堅定,這在他的詩文中多有展現。譬如“不畏浮雲遮望眼”、“興亡隻在笑談中”等等便可見其立志變法的堅定決心。但王安石有一首詞卻一反其執拗本性,表現出凄冷沖突之意,便是下面這首《千秋歲引》:

"

千秋歲引

北宋·王安石

别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台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後,思量着。

王安石很凄冷的一首詞,一反“執拗”本色!

王安石罷相隐居後曾做過一首詩雲:少狂喜文章,頗複好功名,稍知古人心,始欲老蠶耕。所表達的是其對一生功名誤身、退隐山林的感慨。而這首《千秋歲引》所表達的同樣是這種曆經滄桑後的感慨,不同僅僅是風格,詩直言而詞委婉。

這首詞上阕寫景,凄冷哀婉,描繪出一派清冷孤寂的秋景圖,耳中所聞是砧聲、角聲一派秋聲;目中所見是東歸燕、南飛雁。純以寫景便可見詞人抑郁孤愁之情。而下阕則即景抒情,道出了心中感慨:被名利束縛、被世情耽擱而不能得閑逍遙風流。緊接着以男女約會之事隐喻自己對政治生活的厭倦。結尾未明說未來如何,隻道“思量着”!徘徊、猶豫、沖突……種種茫然情态盡在這三字之中。

王安石很凄冷的一首詞,一反“執拗”本色!

這首詞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王安石在政治上果敢執拗全然不同,明代大才子楊慎曾評價這首詞說:“荊公此詞,大有感慨,大有見道語。既勘破乃爾,何執拗新法,鏟除正人哉?”可見王安石執拗性格聞明後世,而這首沖突的感慨之詞,卻一反執拗本性,大有勘破世情之理,因而才有楊慎如此評價!

王安石很凄冷的一首詞,一反“執拗”本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