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直羅鎮戰役紅軍俘虜了一個國軍二等兵,17年後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到達陝北,和陝北紅軍勝利會師。老蔣急調東北軍5個師的兵力由富縣和合水東西對進,妄圖在洛河以西和葫蘆河以北地區和紅軍決戰。面對敵衆我寡的局面,紅軍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各個殲滅的方式來打破敵人的進攻,并把伏擊地點選在了直羅鎮。直羅鎮三面環山,北依葫蘆河,東面山坡築有土寨子,一條東西大道穿鎮而過,地形險要,十分利于設伏。

直羅鎮戰役紅軍俘虜了一個國軍二等兵,17年後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當時具體的作戰部署為:紅一軍團在直羅鎮東北的石咀、鳳凰頭、姜家川、魏家河地區集結,然後進入直羅鎮北邊山嶺,準備由北向南打。紅十五軍團在直羅鎮東南的張村驿、桃花砭地區集結,進入直羅鎮南邊山嶺,由南向北打。國軍的這5個師當中,以109師的推進速度最快,成為突出的孤軍。

我誘敵部隊邊打邊退,故意示弱,敵師長牛元峰果然中計,率部直撲直羅鎮。牛元峰是山東沂水人,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軍校畢業後進入東北講武堂擔任教官,後來又出任東北軍辎重兵司令,1935年年初才調任109師師長。雖然長期身居高位,但在直羅鎮戰役之前,牛元峰沒有打過一場實戰,戰鬥經驗極為缺乏。此時他見紅軍不斷“敗退”,不知是計,還為自己的骁勇沾沾自喜。

直羅鎮戰役紅軍俘虜了一個國軍二等兵,17年後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11月20日晚,109師“進占”直羅鎮,牛元峰得意洋洋地向軍長董英斌報捷,殊不知他已經鑽進了紅軍布下的天羅地網當中。21日拂曉,事先埋伏在南北兩山的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主力突然對109師發起進攻。牛元峰在睡夢中被驚醒,匆忙指揮部隊抵抗,但毫無戒備的敵軍又哪裡是紅軍的對手呢?最終109師被我軍全殲,牛元峰也被擊斃。

在這場大勝仗中,我軍共俘敵5300餘人,其中包括了一個名叫崔日發的二等兵。崔日發是河北魏縣人,祖上曾經在清末中過進士,稱得上書香門第。崔日發出生的時候,家道已經中落。1934年,19歲的崔日發不得不外出謀生,長途跋涉後,他來到了漢口,看到東北軍的一個征兵站正在招兵,就報了名,被分到109師當了一個二等兵。沒想到當兵剛一年,就成了紅軍的俘虜。

直羅鎮戰役紅軍俘虜了一個國軍二等兵,17年後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當時紅軍對待俘虜的政策是去留自願,願意留下當兵的,紅軍歡迎;想回家的,紅軍發給路費。結果崔日發報名參加了紅軍,誰也沒有料到,這個被俘的國軍二等兵,竟然在17年後名揚天下!1952年10月14日,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崔日發指揮他的45師和美韓聯軍血戰了整整43個晝夜,戰役最緊要的關頭,他連續7天7夜沒有離開過指揮所坑道。這期間,他所有的睡眠時間加起來隻有十幾個小時。

直羅鎮戰役紅軍俘虜了一個國軍二等兵,17年後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最終45師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擊退了敵人900多次沖鋒,牢牢守住了上甘嶺。豪言隻需6天就可以結束戰鬥的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因為上甘嶺戰役的慘敗而黯然退役。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對上甘嶺戰役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三角高地之作戰開始于1952年10月14日,這個開始為有限目标之攻擊,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救面子的惡性賭博。但很不幸,我們賭輸了。”1954年,崔日發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大會秘書處為了表彰他在上甘嶺戰役中立下的卓越戰功,将他的名字改為“崔建功”,這個名字很快家喻戶曉,這一年,崔建功39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