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河東人講河東轶聞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

生 活 随 想

作者:劉雪芬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被家人,被老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去大城市過一種人上人的生活。于是我們拼盡所有的力量,想要逃離,遠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輩,遠離土的掉渣的土布衣衫,遠離冬日裡漏風缺暖的土房子。努力讓自己成為父母眼裡的幹事人。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許會是一輩子鄰居們羨慕的驕傲。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感恩生活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其實曾經的我一點都不喜歡五黃六月麥稭稈的紮疼,不喜歡棉花地裡的腰酸背痛,更不喜歡玉米地裡日頭的毒辣。更不會偏愛到母親手工饅頭的麥香,與菜地裡的豐收與越洗越柔軟的土布床單的舒适。

我們羨慕那些水泥鑄成的高樓大廈,羨慕城市裡的各種商場裡的琳琅滿目,羨慕廣場裡的跳廣場舞與打太極的老人們的恬淡與悠閑,然後我們拼命地努力,拼命地掙紮,終于在這個城市裡安家置業,活成了鄉下叔叔大嬸眼裡以後老了有終身俸的城裡人,似乎非常享受他們羨慕的目光。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小時候聽起來噪音一樣存在的鑼鼓喧天般的地方戲,突然感覺那麼的宛轉悠揚,時不時的會去聽一聽名家的唱段,心裡産生了一種說不出的熨帖與舒适。

我是老了嗎?我問我身邊的同僚,問我的同齡人。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變成了以前母親的模樣。聽到熟悉的旋律,忍不住想跟着哼哼兩句。

走在工作了快二十年的校園,聽着耳畔都市裡各種各樣少有的鳥鳴聲,看着自己在每個季節裡随手拍下的各種照片,寫下的文字,才明白,自己其實是愛這個地方的。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因為機關地處鄉鎮,是以太多的人想逃離,想盡一切辦法想進城,去縣裡,去市裡的學校,就連自己也沒有想到,我居然在這個地方渡過了我的大半生。每日裡不得不奔波在四十分鐘車程的路上,還好我們有了自己的車,至少不用擔心風吹雨淋。

我不想逃離嗎?我可以坦率的回答:想,隻是走不了。記得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個冬天時近年關,剛剛期末考試結束,在縣教育局評卷。正在評卷的時候,接到哥哥打來的電話說母親住院了,馬上要手術。年輕的我沒有對母親的疼惜,許是因為被送給别人家的緣故,情感上麻木冷血,直到冒着風雪騎着電動車趕到母親病床前的那一刻,母親拉着我的手說:“你還是就留在牛杜吧,離我近點。” 那一刻,我滿眼的淚。我知道我可能這輩子都離不開這個小鎮,離不開這個學校了。盡管我在市裡買了房子,安了家。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上班的心情好了很多,享受春日裡東風對家鄉的偏愛,享受一路的桃紅柳綠,享受空氣裡的每一種香甜與清新。聽着同僚抱怨沒有時間去景區遊玩。幹嘛要忽視自己身邊的美景呢?那一片春日裡朝氣蓬勃的楊樹林不好看嗎?那挂滿紫色桐花不美嗎?夏日的林蔭道不夠惬意嗎?

回想從前,一心拼了命逃離的學校,居然成了自己的瓦爾登。開始牽挂停車場裡那幾棵遭受嚴寒霜凍的泡桐樹遲遲不開花,清晨上早讀的時候,不自覺的心裡多了一絲期盼與牽挂,盼望着會有奇迹發生,直到有一天看到滿是枯枝裡,多了星星點點,稀疏明亮的淺綠,不禁松了口氣,畢竟是生長了三十多年的存在啊!沒想到校園裡的這些老樹竟然成為了我的牽挂。一如那棵年年盛放的絨仙樹。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那天去食堂吃飯,出來的時候,突然感覺沒有了從前的柔粉與輕盈,枝幹也多了些許斑駁與滄桑,是因為老了的緣故嗎?摸着那幹巴巴的樹幹,滋生了千百種無言的感慨。

校園裡的人來了走,走了來,到了今天我居然有很多同僚叫不上名字。我已不再年輕,再回頭看看這個熟悉的校園,發現自己居然有了那麼多的牽挂,那些高大的白楊樹,那幾棵散發着清香的老槐樹,那座有着二百多年的曾經被當做開例會的大殿,不知道留下了我多少青春的記憶與足迹。

突然那一刻我明白了,其實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許從來都是存在的,隻是一直深埋在記憶中。骨子裡的鄉情終于蘇醒了,我問自己,是老了開始戀舊了嗎?

【古運新城 劉雪芬】生活随想

作者簡介

劉雪芬,筆名冷若冰雪,向暖,山西運城人,70後,中學英語教師。古運新城平台編輯,運城市作協會員,運城詩詞學會理事,臨猗詩聯學會副會長。“是花不着胭脂色,我自悠悠任風吹”,一名普通的文字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