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不刻意地去争什麼,“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情,做和能力相比對的事情”,當能力足夠強的時候,想要的東西自然會來,水到渠成。

作者|梁璐\編輯|孤鴿

到時候了

2023年是張新成出道第10年,有些東西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作品和名氣,而有些地方依舊如初,比如對人的完全信任。

如果人生是一部長鏡頭電影,張新成的形象似乎是這樣的:一切對理想的努力追尋,都存在于時光漫過的道路深處;一切噴薄的情感,都隐匿于緘默溫柔的眼睛背後。

10年前,他因為在青春校園公益電影《校車》中飾演了一個角色,接觸演藝圈,次年以高分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系音樂劇表演大學班,朝職業演員之路進發。現在,他已是新生代演員中的佼佼者,在越來越多的角色人生裡穿行,打動觀衆。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電影《校車》劇照

他在振華中學的操場上捉弄餘周周,在縣委大院裡和鄉親們在一起,也在冰場上奮力把球打出去;他體驗過變成女人的那一天,也穿着古裝在江湖裡張揚少年氣……這些人生像是一個一個圈,它們交疊的部分變成一個點,點連線,成了他走過的路。

現在,他又踏在了一個新的點上,與10年前的自己遙遙相望。

他真正意義上的院線電影《這麼多年》,将在4月28日上映。這是一部複雜也足夠真實的人生況味電影,張新成想去表達一個人的不滿足和期盼。“它是一個比較有勁兒的戲,我覺得愛情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成長,和10年的跨度。”

一位采訪過張新成的記者看到過他的倔強,“你怎麼知道我不行呢?”對部落格作者的講述中,張新成說他覺得“到時候了”。以前大家總說他是小鮮肉,找過來的電影也都是愛情、偶像的本子,他一直等一個合适的角色。《這麼多年》來了,也到時候了。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電影《這麼多年》海報,4.28上映

張新成對“張新成”有強大的管理能力。每個節點,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目标錨定後,他會盡自己的全力。他甚至在25歲的時候對人生有過倒計時計算——如果人生有80年,他算自己還有55年,20075天,每一天都非常重要。

這份對自己的管理,從小就刻在他的行為習慣中,一半或許來自于父母對他望子成龍的教育觀念。小時候,他獨自離開父母,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習。别的小孩會難過,但他不會,從以前的嚴厲環境中走出,他掙來了一口呼吸的空氣。

孩子的天性愛玩,再加上他成績很好,于是開始逃學。老師把家長叫到北京。父親帶他到北京電影學院門口,讓他看路過的學生,說每一個都比他帥,條件好的多得是,“你算什麼?”

于是玩的時間兌換成了學英語,練習鋼琴,充滿壓力的空氣像勒緊的繩子,自控的痕迹也長久地留在了他的身上。他不太允許自己出錯,希望自己盡量做到完美。

出演電影《校車》的時候他18歲,因為不夠自信,表演完全放不開,人家着急就罵他,“背個書包都背不好”。那些不順利的日子裡,張新成很照顧“張新成”,受到打擊後,他很快安慰他,硬币有兩面,事情要往好的一面看。

22歲那年,《你好,舊時光》上線網絡并風靡大江南北。騎着自行車的林楊,身上圍攏着仲夏的風,陽光探過樹蔭撫摸他的頭發。張新成成了校園男女生心中幹淨陽光的校草,更多的人從他身上追憶自己的青春歲月。沒有人再說他連書包都背不好了。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你好,舊時光》中飾演林楊

“這10年你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他反應了一會兒,很坦然地說,“關注度,一些金錢,一些大家的尊敬。失去了什麼?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時間呗。失去了明确目标設立和達成之間的快樂。”

以前定了目标,就攢錢去實作,但演員永遠是這個事情還沒結束,下個事又接踵而來,“永遠有處理不完的事情,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自己負責。”這個行業不是一個絕對秩序者受用的地方,需要投入所有,跟着它運轉和流動,有的時候時間就被吞吃了。

最早做演員的時候,他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到處逛逛,像度假一樣,可以認識很多朋友。但現在他有很多事要去完成,要考慮如何把角色呈現好。

張新成從沒掩飾過自己的焦慮,他坦然地告訴大家,他是一個“唯作品論”的演員,在意劇本,也在意這一年裡,自己有沒有“存貨”。他對自己的管理,從不會放松。

對他來說,“到時候了”,就是到了進入另一個角色人生的時候。

“内娛活人

在外界的印象中,張新成是一個充滿能量的陽光開朗大男孩,采訪過他的記者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張新成是一個很nice的人。描述他時,出現頻率最多的詞是“豐富”“活”——豐富的内心世界和“内娛活人”。

微網誌上,張新成很活躍,他健身、露營、參與讀詩活動,也沒有設定“僅半年可見”。他用一條一條的文字标記時刻,喝酒或者演戲後發散出的奇妙思考,比如:一個人在深夜看《降臨》;去青島拍戲時,重回拍攝林楊時的校園……

2017年伊始,張新成做出了一個特别的計劃,他決定每天晚上說一句“瘋話”,用來記錄他的人生态度變化的過程。再聊起這個計劃,他不好意思地說,現在回想起來有點蠢。但從旁觀者來看,這些瘋語其實是他看世界的一種态度,是他為自己建構的一座豐富宇宙。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他将自己藏在了文字構成的場景背後,就像他寫的那樣,“時刻告訴自己至少還有一瞬間屬于我自己。”

他曾寫了一個微小說:

合上報紙的那一刻,他在昏黃的床頭燈下沉默了,似乎在思考着什麼。俄頃,一聲輕松的歎氣之後,原本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了,伴随着甚至一絲輕蔑的微表情,端起了一杯半熱不涼的綠茶,他輕輕地呷了一口,啧啧嘴,緩緩地側頭看了一眼戴着金絲邊眼鏡,盤算着家賬的妻子:“剛才我看這個啊,小夥子高中畢業和朋友創業養殖年入千萬,嘿嘿,想當年我剛工作的時候啊,朋友天天求得我不得了的啊,讓我和他一起就去搞這個什麼養殖,那個時候我是看不上的哇,你說我要那個時候出去了,現在早就多少億資産的啦?”回憶起當年的事情,他的臉上還是洋溢着得意之情,俨然一副頂級富豪的神氣。”

“可是,你沒有。”妻子說道。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一個簡單細膩的場景,張新成用批判者的視角觀察了一個現象:人們對太多事情嗤之以鼻,覺得如果當時去做現在一定是另一番際遇,但重點在于,你并沒有那樣做,如果回到當時,可能你還是不會那樣去做。他精準地勾勒了一個自戀又有點小得意的丈夫,一個仿佛早已習慣丈夫德性的妻子,人物每個動作之間的承接,順暢自然。

他喜歡拍照,但不喜歡用好不好看來評價圖檔。有情景感的畫面是他善于捕捉的,他希望看到照片的人,能從中讀出一個故事來,這是再好不過了。

有一年春節,他分享了一張外婆抽煙的照片。畫面中,外婆靠在一根鋼管上,頭發梳得整齊,眼角是深深的皺紋,正将煙送到嘴邊,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城市、皺紋、煙,這些元素流動在一張照片裡,像一首詩。當聊到這張照片,張新成說外婆是一個很堅強的女性,有時候有點反叛精神。這種神韻,恰好被照片捕捉到。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張新成微網誌分享外婆的照片

2020年,25歲生日時,張新成寫下一句話:“愛世界等于愛自己。”以前他覺得世界有很多規則和條條框框,自己會特别謹慎,小心地去遵守規則,但後來發現,當自己去擁抱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能得到世界的愛,“如果你把自己封閉在那兒的話,其實會容易融不進去。”

他對外界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感覺力,内心的柔軟又驅動着他與世界相處。在微網誌上,大家親切地稱他是“娛樂圈宣傳委員”,因為他總是出沒在很多演員的微網誌中,幫他們轉發工作微網誌。他承認自己在生活中是一個好好先生,願意不計回報地幫助朋友。而他自己,隻有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去求助朋友。他有點大男孩口吻地解釋說,就是“好面兒嘛”。

對于他人情緒的敏感,也被張新成藏在了表演裡。觀衆給張新成定了一個“此張演炸”的形容詞,以示對他演技的肯定。比如在出演《變成你的那一天》時,張新成要和女演員梁潔互換靈魂,塑造角色時,他先問“這個人在這個地方會有一種什麼感覺,這個時候她會怎麼去做”,然後根據得到的資訊,再去發揮。該劇開播後火爆,成為劇集市場上的一匹黑馬。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變成你的那一天》中飾演江熠

因為能互換立場,是以能感覺到他人的情緒,也能摸準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生活中的“好好先生”張新成,成就了戲中的“好演員”張新成,讓他在演藝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

有後勁兒

10年中,憑借《你好,舊時光》《大宋少年志》《冰糖炖雪梨》等青春題材類作品,張新成被大衆所熟知,随即“小鮮肉”“偶像”的标簽也貼在了他的身上。他不願意大家這樣定義他,之後接了《光芒》《回廊亭》等不同風格的戲,但大家又說,這個男演員怎麼什麼戲都接?

這些不同的聲音他都了解,在聊到關于焦慮的問題時,他說疫情期間就在思考這件事。剛開始接不同類型的戲,是要打破定義,但再回想起來有點猶豫,“這個決定是不是有點問題?”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光芒》劇照

“(年輕)那可能也是我身上的氣質”,沒有必要非得跟自己較勁,沒必要去否定自己,非得因為要變成什麼而把自己塑造成某種樣子。被重重的聲音包圍并掙紮一段時間後,他聽見了自己内心的回響,“什麼年齡段幹什麼年齡段的事情,不要着急去跨越。”

之前因為定位不清楚,“又想拍這個,又想拍那個,這個也要沾點邊,那個也要沾點邊”,現在他已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便不受外界聲音影響。

他談到前兩天,去機場辦托運,旁邊有一個大哥也在辦,對方特别大聲地喊了一句,“那個小夥”,後來又改口,“那個小演員、網紅”。他聽到後,心無波瀾,随他們去說吧。他覺得人總是要經曆一個過程,重要的是“我就是我,我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對演員來說,重要的是對表演的熱情,對作品的熱情,而熱情往往來自于好奇心,一種想實作的欲念。張新成選戲的标準是“有後勁兒”,也正是這種熱情的轉化。

“它是你念念不忘的東西,你想要達成卻沒有達成的東西,和欲求不滿的東西。或者說你體驗過,但是還沒有體驗夠的東西。有這些因素在的話,會讓你有後勁兒。”他解釋說,“學習也是這樣,我覺得這個東西有後勁兒,就會不斷地想到它。”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冰糖炖雪梨》中飾演黎語冰

什麼才有後勁兒?“要麼就是美好到極緻的東西,要麼就是摧毀到極緻的東西。”拿美食來說,真正的老饕總會青睐那些烹饪過程少、味道極鮮的食物,它的豐富口感和最後的回味,更有吸引力。“就像我喜歡吃甜的,它很快讓你得到滿足,比較容易讓人上頭,但我覺得那些有後勁兒的東西會抓撓你。”張新成說。

就像拍攝電視劇《回廊亭》的感受,殺青那天深夜,他發了一條微網誌,隻有一句話:“狄奧尼索斯的眷顧。”對他來說,狄奧尼索斯是極具感性的戲劇之神,代表着一種感性的創造力,而這部劇讓張新成從一個原本理性的人變成一個比較感性的人了。

以前面對一些事情,他總是小心謹慎,大腦自動彈出“NO!”,自己提前把自己封死。但是《回廊亭》改變了他。他和鄧家佳等演員合作,在現場有很多豐富的嘗試,彼此碰撞中,奇思妙想的内容都出來了。一個理性的人,看到了嶄新的方向,感受到嶄新的力量。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回廊亭》中飾演程成

此外,《你好,舊時光》中的林楊、《冰糖炖雪梨》中的黎語冰,都是些“有後勁兒”的角色,一點點推着張新成往前走,對表演充滿探索欲,去遇見更多的風景。

而生活也會給努力的人以回應。2022年的一天,在拍攝《微暗之火》的路上,張新成接到了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和導演孔笙的視訊電話,他們邀請他出演公司新劇《縣委大院》中的林志為。作為國産劇的金字招牌,正午陽光選中的演員,某種程度上就是對演技的肯定。這部劇也集結了胡歌、吳越、黃磊、李光潔等衆多實力派演員,張新成是裡面的年輕面孔。

剛進入劇組,張新成并不輕松——自己在外界的定義裡是演偶像劇的,好像和這裡格格不入。但很快這種壓力就被消解了,同劇組的演員都很幫他。演員吳越和他對手戲比較多,有一天拍完戲,吳越說,“新成,我覺得你演戲怎麼這麼放松呢?”他很詫異地說,“老師,我感覺你也很放松啊。”吳越說,我緊張死了。

原來如此,張新成跟自己說,既然吳越老師這麼緊張,那我緊張這不是很正常嘛,既然大家都一樣緊張,那就不要有什麼太多的顧慮。這次之後,他徹底放開演了。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在《縣委大院》中飾演林志為

事實上,自出道以來,張新成給人的感覺是自然和穩健,他有年輕人的朝氣,在戲中的形象總是很鮮活,同時他又有一種成熟度,能把握好分寸,恰到好處。

這種張弛有度,是演員的天分,也是修煉的結果。

水到渠成

“你有沒有看過金·凱瑞的一個電影,叫《Yes Man》?”張新成問作者。如果要給張新成拍一部個人電影,他覺得就是這個類型。

在《Yes Man》(《好好先生》)中,主人公卡爾家庭破裂,升遷無望,也不喜歡和别人社交,人生失敗透頂。在朋友的建議下,他來到一家名為“好好先生”的機構,在導師的指引下,開始對生活說“yes”,人生也迎來了巨大的變化。但故事有個發人深省的結尾,那就是别人無法辨識卡爾的“好”究竟是真是假。

而在以張新成為主人公的這部電影中,主人公的初始設定是不拒絕任何人,但最終經曆一系列事件後,他的态度和人生發生了改變……故事這樣拍,他想還挺有意思的。

人物小傳就是張新成自己,心結在于要時刻注意身份,考慮他人感受,關鍵性事件是幾次打擊。“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什麼叫放肆的後果。”張新成說道。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電影《這麼多年》,4.28上映

每一個好好先生,好像總是會忘了自己。張新成有一個習慣,他會分析人做事的動機,在乎身邊每個人的情緒,隻要誰的情緒低落,他總想着照顧那個人。不累嗎?怎麼可能,在意别人的情緒高于自己的情緒,其實挺累的,這是一個毛病,“有時候,我不能準确地表達出,我想要什麼,或者說不想要什麼東西,因為我會考慮别人的情緒。”張新成說道。

那自己的情緒怎麼辦?他到現在還沒找到辦法,“我的情緒就耗着呗。”他有時候也會想,怎麼活得這麼累。但很快,這種情緒也不見了。

小時候,因為愛看電視,總是很晚才做作業的他,常常被父母批評,學舞蹈也是被媽媽逼着練。後來,他到北京舞蹈學院附中上學,原以為能脫離家庭環境,但之後父母來到北京,他不得不再度進入高壓的學習環境中。他漸漸變得格格不入,由此也遭到了同學們的冷暴力……人生的不太順遂,成長中的那些傷痕,似乎都留在他的身體裡。

但張新成始終是一個對世界抱着溫柔态度的人,要說他最大的“叛逆”,就是無條件地、不計得失地信任别人。用他的話說,他是一個喜歡在生活中 all in 的人。哪怕他曾經曆了教訓,也提醒自己以後要慎重一些,但真到了那個時候,他還是他。

終歸,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一種性格的成形,是命運,也是幸運。

出道10年的内娛活人

■ 在《天才基本法》中飾演裴之

有時候,張新成也羨慕“天才”,在他看來,一個人最好的狀态,就是在他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非常幸運地過完這一生,在不經意間,就做到了别人處心積慮想要做到的事情。

但絕大部分人,都是需要不停歇地努力,才有可能實作自己的那份期待。人生是一個持續成長、不斷豐富的過程,而作為演員,其獨特之處在于,可以借由角色體驗更多類型的人生。

這也是張新成喜歡拍戲的原因,“我‘活’的時間比較長,因為我‘活’了好幾十個人的人生,學到的東西更多。”

他覺得,生活不在于工作之外給自己留的那些時間,而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然後在有意和無意間向其靠近。從小到大他就是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會說我一定要完成一個事情,我一定要什麼時候完成,我就隻是在内心告訴自己,我可能想要去完成這個事情,然後我就不管它了,把它放在那兒,我相信緣分和吸引力,總會把我往那個事情上推。”

這種态度也被張新成帶到了表演事業當中。他沒有想過刻意地去争什麼。“我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情,做和能力相比對的事情。”不跨越能力去做自己達不到的東西。他确信,當能力足夠強的時候,想要的東西自然會來,水到渠成。

在這之前,他得先把自己準備好,讓一切如水一般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