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德戰争,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希特勒卻下令放棄進攻莫斯科

原标題:蘇德戰争,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希特勒卻下令放棄進攻莫斯科

莫斯科保衛戰,德軍勝利近在咫尺,可希特勒為何敗在莫斯科城下?面對着德軍的瘋狂進攻,蘇軍隻能退守莫斯科。蘇聯認為,德軍的下一個目标就是就是其中主力部隊向莫斯科進攻。而蘇聯也認為,現在蘇聯已沒退路,于是為了保住莫斯科,迅速抽調許多駐守地方的蘇軍部隊前來支援莫斯科,準備以德軍會戰。莫斯科——莫日艾斯克防線被視為重中之重。德軍離莫斯科最近的一次在紅波利亞納,距莫斯科僅27公裡。當德軍的元帥拿着望遠鏡凝視着克裡姆林宮尖頂閃閃發光的紅星時,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但德軍離莫斯科越近,遭到的阻礙就越大。那時莫斯科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強大的蘇聯已無處可退,因為後面就是莫斯科。”每個人都以誓死如歸的精神,戰鬥到流幹最後一滴血。死守駐地以至全營甚至全團一人不剩的壯烈事迹也時常發生着。

蘇德戰争,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希特勒卻下令放棄進攻莫斯科

但希特勒卻在關鍵時刻暫緩了德軍對莫斯科的進攻,他如此陳述自己的觀點:現代戰争是打經濟仗,我們要奪取烏克蘭得糧食、高加索的石油和頓涅茨地區的煤炭,必須南下拿下基輔。并且克裡米亞也是重要目标,那裡是蘇軍針對羅馬尼亞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羅馬尼亞對德國非常重要,每月所需的35萬噸原油有15萬噸來自于此地。

蘇德戰争,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希特勒卻下令放棄進攻莫斯科
蘇德戰争,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希特勒卻下令放棄進攻莫斯科

很多人都在讨論德軍戰役執行和戰略選擇,其實整個蘇德戰争,德國并沒有犯下任何明顯的戰略錯誤。後人所讨論的不該先打烏克蘭,不該在冬天進攻莫斯科,不該在進攻莫斯科的同時攻擊列甯格勒等等,都是馬後炮。站在上帝視角看曆史自然會覺得德國統帥部都是白癡。試想,如果不先解決擺在南方集團軍群面前的上百萬蘇軍,這龐大規模的蘇軍如果突然出現在集團軍群的後方會是什麼後果?而攻擊列甯格勒,同樣也是出于相同的考慮。況且就連蘇軍都沒能料到,1941年的冬天來的如此之快。要背鍋,那也是德國情報部門背鍋。戰前,德國情報部門判斷蘇軍最多隻有200個師,結果開戰後,僅查明番号的就有360個師。最為可笑的是,德國情報部門連蘇聯鐵軌間距和西歐不一緻這樣關鍵的資訊都未能搞明白,德軍焉有不敗之理?

蘇德戰争,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希特勒卻下令放棄進攻莫斯科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希特勒的失敗呢?

一、希特勒指揮失當。

1939年9月,德軍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在戰争前期,德國軍隊一路勢如破竹,甚至連強大的法國也在幾十天内就宣告投降。

1940年5月,英法聯軍被德軍逼退到敦刻爾克。在德軍裝甲部隊離敦刻爾克隻有10公裡時,希特勒卻下達了原地待命的指令。這樣一個決定,使得英法三十多萬軍隊得到了充分的撤離時間,最終他們上演了奇迹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蘇德戰争爆發後,希特勒犯下的錯誤就更多了。比較典型的有兩次事件。

第一次是在蘇德戰争初期,德軍接連取得大勝之後,直接向莫斯科發起斬首行動。但希特勒卻認為勝利早已注定。這使得德軍浪費了寶貴的進攻時間,最終不得不在冬季臨近時和莫斯科的蘇軍作戰。

第二次事件就是在莫斯科戰役中。希特勒下令軍隊務必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但由于蘇聯雨季較長,道路泥濘不堪,德軍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大大減慢。最終戰争被拖入了冬季。而希特勒過于自信,根本沒有給德軍準備過冬的棉衣。再加上蘇聯執行堅壁清野戰術,清空了莫斯科周圍所有的資源。德軍最終在莫斯科遭遇滑鐵盧,蘇德戰争形勢也開始逆轉。

像這樣的事例,在二戰中比比皆是。如果希特勒能多聽取統兵将領們的意見,德國也不至于在二戰後期如此艱難。

二、被衆多強國圍攻。

德國在二戰中最終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于遭到了圍攻。抛開幾十天投降的法國不說,德國在二戰中的主要對手其實是英國、美國和蘇聯。由于地理上的優勢,英國憑借強大的空軍和海軍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隻要德國向東發兵,或是蘇聯主動進攻德國,那麼德國必定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中。

而在二戰中抗擊德國最為賣力的國家,顯然應該是蘇聯。在蘇德戰争中,蘇聯損失了幾千萬軍民,其傷亡人數高居世界首位。并且由于德國的入侵,蘇聯境内衆多基礎設施遭到了破壞,整個國家幾乎陷入癱瘓中。是以蘇聯雖然出力最大,但其實也是挨打最狠的一個國家。

實際上,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國家,還得數美國。

哪怕英、美、蘇三國任意退出一國不與德國交戰,或許德國在二戰中都能堅持更久。

可以說,從德國侵略波蘭,發動非正義戰争那一刻開始,戰争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點最為重要!

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希特勒吹噓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是德國東線走向滅亡的開始,德軍莫斯科戰役的失敗,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即二戰轉折奠定了基礎。

申明: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