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3種水果,1種風靡世界2000年,我們至今仍在受惠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當我們吟誦起這首蕩氣回腸的唐詩時,一個舉着葡萄酒杯,在琵琶聲中暢想着沙場夢的武将,瞬間躍然紙上。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3種水果,1種風靡世界2000年,我們至今仍在受惠

那麼問題來了,唐朝都能飲用的葡萄酒,究竟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這就必須要提起一個人了,那就是出使西域的博望侯張骞,一個談起華夏美食肯定繞不過的大人物。

一、中國人眼中的世界

我們常說,近代西方工業革命崛起的兩大前奏,是“文藝複興”與“地理大發現”。一個為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打開了精神枷鎖,一個将世界連為整體、促進了自由貿易的興起。

那麼東方有沒有“地理大發現”?有,那就是張骞出使西域!

張骞出使西域前,中國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呢?夏、商盤桓于黃河流域;武王伐纣的前提就是纣王讨伐淮河流域的東夷,商朝外實内虛;西周分封之際,丹水流域的楚國都被稱為蠻夷;關中的秦國周邊盡是戎狄;燕國更是孤懸于外,春秋數百年消失于史書之間。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3種水果,1種風靡世界2000年,我們至今仍在受惠

河北有中山國,燕、趙之北林胡、東胡遍地,頻頻覆滅中原列國。是以管仲勸齊桓公“尊王攘夷”,不僅使齊國率先成了“春秋五霸”之一,更是儲存了華夏文明的根基。是以,孔子會感歎道:“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這既是對管仲“尊王攘夷”理念的贊揚,更是華夏文明于春秋時期艱難處境的真實寫照。

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又做出了兩大貢獻:一個是南征百越之地;二是命蒙恬率30萬大軍攻打匈奴,開辟河套平原。至此,漢地十八省的基本盤,就有了七七八八。

然後就是漢武帝時期,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建武威、敦煌、酒泉、張掖四郡。此外,漢武帝還掃平南越,建立了交趾郡;攻破衛滿北韓,在北韓半島建立了漢四郡;這是傳統漢地之外的開拓部分。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3種水果,1種風靡世界2000年,我們至今仍在受惠

但總體來說,都是在歐亞大陸東方兜兜轉轉,是張骞西出玉門關,橫跨西域數萬裡,第一次打破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也讓強盛的漢王朝明白,在遙遠的西方,還有三個同樣強大的帝國。

二、張骞發現的世界

張骞出使西域,有多颠覆漢人的認知?綿延1600多公裡的河西走廊之外,天山将西域分為兩大塊,那裡有着樓蘭等大大小小三四十個國家。在西域的西北方,有着一個敢與匈奴叫闆的強大民族,他們縱馬控弦、号為烏孫。

西域正西方向,有個農耕國家叫大宛,大宛有大大小小70多座城市,群眾數十萬。大宛産良馬,号為汗血寶馬;這裡以葡萄釀酒,别有一番風味;葡萄和葡萄釀酒技術,就是從張骞這裡傳回的中原。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3種水果,1種風靡世界2000年,我們至今仍在受惠

大宛東北是烏孫,有着數萬青壯的遊牧民族;大宛西北是康居,同樣是個弱于烏孫的遊牧民族;康居西北是奄蔡,同樣是一個遊牧國度;大宛正西是大月氏,一個有着十幾萬青壯年的強國。

大月氏南邊是會做生意的大夏,西邊是強大的安息帝國(波斯),而安息、貴霜、羅馬與漢朝同為當時歐亞大陸上的四大帝國。可以說在張骞的視角裡,一個龐大的世界正在成型。

從張骞出使西域,漢朝人得知:匈奴在他們正北的草原;在今天被稱為中亞的地方,有着大宛、康居、奄蔡、大夏、大月氏等國度;同為四大帝國的安息,在今天的伊朗高原;而在安息帝國的更西面,還有一個叫做羅馬的帝國(意大利半島)。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3種水果,1種風靡世界2000年,我們至今仍在受惠

而且張骞還打聽到,在會做生意的大夏南邊,還有一個叫身毒的國家。并在大夏的集市裡,發現了來自蜀地的蜀錦,大夏人告訴張骞,蜀錦是從身毒國買來的。張骞由此聯想到,從蜀地出西南,可以到達身毒國,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從今天的地理概念來看,距今2000多年前的張骞,在出使西域期間。基本弄清了新疆、中亞以及部分西亞的地理、人文知識,并認識到了今天的地中海沿岸存在着一個叫羅馬的帝國,并推理出了南亞次大陸印度的位置,猜想由蜀地西南而行可至印度的行進方式。

在農耕社會、封建化初期階段,能夠将歐亞大陸的基本輪廓摸清,讓中國人第一次認識到世界的廣闊。這就是張骞的偉大之處,也是太史公稱他“鑿空西域”的根本原因!

三、美酒、核桃與絲綢之路

在張骞的描述下,一個宏大的世界,出現在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面前。在那個積極探索的時代,一批批漢使帶着各自的使命,走過西陲的玉門關,探索着張骞口中的世界。多年之後,在東起長安、西至羅馬的歐亞大陸橋上,一條滿是商旅的“絲綢之路”緩緩展開。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3種水果,1種風靡世界2000年,我們至今仍在受惠

其中,我們耳熟能詳的葡萄、核桃和石榴,都是張骞帶回中原的瑰寶。除此之外,黃瓜、蒜、蠶豆、香菜、豌豆、胡椒、大蔥等植物,也都是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佳品。

以我們常吃的葡萄為例,在張骞出使的國家大宛中,就有釀造葡萄酒的傳統。同時,大宛西邊數千裡外的安息帝國,曾派兩萬大軍迎接漢使的亞洲強國,也有葡萄釀酒的傳統。張骞是這樣描繪安息帝國的:建築風格和大宛相似,但有數百座城池之多,地方數千裡,是當地的最大之國。他們用銀子鑄造錢币,銀币上畫着國王的畫像,國王一死就要更換銀币。

以此為例展開,再結合世界考古知識,不難知道葡萄是由地中海沿岸,不斷向東傳播的植物,并且擁有數千年曆史。在中國最晚至魏國時,葡萄酒就已經是一種風靡一時的飲品了,魏文帝曹丕就非常喜歡葡萄酒,并且一直風靡至今。

張骞出使西域帶回3種水果,1種風靡世界2000年,我們至今仍在受惠

漢代張骞帶回葡萄,魏文帝曹丕酷愛葡萄酒,是以唐詩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這種佳句也就不足為奇了。與西方傳入的葡萄相對應的是,來自東方的絲綢和陶瓷,也殺瘋了羅馬貴婦圈,在古羅馬帝國的市場上,絲綢一度上升至12兩黃金一磅的天價。

以至于羅馬元老院都被迫修改法令,以防止黃金大量外流,換取他們認為不過是東方人直接從樹上摘下來的“絲綢”:

賽利斯人們(中國人)以從他們的樹林中擷取這種毛織品而聞名于世。他們将從樹上摘下的絲綢浸泡在水中,再将白色的樹葉一一梳落。絲綢的生産需要如此多的勞役,而它們又來自于地球的彼方,這令羅馬的少女們可以身着半透明的絲衣在大陸街上炫耀。

在這條漫長的絲綢之路上,歐亞大陸的各民族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與溝通,而發起者中國也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在經濟上,我們一度用絲綢換來羅馬大量的黃金;在物質上,葡萄、核桃、石榴、香菜等植物極大豐富了中國人的飲食體系;這就是我們至今仍要“一帶一路”,恢複絲綢之路昔日榮光的原因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