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空巢而出,直沖白起包圍圈,趙括是傻子嗎

“空談隻能誤國,實幹才能興邦。”

如果一個人他隻學會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從來沒有實際操作過,那麼我們常常會用紙上談兵來形容這個人。那麼當年長平之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為什麼趙括會這麼輕易就中了秦軍的圈套,是因為趙括很好騙嗎?接下來筆者就來為大家解讀一下當時發生的事情。

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空巢而出,直沖白起包圍圈,趙括是傻子嗎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末期,秦國為統一六國,發動了橫掃六國的戰争。而秦國和趙國因為争奪上黨地區而僵持不下,在長平展開了大戰。最開始的時候秦軍和趙軍不分上下,而當時秦國的丞相想出了一條妙計——離間計。他賄賂趙國的大臣們,來挑撥趙王與趙國大将廉頗之間的關系。

趙王與廉頗之間産生隔閡互相猜忌後,他又買通了趙國的丞相,讓他進谏趙王,要撤換掉廉頗。然後又派很多奸細到趙國四處散播謠言:“秦國懼怕的是趙括,而不是廉頗,如果趙王讓趙括去領兵打仗,把廉頗替換下來,那麼秦軍将會望風而逃,不敢與之一戰。”就這樣趙王用趙括換下了名将廉頗。

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空巢而出,直沖白起包圍圈,趙括是傻子嗎

于是乎趙國的45萬軍隊,跟着趙括成了犧牲品,這一戰也成就了白起殺神的名号。那麼趙括為什麼會這麼冒失,選擇出城與秦軍作戰呢?難道趙括就這麼好騙嗎?當時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戰事關重大,一旦戰敗,秦國将勢不可擋。

那麼趙括沒有看到這一點嗎?為什麼還要如此冒失呢?其實并非如此,當時趙軍的補給嚴重不足,難以維持長久的戰争。是以趙括無奈之下選擇背水一戰,與秦軍一決生死。之是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究其原因還要從商鞅變法開始說起,在戰國時期很多國家都陸續推行了變法圖強政策。

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空巢而出,直沖白起包圍圈,趙括是傻子嗎

但大多數都不是很徹底,隻是短期的變法。在支援他們的統治者去世之後,新任的統治者并不支援他們的變法政策,于是很多措施便陸續廢止了。是以就留下了舊制度的影子,而隻有秦國徹底地完成了變法,并且迅速地興盛起來。

為什麼商鞅變法這麼徹底呢?原因是因為在秦穆公死去之後,雖然新任的統治者處死了商鞅。但是他也承認了商鞅變法,确實十分有利于秦國的強大,是以保留了大部分的變法政策。并且商鞅變法提倡獎勵耕戰,這種政策一方面可以擴大國内的生産,讓農業有着長足的發展,能夠為秦軍的長久作戰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

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空巢而出,直沖白起包圍圈,趙括是傻子嗎

另一方面采用軍功受爵制,平民百姓可以通過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改變自己的政治出身,成為統治階級。這就讓原本就十分骁勇善戰的秦國人,在戰場上更加奮勇殺敵。再加上當時秦國統治着如今的成都平原地區,成都平原号稱天府之國,有着良好的自然條件,糧食産量遠高于其他地區,能夠為秦軍提供充足的糧草支撐。

是以,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秦國有源源不斷的糧草,用來維持持久作戰。而趙國卻不行,一方面交戰地區距離趙國的主要糧食生産地,距離較遠,不友善運輸;另一方面趙國的糧食生産量,遠遠不及秦國。再加上趙國人口衆多,就導緻在作戰的時候糧草嚴重匮乏。如果再繼續維持持久作戰,那麼趙國将因為糧草不足,而徹底潰敗。

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空巢而出,直沖白起包圍圈,趙括是傻子嗎

是以無奈之下,趙括隻得選擇主動出擊,與秦軍在城外決戰。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别的原因,趙括是第一次領兵打仗,他急于建立一個比較有成就性的軍工,用來樹立自己在軍隊中的的威信。想要靠這一戰名揚天下,希望将士們能夠信服他向他靠攏。

因為趙國當時國内的政治局勢比較複雜,有很多的政治勢力。一方勢力是以丞相平原君趙勝為首的傳統貴族政治勢力,另一方面是以廉頗蔺相如為代表的新勢力。而趙括急于通過這一場戰争,來與廉頗争奪軍事的指揮權。另外,趙括的戰敗也絕非僅僅是因為他的魯莽,主要是因為對手太過強大。

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空巢而出,直沖白起包圍圈,趙括是傻子嗎

《孫子兵法》有雲:“兵不厭詐”。

當初與廉頗進行對戰的是,秦國的一個普通将領。而當秦國的離間計得逞之後,他們聽說趙括替換了廉頗,與秦國作戰,立馬就神不知鬼不覺的,将統帥替換成了殺神白起。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對上成名已久的名将,結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見趙括的失敗,絕非是偶然。

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空巢而出,直沖白起包圍圈,趙括是傻子嗎

結語:

雖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說趙括是紙上談兵。因為他打的第一場戰争,也是唯一一場戰争,對戰的就是當時戰國的四大名将之首,慘敗是必然的。曆史根本沒有留給趙括成長的時間,是以說趙括雖然是紙上談兵,但是我們也不能是以而去認為他沒有軍事才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