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靖邊非遺丨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靖邊皮影

靖邊文旅宣傳

2022-01-01 19:10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中國戲劇的“活化石”

靖邊皮影

靖邊皮影是陝北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靖邊非遺丨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靖邊皮影

文化淵源

龍洲是靖邊皮影的發源地。相傳靖邊皮影來自明代宮廷。明代權宦魏忠賢垮台之後,大批服侍過他的藝人樂師被趕出宮廷流落街頭,榆林總兵馬大人收留了其中一班藝人帶回榆林。清乾隆初年,龍洲出了個姓盧的道台特别鐘愛皮影木偶,是以從榆林帶回一班皮影木偶藝人紮根龍洲,從乾隆初期起計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幾百年來活躍在全縣及周邊縣鎮農村大大小小的廟會舞台上,興衰交替至今。

靖邊非遺丨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靖邊皮影

上世紀四十年代詩人李季在靖邊縣鎮靖完小教書。龍洲黃三山帶領徒弟孫光昭等在鎮靖老爺廟唱了三天會戲,李季場場不誤。同時觀看的還有靖邊名流杜芝棟(會長)、姚以壯(現代劇作家,後任甯夏文聯主席)。看完後李季大加贊賞,他說:“三邊真是塊寶地,我原隻知道荒涼的三邊孕育出中國名歌之冠信天遊,想不到還蘊藏着中國戲劇的活化石。”木偶是中國戲劇之祖,皮影是世界電影之父。杜芝棟老先生逗孫光昭說:“孫石匠(孫家幾代都是石匠)好好看住這塊寶石。”當時的藝人們聽不懂李季先生講的話,姚以壯先生又給衆人作了詳細的解釋。孫光昭先生終生銘記,在世時常常與人談起這段佳話。

靖邊非遺丨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靖邊皮影

上世紀六十年代,靖邊皮影發展到頂峰,全縣有六個皮影戲班——龍洲鄉五家、三岔渠鄉王達成一家。文化大革命一場浩劫,大批珍貴的皮影木偶被紅衛兵“破四舊”了。八十年代龍洲皮影藝人楊守仁、張占元、馬甯康三家辦起皮影戲班,八十年代末都已賣掉。目前隻有龍洲魏俊斌一家皮影戲班在活動。

靖邊皮影所用的腔調獨特,與衆不同,自成一格。既有委婉獨特的江南絲竹為骨絡,又有節奏明快自由的陝北風格作底韻。加之打擊樂叫小戲大打,要求嚴謹。劇目豐富多彩、皮影造型逼真。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電影、電視對皮影的沖擊也是理所當然的。

靖邊非遺丨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靖邊皮影

代表性傳承人

魏俊斌,1951年生,龍洲胡坪人,愛好文藝創造,專唱皮影木偶,皮影項目發起者、撰寫者,“靖邊皮影”榆林市代表性傳承人、靖邊縣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方忠亮,男,1955年生于靖邊,師從魏俊斌。“靖邊皮影”榆林市代表性傳承人,1973年開始學美術,精通皮影道具制作技藝,1981年開始學皮影表演,2009年于三邊民間藝術團從事二胡、闆胡司鼓等演奏專業。2016年皮影劇《二瓜子趕車》參加中央電視台《地理中國》欄目組錄制。2017年10月文化廳組織赴陝西省師範大學學習深造皮影制作技藝,皮影劇作《二瓜子趕車》、《借道袍》、《牆頭記》等。

李亞莉,女,1972年生,師從魏俊斌,精通皮影戲藝術。三邊民間藝術團從事舞蹈、戲劇專業。2016年皮影劇《二瓜子趕車》參加中央電視台《地理中國》欄目組錄制。2017年10月文化廳組織赴陝西省師範大學學習深造皮影制作技藝,皮影劇作《二瓜子趕車》、《借道袍》、《牆頭記》等。

靖邊非遺丨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靖邊皮影

靖邊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主辦

主編:燕昆山 責任編輯:馬金娥

圖文編輯: 産業營運中心

靖邊非遺丨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靖邊皮影

靖邊文旅 /抖音·快手 /微網誌·微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