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靖边非遗丨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靖边皮影

靖边文旅宣传

2022-01-01 19:10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靖边皮影

靖边皮影是陕北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靖边非遗丨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靖边皮影

文化渊源

龙洲是靖边皮影的发源地。相传靖边皮影来自明代宫廷。明代权宦魏忠贤垮台之后,大批服侍过他的艺人乐师被赶出宫廷流落街头,榆林总兵马大人收留了其中一班艺人带回榆林。清乾隆初年,龙洲出了个姓卢的道台特别钟爱皮影木偶,所以从榆林带回一班皮影木偶艺人扎根龙洲,从乾隆初期起计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几百年来活跃在全县及周边县镇农村大大小小的庙会舞台上,兴衰交替至今。

靖边非遗丨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靖边皮影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李季在靖边县镇靖完小教书。龙洲黄三山带领徒弟孙光昭等在镇靖老爷庙唱了三天会戏,李季场场不误。同时观看的还有靖边名流杜芝栋(会长)、姚以壮(现代剧作家,后任宁夏文联主席)。看完后李季大加赞赏,他说:“三边真是块宝地,我原只知道荒凉的三边孕育出中国名歌之冠信天游,想不到还蕴藏着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木偶是中国戏剧之祖,皮影是世界电影之父。杜芝栋老先生逗孙光昭说:“孙石匠(孙家几代都是石匠)好好看住这块宝石。”当时的艺人们听不懂李季先生讲的话,姚以壮先生又给众人作了详细的解释。孙光昭先生终生铭记,在世时常常与人谈起这段佳话。

靖边非遗丨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靖边皮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靖边皮影发展到顶峰,全县有六个皮影戏班——龙洲乡五家、三岔渠乡王达成一家。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大批珍贵的皮影木偶被红卫兵“破四旧”了。八十年代龙洲皮影艺人杨守仁、张占元、马宁康三家办起皮影戏班,八十年代末都已卖掉。目前只有龙洲魏俊斌一家皮影戏班在活动。

靖边皮影所用的腔调独特,与众不同,自成一格。既有委婉独特的江南丝竹为骨络,又有节奏明快自由的陕北风格作底韵。加之打击乐叫小戏大打,要求严谨。剧目丰富多彩、皮影造型逼真。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电影、电视对皮影的冲击也是理所当然的。

靖边非遗丨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靖边皮影

代表性传承人

魏俊斌,1951年生,龙洲胡坪人,爱好文艺创造,专唱皮影木偶,皮影项目发起者、撰写者,“靖边皮影”榆林市代表性传承人、靖边县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方忠亮,男,1955年生于靖边,师从魏俊斌。“靖边皮影”榆林市代表性传承人,1973年开始学美术,精通皮影道具制作技艺,1981年开始学皮影表演,2009年于三边民间艺术团从事二胡、板胡司鼓等演奏专业。2016年皮影剧《二瓜子赶车》参加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组录制。2017年10月文化厅组织赴陕西省师范大学学习深造皮影制作技艺,皮影剧作《二瓜子赶车》、《借道袍》、《墙头记》等。

李亚莉,女,1972年生,师从魏俊斌,精通皮影戏艺术。三边民间艺术团从事舞蹈、戏剧专业。2016年皮影剧《二瓜子赶车》参加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组录制。2017年10月文化厅组织赴陕西省师范大学学习深造皮影制作技艺,皮影剧作《二瓜子赶车》、《借道袍》、《墙头记》等。

靖边非遗丨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靖边皮影

靖边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主办

主编:燕昆山 责任编辑:马金娥

图文编辑: 产业运营中心

靖边非遗丨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靖边皮影

靖边文旅 /抖音·快手 /微博·微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