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夏天之時,筆者最愛二事,一是撸串,第二便是騎着我的小電動車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的夜晚總是充滿了迷離,但是迎面吹來的涼風仿佛正是人生的真谛。當然,這種美好也僅限于夏天。

到了冬天,跟随我征戰四方的小電驢,就像皮球洩了氣一樣。夏天時載着二百斤的我能跑幾十公裡,現在去小區外面買個菜都困難。究根結底,還是電瓶的原因。衆所周知,電瓶最喜歡的工作環境是25度左右,每下降10攝氏度,其可儲備的電量就會降低百分之20,若是降至0度以下,下降的速度将更快,可達到百分之30以上。簡單來說,如果工作環境溫度達到了零下5度,電瓶的儲電效率将損耗百分之70以上。
續航銳減二百公裡
無獨有偶,近日央視财經頻道的一則新聞揭開了“電動汽車”得真相,看完真的讓人有點無法接受。
據央視财經報道,家住北京順義區的王師傅(化名),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因為地方的政策原因,迫不得已将自己的工作車輛換成了新能源電動車。自從換上了電動車,王師傅(化名)就整日被裡程焦慮困擾着,每每看着一些跨省的大活自己沒法接的時候,總是有些痛心疾首。
然而上述這些還不是主要的問題。到了冬季,王師傅更加的苦惱。續航裡程縮水三分之二,平時能開三百公裡的車,由于氣溫下降,裡程銳減兩百公裡,如今别說跨省了。甚至有一次,王師傅晚上收車,到離小區還有一公裡的地方熄火了。沒辦法,王師傅隻好叫家人來推車,接近零度的氣溫,王師傅回到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淩晨四點排隊充電
據王師傅所說,由于小區鄰居的反對,自己也無法在小區安裝充電樁,每次充電都得去附近的充電站。而且附近的新能源車主都有着和王師傅同樣的情況,這就使得充電樁愈發的搶手。無奈之下,王師傅隻好每天淩晨4點鐘起來充電,去晚了排不上号,還會影響白天的出車,但即使淩晨4點起床也會排隊到5點才能充上。
看到這裡,肯定有朋友要問了,既然充電如此的麻煩,那麼采用直接租電瓶換電不就省時省事了嗎?答案并不如此。據财經頻道采訪換電站從業人員所知,由于需要換電的車輛增多,換電站目前也屬于負荷工作的狀态。從從業人員那還了解到,每天大概早上十點多一直到下午三點鐘,前來換電瓶的車子絡繹不絕。而且電瓶的數量有限,并不能保證給車主換的每一塊電瓶都是滿電,隻能選取電量比較多的進行更換。
充電設施為何不夠
前段時間,威馬汽車CEO沈晖發表微網誌:“今年總共傳遞4萬汽車,但是有将近一半的随車充電樁沒有送出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當地物業怕影響住戶安全,畢竟沒有好處且徒增風險的事情傻子才會做。
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曝光了一組資料,截止至2021年9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的比例僅為3:1。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還都是大資料平均下來的,比如三線城市的充電樁數量和一線城市的數量肯定是沒法比的。如果精細到每個城市的平均值的話,大概三線小城市或者身處農村的車主,都是扯根電線在家裡充電的吧。
結語:
正如專家所言,新能源汽車就是正了八經和平年代的産物,冬季的低溫依舊是電動車無法逾越的橫溝,充電樁的普及更是如同天險一般攔住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再加上今年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坡30%,車企們紛紛漲價的姿态來看,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所問“為什麼還有人買油車”,或許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