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将領之中,黃百韬算得上是一個比較能打的将領,可最先發現黃百韬才能的卻是何應欽,黃百韬的一篇軍事論文引起了何應欽的注意,推薦他到顧祝同手下當參謀長。

為何老蔣不喜歡黃百韬呢?這跟黃百韬的經曆有關,黃百韬是廣東梅縣客家人,先後在江西陸軍第九混成旅學兵營及江蘇軍官教育團學習,這就注定黃百韬不會成為嫡系。
對于一個既不是黃埔學生,也不是保定軍校的學生,老蔣自然是沒有好感的,更何況黃百韬還換過三位主子,黃百韬少年時曾在北洋軍閥李 純手下當傳令兵,善于迎合深得李純賞識。
李 純還把家中的婢女賞賜給黃百韬為妻,憑借着妻子的關系,黃百韬進入了李純主辦的金陵軍官教導團第五期學習,畢業後黃百韬擔任過排長、連長等職,可以說他是靠女人發迹的。
奉軍的張宗昌占領江蘇之後,黃百韬就投靠了張宗昌,張宗昌曾擔任金陵軍官教導團的團長,和黃百韬算是有師生之情,在張宗昌的提拔下黃百韬當了營長和旅長,仕途還算不錯。
1928年,張宗昌部下第6軍軍長徐源泉投靠老蔣,黃百韬也跟随一起投靠了老蔣,不過老蔣心眼多,把一衆将領都送到了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再重新任命。
這一次洗牌對黃百韬影響很大,他沒有進入作戰部隊,而是在後方,要想立功升遷那就太難來了,好在因一篇軍事論文讓何應欽發現了他,進而得以進入作戰部隊。
1944年,他被任命為第25軍軍長,這個25軍是新組建的,士兵有東北軍、中央軍、川軍等,可以說是一手爛牌,不過好歹讓黃百韬有了上場的機會,且看他如何把一手爛牌打好,黃百韬一上任就大刀闊斧的進行整頓。
黃百韬對部隊加強訓練,強調士兵和長官之間的聯系,他以身作則放下軍長的架子,深入連隊之中和士兵一起訓練,與士兵同甘共苦,這似乎是在跟八路軍學習,果然部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明顯提升。
抗戰勝利後第25軍改編為第25師,黃百韬仍擔任該師師長,在後來的山東戰場上,黃百韬率領第25師馳騁戰場。
在豫東戰役中,黃百韬在邱清泉的配合下,解救出了被圍困的第7兵團殘部,戰後他被提升為第7兵團司令,名震一時,可最終在淮海戰役中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