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野戰軍的縱隊司令中,有一位縱隊司令不太走運,别人都是一路晉升,而他卻是一路降級,他是誰?
此人是少将曾克林。

曾克林,在紅軍和抗戰時期都不是太有名氣,抗戰結束時,他也隻是冀察熱遼軍區十三分區司令,相當于旅長。他知名度提升,是在奉軍區司令李運昌指令出關打進東北。是以,他成為了八路軍第一個進入東北的指揮員。
他去東北之是以很順利,也得益于與蘇聯紅軍的配合。當時,山海關還駐守着日軍,如果單靠曾克林的部隊殲滅這股力量,會造成不小損失,但在蘇聯紅軍炮火支援下,順利拿下山海關,一路坐車到了沈陽。
曾克林到沈陽後,他并不被蘇聯紅軍承認,甚至一度不讓他進城。後來,還是他的政委露出胳膊上的鐮刀斧頭黨徽,曾克林才被安排到一個區域活動,并給了他一個日軍留下的軍火庫。
曾克林并不客氣,他在短短一個月中,将讓部隊從4千人發展到6萬,雖然這裡面人員成分比較複雜,但曾克林一時感覺東北形勢大好。後來,他與蘇聯方面因指揮調動方面起了沖突,蘇軍派人與曾克林去延安彙報了東北現狀。
延安方面聽曾克林說,東北武器遍地都是,而且隊伍也很好發展,最終做出決定,派各路大軍挺進東北。就這樣10萬八路軍、新四軍,還有2萬幹部就浩浩蕩蕩通過陸路和海路去了東北。
到東北後,發行情況有所變化,因為蔣介石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武器不再遍地都是,群衆基礎也沒有想象那麼好。很多曾經投奔東北民主聯軍的人,因為他們是第一批抵達東北的軍隊,就先投靠了,國軍來了紛紛叛變。
曾克林從延安回到東北後,他出任了山東八路軍一個師加一個旅和他所上司的兩個旅的編制,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三縱,程世才任司令,他任副司令。程世才擔任半年後調離,他接替縱隊司令。
曾克林在上司的3縱的一年多時間,沒有多少突出戰績,雖然打了一下戰役,向四保臨江戰役,但真正指揮的是四縱副司令韓先楚。
1948年,東北民主聯軍改為東北野戰軍,曾克林的職務被韓先楚接替了,他将為了7縱副司令;1949年,東北野戰軍改為第四野戰軍,他從副司令調離出任,四野直屬戰車師師長。
從副軍級變為了師級幹部,有人說他在東北作戰中犯過多次錯誤被降級了,但影響他職務的還是打仗的能力。最終,曾克林被授予了少将。曾經與他平級的都是中将或者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