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舒婷的一首《緻橡樹》寫出了多少人的愛情真谛,什麼是愛情?恐怕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體會,在愛情裡大度的人,往往會成為那個輸掉的人,誰又敢說,這種大度不是愛呢?
孫中山的原配夫人盧慕貞,便是這樣的一個人:雖然愛他,但更願成他之美。

盧慕貞是廣東香山人,1867年,她出生在香山縣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懂事賢淑,後來有人對于盧慕貞描述時寫道:“盧慕貞是一位具有中國傳統女性優良美德的母親”
17歲時,盧慕貞嫁給了孫中山,這一年,孫中山18歲。
這是一段純粹的包辦婚姻,在那個年代裡,這對于一個可以說是整個時代思想最為先進的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婚後三個月,孫中山離開家鄉,繼續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既然入了孫家的門,那便是孫家的兒媳”此後,當孫中山在外奔波為革命效力時,盧慕貞在家裡将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她孝順公婆,惹來鄰居的羨慕,孫中山和盧慕貞一共生育了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孫科,兩個女兒。
在結婚的數年時間裡,盧慕貞用自己的孝敬聞名十裡八鄉,赢得人們一片稱贊。
1888年,孫中山的父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他最後的日子裡,孫中山親眼看到自己的妻子盧慕貞侍奉在父親的病床前,寸步不離,親奉湯藥。
革命是暴力的,他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1895年,孫中山上司的廣州起義失敗,孫中山被清政府通緝,盧慕貞和婆婆驚慌失措,想要逃離,後來他們去了檀香山,投奔了孫中山的大哥孫眉。
在外革命的日子裡,孫中山與盧慕貞見面的日子屈指可數,即便如此,盧慕貞也毫無怨言,她在家中坐着自己一切能做的事情,對于丈夫的革命,她唯一能做的,便是使他可以不分心家裡的事。
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成為第一任大總統,不久,盧慕貞帶着女兒來到上海,受到了革命黨人的熱烈歡迎,随即,她和兒子孫科等人來到南京,所有革命黨人對這位國母,充滿了敬畏。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在這裡,他邂逅了自己的佳人,宋慶齡。
宋家是基督教,信奉的是一夫一妻制,孫中山那個時候對宋慶齡已經是愛的熾熱,他最終決定,娶宋慶齡為妻,與盧慕貞離婚,他寫了一封信給盧慕貞。
盧慕貞心中悲痛,但是她也知道,如果孫中山和宋慶齡結婚,對于革命,有更大的作用,她便回信:可離婚,後來盧慕貞說:“孫先生為革命奔走海外,到處流浪,身心為之交瘁,既然現有人願意照料他的生活,我願意成全其美,與先生離婚。”
“我雖然愛你,但更願成你之美”得知盧慕貞和孫中山離婚了,宋慶齡于10月正式和孫中山結為夫妻。
此後,盧慕貞從曆史的前台走了下來,她的名字不再閃耀,不要伴随着那個閃耀的名字,盧慕貞後半生幾乎都是在澳門度過,她一直活到了1952年,享年85歲,是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