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做官的人,思維有多厲害?】上司親戚鬧分家,哥哥說弟弟分的多,弟弟說哥哥分的多,上司讓你拿出一個沒有争議的方案,你怎麼辦?看完這個故事,你會有一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思維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躍。北宋名臣張齊賢,出身布衣,趙匡胤到西都時,張齊賢毛遂自薦,到趙匡胤的馬前獻策,後被召入朝廷,他以手畫地,向趙匡胤提出十條建議。趙匡胤被張齊賢的才學和膽略所折服,私下對弟弟趙光義說:“今後你可以讓張齊賢輔佐你任宰相。”

趙光義做了皇帝後,對張齊賢屢屢提拔;趙光義死後,趙恒一即位,就召張齊賢入朝,授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且張齊賢文武雙全,不僅官居宰相,還曾率領邊軍與契丹作戰,頗有戰績,他做丞相前後二十一年,深受三代皇帝的重用和寵愛,屹立朝堂不倒,世之罕見。張齊賢很會協調關系,會做官,朝廷的重要職位,他幾乎都做了個遍,史稱其“四踐兩府、九居八座,晚歲以三公就第,康甯福壽,時罕其比” 。就是說,張齊賢為官一生,曾四次在兩府、九次在八座(尚書)任職,以三公銜退休,康甯福壽,直到72歲無疾而終。宋真宗趙恒聽聞張齊賢去世,悲痛欲絕,除了饋贈财物,賞賜金銀大辦喪禮以外,還追贈張齊賢為司徒,為他廢朝二日。這般殊榮,在當時極少有人可以與他比拟。張齊賢之是以深受三代皇帝的喜愛,那是因為他太會做官,思維太厲害,太會幫上司分憂了,他這樣的臣子,皇帝人見人愛。從一個小故事,就可以看出來。宋真宗趙恒即位不久,有位親戚去世了。這位親戚去世前,留下遺囑:兩個兒子平分家産。
問題就出現在“平分”二字上,具體的銀錢可以一人一半,但留下的房屋、宅院如何平分呢?為此兩個兄弟鬧了起來,哥哥說弟弟的那份多,弟弟說哥哥的那份多,倆人互不相讓,最後告到衙門,讓衙門來分家産。台府大人也蒙圈了,思來想去,也不知該如何判決,兄弟二人才會沒有意見,台府大人隻好把此案上奏宋真宗趙恒,由皇帝親自審理。宋真宗趙恒思來想去,也為難了,也不知該如何判決,無奈之下,就找來貼心小幫手宰相張齊賢,讓他來幫忙處理這份家庭糾紛。倆兄弟一聽,連連點頭說:“屬實!屬實!”張齊賢聽後,就讓人令他們畫押具結,然後判決說:“既然哥哥說弟弟分多了,那就将弟弟的那份财産換給哥哥;弟弟說哥哥分多了,就将哥哥的那份财産換給弟弟,馬上互換!”張齊賢此話一出,兄弟兩人目瞪口呆,無話可說了,隻好互換了财産,從此再也不敢說不如對方的多了。
看到了嗎,這就是張齊賢的厲害之處,他處理問題,總是出人意料,卻又滴水不漏,張齊賢正是憑借這樣過人的智慧,赢得了三位老闆的青睐,穩坐二十一相位而不倒。張齊賢為人處世,解決問題的智慧,正值得當下的我們學習,如果自己不受上司重視,處理問題無從下手,不妨多學習下曆史人物的智慧故事,古人為人處世,處理問題的方法,正值得我們借鑒。 而像張齊賢這樣的智慧故事,中華奇書《智囊全集》中收集了1200餘篇,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農夫等小人物的奇謀機智。既有教人怎麼成事、做人的故事,又有教人怎麼經商、謀職、應對急難的故事,看了這些智慧故事,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