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親自提議授予許光達大将軍銜。
許光達得知這個消息後,第一個感受不是高興,而是有些惶恐不安,他對妻子說:“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和我并肩作戰的周逸群,段德昌.....還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年輕戰友,把一腔熱血灑在共和國的土地上,“一将功成萬骨枯”......一想到他們,我領受這麼大的榮譽,實在是愧得慌.......”
不久,許光達找到了老上司賀龍:“老總,授予我大将軍銜太高了。”
賀龍:“高啥子嘛,依我看,不低也不高,10個元帥,10個大将是毛主席同中央軍委幾位副主席反複研究,權衡,又照顧各方面決定的,綜合考慮了戰功,資曆,山頭等因素,目前紅二軍團誰還有資格當大将位置?”

即便賀龍如此,許光達的内心依然很是不安,他思慮很久後,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上司寫了一封信,決定辭讓大将軍銜:
“軍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
授我以大将銜的消息,我已獲悉,這些天,此事小槌似的不停敲擊心鼓,我感謝毛主席和軍委上司對我的高度器重,高興之餘,惶惶難安,我扪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将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勳卓著,湘贛豎旗,南泥灣墾荒,南下北返,威震敵膽,進軍新疆,戰果輝煌.....”
毛主席和軍委上司收到許光達的信後,感慨頗深,毛主席高度評價:“五百年前,大将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将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到最後,軍委還是沒有同意許光達的降銜申請,依然将他授予大将軍銜。
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許光達不是主角,而是他在信中提到的那個名字,王震。
1955年授銜時,負責評銜的有關部門,曾對全軍的将領考慮時,王震是大将候選人之一,後來他沒有被評為大将,但是衆所周知,王震在我軍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晚年時,王震曾和自己身邊的從業人員談到自己人生“五大最”,我們從他的這五大最事中,也可以清楚地得知,王震對革命的貢獻,是巨大的。
最高興的事:護送毛主席到長沙的韭菜園
1925年8月,時任勞工糾察隊小隊長的王震,突然接到了上級指令,上級要他帶3個人用鐵路上的手搖車護送一位叫毛潤之的先生到長沙的韭菜園。
王震當時叫王正林,在護送毛主席的路上,毛主席問他:“你小小年紀就為革命做工作,為什麼呀?”
王震回答:“為勞苦大衆的解放”
毛主席聽到後很是高興:“對,勞工階級就像你們鐵路上的火車頭。不過,勞工階級這個火車頭,不僅要拉着長長的列車前進,還要拉着中國勞苦大衆,拉着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拉着偉大的祖國前進!”
王震心頭一亮,毛主席意味深長的繼續說:“幹革命,就得準備犧牲,包括自己的生命!”
王震大聲回答:“我不怕死!為了勞苦大衆的解放,我願意犧牲生命!”
到達目的地後,王震就和毛主席揮手告别了,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這一路上護送的這位叫毛潤之的人,就是鼎鼎大名的毛委員。
1930年,任浏北遊擊隊隊長的王震在浏陽見到了紅三軍團政委滕代遠,滕代遠将他介紹給紅一方面軍的總政委毛主席。
看到王震,毛主席認出了他:“你不是幾年前用手搖車送我的王……”
王震很激動:“報告總政委,我就是當年那個王正林,我們遊擊隊的秀才們說,用“王震”的名字又好記又響亮,用這個名字出布告,震動大,能鎮得住地主老财和民團,便改成這個名字”
毛主席聽後問他願不願意當正規紅軍,王震激動地點頭。
不久,湘東紅軍獨立師,王震帶着隊伍被整編為獨立師第三團,他任政委。
最滿意的事:率領359旅戰士開墾南泥灣
抗戰全面爆發後不久,王震被任命為359旅旅長兼政委,1939年,由于國民黨的反共高潮,中央将359旅調回邊區。
在邊區,王震率部于黃河邊上打退了日軍多次想要強渡黃河的企圖,毛主席稱贊說:“你們三五九旅在王震同志的上司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你們到了東邊,東邊就安全;你們到了南邊,南邊就安全;這次你們又到了北邊,北邊也安全了。總之,不管你們走到哪裡,都沒有辜負黨中央和邊區人民的重托。”
1941年,蔣介石指令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我新四軍數千人無辜犧牲,為此,蔣介石還指令封鎖邊區,不給補給,面對如此困境,毛主席提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延安由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
王震随即按照中央的指令,帶着359旅開墾南泥灣,當時的南泥灣幾十裡荒無人煙,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王震親自帶頭做示範,大家熱情高漲,1941年一年,359旅開墾了1.1畝荒地。
在王震的努力下,荒山野林的南泥灣變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鴨滿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1943年,西北局表彰22位生産英雄,王震排在第一。
不久,毛主席來南泥灣視察,看到南泥灣的現狀,他很滿意,毛主席在南泥灣待了5天,他說:“王震同志上司的359旅,是執行屯田政策的模範。感謝你們為黨創造出怎樣建軍、養兵的新辦法。現在我們能這樣說了:我黨我軍可以抗戰到底,徹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了!”
最得意的事:率部南下北返。
1944年,毛主席找到王震,告訴他,中央決定派一個南下支隊,其任務是挺進華南,會合東江縱隊,開辟五嶺抗日根據地,把華中和華南聯系起來。
王震請纓由他領命完成任務,毛主席說:“如果國際反法西斯戰争迅速勝利,蔣介石決不允許你們把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上,他會首先集中力量吃掉你們。這樣,你們孤軍作戰,鬥争将十分殘酷,甚至可能全軍覆沒,包括你本人在内。”
王震:“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堅決地完成任務”
11月10日檢閱部隊後,王震帶着5000餘人的南下支隊從延安出發,第一步經山西、河南,同李先念的新四軍第五師會師,随後與五師張體學的部隊一起,渡長江南下,開辟了以鄂南為中心的湘鄂贛遊擊根據地,把江北和江南聯系起來。
1945年7月,王震率部繼續南下,于8月底打到廣東南雄縣境,這時日本已經投降,蔣介石非常氣憤,指令薛嶽和餘漢謀将南下支隊消滅在湘粵邊境。
面對來犯之敵,王震毫不畏怯,多次身先士卒,一個月後,他率部傳回江北,脫離了險境,随即他再次和新四軍第五師會師,部隊被整編到中原軍區,他擔任副司令員。
1946年5月的中原大戰中,王震率領359旅突圍成功,于9月底傳回延安,毛主席看到王震非常激動, 他說:“王胡子,你受苦了啊!九死一生,重返延安,了不起!你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很好!”
從此,王震便有了王胡子的外号,王震的胡子,是由于他長時間指揮作戰沒刮形成的。
最自豪的事:開創祖國的農墾事業
1954年,王震作為鐵道兵司令來北大荒看望即将退伍的鐵道兵,在這裡,他看着廣袤的祖國大地說:“這片處女地,真是搞農業機械化的好地方啊!”
不久,他給中央打報告,建議由鐵道兵組織榮民在北大荒墾荒建場,為國家提供短缺的糧食,中央立刻同意。
1955年,第一批開墾北大荒的人開始了工作,在第一年内,他們就開墾了14萬畝荒地,播種4萬畝,收獲糧豆3300餘噸,此後,王震再接再厲,他們在兩年的時間裡,将墾區農牧場發展到13個,收獲糧食1.5億斤。
1956年,中央決定成立農墾部,毛主席點名王震擔任部長。
在王震的上司下,昔日的“北大荒”,成為了人人都向往的“北大倉”
最幸福的事:與妻子相伴一生
1937年,王震時任359旅旅長,當時他身居高位,但是還是單身,上司賀龍,關向應都為他着急,這一年,從北平等地來了一些流亡的女學生。
24歲的女學生王季青被配置設定到120師擔任宣教員。
賀龍看王季青和王震比較般配,就在其中當了紅娘,經過他的努力,王震和王季青順利地結為了夫妻,1938年,兩人生育了一個孩子。
在前線打仗的王震很高興,笑着說:“好哇,老子打鬼子後繼有人啦!”
文革時期,有人要批鬥王季青,王震沖上前護住老伴:“誰敢上來,老子跟他拼啦!”,這時沒人敢動,有人給毛主席告狀。
毛主席得知後笑着說:“誰叫你們惹他!王胡子當年打仗就是這個樣子,赤膊上陣!王胡子惹不得!惹急了,他真會跟你們拼命的。”
毛主席接着說:“王胡子打仗是英雄,生産是模範,不可能反對我,這個人要保。”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保護下,王震安然度過了特殊的年代。
1993年2月6日是王季青的80歲生日,王震特地買了一個大蛋糕,上面寫着“祝老伴生日快樂”,遺憾的是一個月後,王震就因病去世了,享年85歲。
黨組織給了王震很高的評價:“王震同志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無私奉獻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壯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