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初,當紅軍攻占遵義城後,貴州軍閥王家烈便率部隊在婁山關設定了軍事防禦,中革軍委為了保障部隊在遵義的安全,指令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奪取婁山關。
四團團長是耿飚,在當地老鄉的帶領下,耿飚率部對敵人進行了側面包抄,這一戰,紅軍大勝,完成了任務,
遵義會議後,毛主席為了使得紅軍隊伍擺脫十多萬敵人的追擊,決定再次回師黔北,二渡赤水,重奪婁山關,再占遵義城。
這一次任務,交給了紅三軍團,彭德懷軍團長将任務交給了紅十二團,十三團。

2月25日,婁山關戰役再次打響,紅軍戰士們不懼犧牲,英勇沖鋒,時任十二團政委的鐘赤兵身先士卒,帶着戰士們奪取了婁山關,為此,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腿部負了重傷,後被截肢。
時任十二團作戰參謀的孔憲權,也是由于沖得太猛,負了重傷。
戰後,衛士部隊決定将一批不能随軍行動的戰士們留在當地的老鄉家裡休養,其中就包括鐘赤兵和孔憲權,鐘赤兵一聽要留下來,說什麼都不答應,他說自己就是爬,就是死,也要跟上隊伍,最終,彭德懷答應了他,将他帶走。
孔憲權則是留了下來,也許讓孔憲權想不到的是,他這一留,他的人生道路完全改變了。
孔憲權是湖南浏陽人,1911年出生,17歲時,他參加了當地的農民赤衛隊,19歲,他正式地參加了紅軍,在彭德懷的部隊裡當兵,他曾做過彭德懷的傳令排長。
遵義會議後,紅三軍團撤銷師的番号,下轄4個團,分别是10,11,12,13團,當時孔憲權擔任的是12團作戰參謀。
婁山關戰役時,孔憲權作為作戰參謀,他奉命率突擊隊攻打婁山關南側的黑神廟,當他率部趕到距離黑神廟還有數百米時,敵人增援部隊來了,雙方當即展開了激戰。
孔憲權在指揮戰鬥時,由于敵衆我寡,不幸負了重傷,摔倒了水溝裡,此時,二營營長鄧克明帶着援軍趕來,孔憲權被擡了下去。
遵義攻取後,孔憲權被送到了天主教堂,當時這裡滿是傷員,時任13團總支書記的胡耀邦此時也在這裡,後來他回憶孔憲權時說,那天晚上,孔憲權嘴裡一直喊着殺,殺,殺,吵得當時的傷員,一個都沒有睡好覺。
紅軍在離開遵義城時,孔憲權被擡着走了兩個多星期,當部隊來到畢節黔西縣時,他被留了下來,由于他對革命做出的突出貢獻,上級決定按照團級幹部來安置他,将他安排到了當地财主宋少前家裡養傷,并且拿出了300多塊銀元,還配備了一名醫生和一位警衛員。
宋少前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紳士,他對紅軍很有好感,因而對在自己家裡養傷的孔憲權,他也照顧得十分周到。
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等人在西安發動了兵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也代表着國共兩黨準備再次走向合作,一時間,兩黨的關系緩和了很多。
國民黨貴州省政府主席向全省呼籲,要紅軍戰士們站出來,一定不對他們進行追究,孔憲權想出來,但是被宋少前給挽留了:“你現在走了,等幾年後如果紅軍回來了,我怎麼去證明我保護過你?”
一聽這話,孔憲權隻好無奈放棄了出山的念頭。
之後,他還是離開了宋少前家裡,當時由于路途遙遠,他找不到黨組織,就開始四處流落,為了生活,他曾做過泥瓦匠,還走街串巷賣過針線。
由于孔憲權早些年間讀過書,他後來還給當地的老百姓寫狀紙,為他們伸冤,大家對他非常感激,當他們得知孔憲權還曾經當過紅軍時,他們更加高興了,稱他為“紅軍菩薩”
在貴州,孔憲權度過了10多年的流浪生涯。
1950年,在一份報紙上,孔憲權看到了楊勇和蘇振華分别擔任貴州省軍區司令員和政委的通告。
孔憲權很高興,因為這兩人,都是他的老首長,他随即給這兩人寫了一封信。
土地革命時期,楊勇和蘇振華都在紅三軍團,他們對孔憲權這個在婁山關戰役負了重傷的老紅軍,都很熟悉,當楊勇收到孔憲權的信後,非常驚喜,他随即給孔憲權回信:“真沒想到你還活着。”
這一次,孔憲權給兩位老首長寫信的目的,其實就是想要謀份工作,楊勇收到信,又将此事告訴了在湖南的老首長黃克誠。
黃克誠對孔憲權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早些年間,還是他介紹孔憲權入黨的,得知孔憲權沒有死,他也很高興,當他知道孔憲權想要繼續為革命做工作時,黃克誠當即決定自己出面為孔憲權恢複黨籍,并且将消息告訴孔憲權所在的當地政府部門。
遵義地委從來也不知道,在貴州,居然還有這麼一位老資格的“紅軍”,他們當即派人找到了孔憲權,經過考察後,他們安排孔憲權做第七區副區長,負責第七區的接管和建設工作。
後來,當地政府決定組建遵義會議紀念館,孔憲權不同凡響的經曆,讓他成為了紀念館的首任館長,鄧小平前來參觀時,對孔憲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他是紀念館館長的最佳人選。
1959年,曾經的老戰友胡耀邦前來貴州調研時,特地邀請孔憲權和自己一起種樹,他笑着打趣說:“你孔憲權可不要成為孔老二喲。”
孔憲權笑笑。
文革時期,孔憲權受到了批判,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被恢複了原來的待遇,美國作家哈裡森·索爾伯茲裡曾特地前來中國了解關于紅軍長征的故事。
而作為長征時期的特殊人物,孔憲權多次與哈裡森·索爾伯茲裡交談,後來,哈裡森·索爾伯茲裡寫出了一本書《長征———前所未有的故事》,在這本書裡,孔憲權的名字被多次提及。
1986年,開國大将黃克誠臨終前,曾對自己子女說,希望他們有機會的話就到貴州替自己探望一下孔憲權。
直到後來,黃克誠的女兒找到了孔憲權的後人,談到此事,對他們給予了一定的援助。
1988年,孔憲權因病去世,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長征,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大奇迹,同時,長征也是我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每一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都是值得我們敬仰和愛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