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七雄們的終極命題:得河流者得天下!

戰國七雄們的終極命題:得河流者得天下!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河流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以及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秋戰國時代有很多戰争,都發生在河流附近。比如周武王的孟津之盟,比如宋襄公的泓水之役,晉文公的城濮之戰,皆在河流附近發生,并以河流為名。這就是說,戰争與河流密不可分。

一個國家的強大,跟河流分布密不可分。上古時代那些所謂盛世,大多發生在河流附近。比如黃帝、炎帝乃至後來的夏商周三代,皆源起于河流。炎黃有渭河,夏周有洛水,殷商有淇水。

河流密布的地方,大多擁有肥沃的土壤,作為農耕文明的夏商周三代,這樣的地方對農業發展具有相當有利的作用。那些所謂苦寒之地,往往是河流稀缺之地,比如戎狄蠻夷,為什麼要拼命的向中原進攻呢?因為中原有河流啊。

戰國七雄們的終極命題:得河流者得天下!

春秋戰國時代,舉凡缺少河流資源的國家,則相對較弱。有豐富河流資源的國家,都會更為強大。比如燕國、魏國、南韓、趙國則相對弱,秦國、齊國、楚國則相對強。

燕國地處幽州之地,東起渤海,西至太行,向北達到草原,向南鄰近齊國,中國兩大流域體系,長江和黃河均不在燕國的疆界範圍之内,可以說其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為“苦寒之地”。數百年間,燕國皆難稱霸中原。

當年晉國獨強之時,境内有渭水、汾河、洛河等河流,其間山河交叉,所謂表裡山河,數百年間稱霸諸侯,可分為韓趙魏而後,那些河流即支離破碎,三國各掌一塊,防禦體系更顯稀松,終為秦國所破。

單要說三晉之魏國,占據黃河中遊南北兩岸,與南韓錯處期間,但因占據部分崤函故地區域,數年之間還能與西方秦國平分秋色,還能與齊國“徐州相王”。魏國也尤其重視河流之事,還曾開設鴻溝,引黃河水灌溉良田。

戰國七雄們的終極命題:得河流者得天下!

當時之列國往往在河流之地駐紮重兵,尤其是在吳越稱霸之後,中原諸侯們更是認識到河流之重要性,不止魏國修築鴻溝,齊國等國也都曾修築溝渠。在農業上,蜿蜒的河流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軍事上,河流的廣泛分布更能夠加強該國的軍事防禦體系。齊國就曾将長城之起點修築在濟水之畔,長城可防禦,濟水也可防禦。

齊國是所謂“南有泰山、東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的四塞之地,境内雖隻有黃河、濟水兩大河系。但西部濟水與長城相連,北邊是黃河與渤海,南邊泰山與沂水,齊國南北的燕國和魯國,都無法與齊國對抗。西方又有河流與長城阻隔,齊國若非遇燕魯之強,則能獨自強大,不受西方強國之侵擾。

南方楚國則完全處于長江流域,長江為中國第一大河,在楚國之地分流衆多,灌溉沖刷楚國土地上千年,這裡河流不僅衆多,湖泊也衆多。後期楚國北上,還有淮、河、濟水貫通其間,楚國大部分控制這些河流,便是掌握了重要生命線,而且更是不易于被徹底殲滅。即便秦攻破楚國都城後,楚國也還能幾度遷徙,最後甚至滅亡秦王朝的軍隊,其中的核心力量也很多來自楚地。

戰國七雄們的終極命題:得河流者得天下!

最後來說秦國,秦國不僅有崤山,更有黃河天險,後期渭水等河流皆為秦國控制,秦國在這些河流邊界設定軍事要塞,設定機動靈活的軍事防禦體系,遂成其強國。而秦國也尤其重視河流,秦國最先滅掉南韓的原因,其實正是因為南韓與秦國以渭水相連,攻滅南韓則貫通渭水兩岸,更利于秦國對外發展。

秦國後來攻打楚國、魏國等國,常有挖掘溝渠攻破城池,如水淹大梁、水淹鄢城,幾十萬大軍即喪身其中。可見秦國對河流之作用,研究的相當透徹。河流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是以可以這麼講,得河流者得天下!

繼續閱讀